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424章 唐(棋)5

第424章 唐(棋)5(2 / 2)

【李少卿点了点头,拿起一枚黑棋子:“听起来倒也简单,那本宫先试试?”】

【贵妃娘娘拿起一枚白棋子,学着李大锤的样子,手指轻轻一弹,棋子滑过棋盘,却没撞到黑棋子,反而停在了棋盘中间。】

贵妃娘娘:(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这弹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力道和角度都得拿捏好。

【李大锤赶紧道:“娘娘您别急,刚开始都这样。您看,弹的时候手指要弯一点,用指尖发力,盯着对方的棋子,算着棋盘的弧度,慢慢弹。”】

【李大锤拿起一枚白棋子,示范给贵妃娘娘看。手指轻轻一弹,棋子精准地撞向黑棋子,把黑棋子撞出了棋盘。】

【贵妃娘娘眼睛一亮,又拿起一枚白棋子,按照李大锤说的方法,慢慢弹了出去。这次,棋子正好撞在黑棋子上,虽然没把黑棋子撞出棋盘,却让黑棋子挪了个位置。】

贵妃娘娘:(高兴地笑了)有进步了!看来这弹棋还挺有意思的。李少卿,你也来试试。

【李少卿拿起黑棋子,弹了出去,正好撞在白棋子上,把白棋子撞出了棋盘。众人都鼓起掌来,李少卿也笑了。】

【接下来,贵妃娘娘和李少卿轮流弹棋,李大锤在一旁耐心指导,告诉他们怎么调整力道,怎么算弧度。刚开始,贵妃娘娘还会出错,后来越来越熟练,偶尔还能一下子撞出两枚黑棋子,高兴得像个孩子。】

【偏殿里时不时传来笑声,宫女和太监们也站在旁边看,偶尔还会为贵妃娘娘的好棋喝彩。李大锤看着这场景,心里的紧张慢慢消失了,觉得宫里也没那么可怕,贵妃娘娘也很和善。】

贵妃娘娘:(赢了一局,笑着对李大锤说)你这手艺好,教得也好。这弹棋棋盘和棋子做得精致,玩着也舒心,回头本宫会赏你们宫束班的。

【李大锤赶紧起身行礼:“谢娘娘恩典!这都是咱宫束班该做的,能让娘娘开心,是咱的福气。”】

【李少卿也道:“宫束班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这弹棋做得比之前宫里的好多了。以后宫里再有需要做的器物,还找你们宫束班。”】

【李大锤心里乐开了花,又谢过李少卿。眼看快到傍晚,贵妃娘娘玩得也累了,就让小太监送李大锤出宫。】

【走出偏殿,李大锤回头望了一眼,心里满是自豪。他想着,回去一定要把今天的事跟班主和兄弟们好好说说,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第五场:宫束班作坊 晚 内

【李大锤话没说完,就被老周头笑着打断,手里的旱烟杆在桌角轻轻磕了磕。】

老周头:(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娘娘定是说咱做的棋盘棋子称手,对不对?咱宫束班的手艺,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木料选得精,打磨得细,那棋盘的弧度,多一分太陡,少一分太缓,正好能让棋子弹起来有劲儿又不跑偏。

【孙小果凑到锦缎前,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缠枝莲纹样,眼睛亮得像星星。】

孙小果:班主,这锦缎摸着手感真好,比咱上次见的丝绸还软和。要不,咱剪一小块给师娘做个帕子?

【老周头笑骂着拍了下他的后脑勺:“你这小子,就知道惦记你师娘。这是娘娘的赏赐,得好好收着,以后咱宫束班再做出好东西,说不定还有更大的赏呢!”】

【众人都笑了起来,王小勺从怀里掏出之前记弹棋玩法的小本子,翻到最后一页,拿起炭笔写道:“长安三年秋,宫束班制紫檀弹棋一副,献于贵妃娘娘,娘娘称善,赏锦缎二匹、白银十两。”写完,他把本子举起来给众人看。】

王小勺:咱把这事记下来,以后咱宫束班的后人,也知道咱今儿个的荣光!

【李大锤凑过去,看着本子上的字,拍了拍王小勺的肩膀:“还是你细心!对了,娘娘还说,往后宫里要是想玩新样式的弹棋,还让咱做呢!比如在棋盘边上雕点花纹,或者把棋子做得再小巧点。”】

赵小辫:(眼睛瞪得溜圆)真的?那咱以后是不是能经常进宫了?我还想瞅瞅宫里的孔雀长啥样呢!

【老周头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瞅啥孔雀?先把手里的活儿做好!下次做弹棋,木料得选更好的,打磨得更光滑,不能出半点差错。”话虽这么说,嘴角的笑意却藏不住。】

【众人围着赏赐,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作坊里的灯光暖融融的,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李大锤想起白天在宫里,贵妃娘娘笑着夸他教得好,李少卿还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就美滋滋的。他觉得,自己这憨货,总算为宫束班做了件有用的事。】

【老周头看着这群年轻的工匠,心里也暖暖的。他当年跟着师父学手艺,就盼着宫束班能出人头地,如今这群憨货虽然有时候毛手毛脚,却个个踏实肯干,把手艺学得扎扎实实,还能凭着手艺得到宫里的认可,他这心里,比自己得了赏赐还高兴。】

老周头:(清了清嗓子)行了,都别围着了。今儿个高兴,我让你师娘做了几个硬菜,再温一壶酒,咱好好庆祝庆祝!

【众人一听,都欢呼起来,跟着老周头往作坊外走。月光洒在院子里,照亮了堆在墙角的木料,也照亮了这群憨货的身影。他们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飘向远处的长安城,像是在告诉这座城市,宫束班的工匠们,凭着自己的手艺和真诚,在这个秋天,收获了属于他们的荣光。】

第六场:宫束班作坊 半月后 日 内

【作坊里比往常更热闹,除了宫束班的五个工匠,还多了几个宫里派来的小太监,正围着一张新做好的弹棋棋盘看。这张棋盘比上次的更精致,边缘雕着缠枝牡丹花纹,棋子也小了一圈,打磨得像玉石一样光滑。】

小太监首领刘公公:(手里拿着棋盘,翻来覆去地看,不住地点头)周班主,你们这手艺真是绝了!这牡丹雕得活灵活现,棋子摸着手感也比上次的好,娘娘要是见了,肯定高兴!

老周头:(笑着作揖)刘公公过奖了,都是咱工匠该做的。您放心,这棋盘和棋子,都是按娘娘说的样式做的,木料选的是上好的海南黄花梨,防潮又耐磨,能玩好些年。

【李大锤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枚新棋子,正在给小太监们演示新的弹棋玩法。原来,贵妃娘娘觉得之前的玩法有点单调,让宫束班琢磨点新花样。这群憨货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新玩法——在棋盘中间刻上几个小凹槽,要是能把棋子弹进凹槽里,就能多赢一枚棋子。】

李大锤:(拿起一枚白棋子,手指轻轻一弹,棋子滑过棋盘,正好落进中间的凹槽里)各位公公您看,要是弹进这凹槽里,就算“中彩”了,能多拿一枚对方的棋子。不过这可得准头,力道大了小了都不行。

【一个小太监赶紧拿起一枚黑棋子,学着李大锤的样子弹了起来,可惜没弹进凹槽,反而撞在了棋盘边缘。众人都笑了起来,小太监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刘公公:(笑着说)这新玩法有意思,既考手艺又考眼力,娘娘肯定喜欢。周班主,今儿个咱就把这弹棋带回宫,等娘娘玩了,有啥新想法,再跟你们说。

【老周头赶紧点头,让王小勺把棋盘和棋子装进锦盒里,递给刘公公。刘公公接过锦盒,又道:“对了,娘娘还说,下次宫里办宴席,想让你们来宫里,现场做一副弹棋,让大臣们也瞧瞧你们宫束班的手艺。”】

【众人一听,都激动起来。李大锤更是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赶紧道:“刘公公您放心!到时候我们肯定好好表现,让大臣们都知道咱宫束班的手艺!”】

【刘公公笑着点了点头,带着小太监们离开了作坊。看着他们的背影,老周头转过身,拍了拍众人的肩膀。】

老周头:(语气严肃又带着期待)宫里让咱去宴席上做弹棋,这是多大的荣耀,也是多大的考验。从今天起,咱得更用心,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不能出半点差错。李大锤,你还得把新玩法练熟了,到时候说不定还得你教大臣们玩。

李大锤:(拍着胸脯保证)班主您放心!我肯定天天练,保证教得比上次还好!

【王小勺、赵小辫、孙小果也纷纷点头,表示会好好准备。作坊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既紧张又兴奋,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他们知道,这是宫束班的机会,也是他们这群憨货证明自己的机会。】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新做好的弹棋棋盘上,边缘的牡丹花纹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像是在为这群憨货加油打气。他们围着棋盘,开始讨论宴席上该怎么展示手艺,怎么教大臣们玩弹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认真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宴席上,大臣们为他们的手艺喝彩的场景。】

第七场:皇宫 宴会厅 夜 内

【皇宫的宴会厅里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大臣们穿着华丽的官服,围坐在桌旁,谈笑风生。宴会厅中央,摆着一张长桌,上面放着海南黄花梨木料、刨子、凿子等工具,宫束班的五个工匠穿着干净整齐的青色短打,站在桌旁,老周头站在最前面。】

【贵妃娘娘和皇帝坐在主位上,笑着看向中央的工匠们。刘公公走上前,高声说道:“陛下,娘娘,各位大人,今儿个特意请来了宫束班的工匠,他们要现场为大家做一副弹棋,还会教大家玩新玩法。”】

【大臣们纷纷鼓掌,好奇地看向宫束班的工匠们。李大锤心里有点紧张,手心都出汗了,老周头悄悄拍了拍他的后背,给他打气。】

老周头:(朝着主位行了个礼)陛下,娘娘,各位大人,咱宫束班今日就献丑了,定让各位大人见识一下咱大唐工匠的手艺。

【说完,老周头示意众人开始干活。李大锤拿起刨子,开始刨木料,动作熟练又沉稳,木屑飞溅,却一点都没溅到周围。王小勺拿着尺子,仔细测量木料的尺寸,赵小辫和孙小果则准备凿子和砂纸,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大臣们都围了过来,看着他们干活。有的大臣忍不住称赞:“这刨子用得真熟练,木料刨得又平又光滑,真是好手艺!”有的大臣则好奇地问赵小辫:“小师傅,这弹棋的棋盘为啥要做成凹面的?”】

赵小辫:(笑着回答)大人,做成凹面的,棋子弹起来会顺着弧度走,更有乐趣,也更考准头。要是平面的,就跟弹琉璃球没啥区别了。

【大臣们听了,都点了点头,觉得很有道理。皇帝也饶有兴致地看着,对贵妃娘娘说:“没想到这弹棋还有这么多讲究,这些工匠倒是心灵手巧。”】

【贵妃娘娘笑着点头:“是啊,他们做的弹棋又精致又好玩,今儿个让他们现场做,也让大臣们看看,咱大唐不仅有文人墨客,还有这么多好工匠。”】

【没过多久,一块平整的木料就刨好了。王小勺拿起炭笔,在木料上画出棋盘的轮廓和边缘的花纹,孙小果拿起凿子,开始雕刻牡丹花纹。他的动作又快又准,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就雕好了,大臣们纷纷喝彩。】

【李大锤则开始打磨棋子,他拿着砂纸,小心翼翼地打磨着每一枚棋子,确保每一枚都大小一样、轻重均匀。皇帝走到他身边,看着他手里的棋子。】

皇帝:(拿起一枚打磨好的棋子,在手里掂了掂)小师傅,这棋子打磨得真光滑,得花不少功夫吧?

李大锤:(赶紧放下砂纸,躬身回答)回陛下,这棋子得用细砂纸磨三遍,再用绒布擦一遍,才能这么光滑。这样弹起来手感好,也不容易磨损。

【皇帝点了点头,称赞道:“不错,做事认真细致,是个好工匠。”】

【李大锤心里又激动又自豪,干活更有劲儿了。很快,一副新的弹棋就做好了。李大锤拿起棋盘,走到宴会厅中央,开始教大臣们玩新玩法。】

李大锤:(声音洪亮又清晰)各位大人,这新玩法是在棋盘中间刻了三个凹槽,弹进凹槽就算“中彩”,能多赢一枚对方的棋子。来,哪位大人想试试?

【一位大臣举手,拿起棋子试了起来。虽然刚开始没弹进凹槽,但很快就掌握了技巧,成功“中彩”,高兴得哈哈大笑。其他大臣也纷纷上前尝试,宴会厅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丝竹之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欢乐。】

【贵妃娘娘看着这场景,笑着对皇帝说:“陛下您看,这弹棋不仅好玩,还能让大臣们放松心情,真是不错。宫束班的这些工匠,真是立了大功。”】

皇帝:(点头赞同)是啊,这样的好工匠,该好好赏赐。传朕旨意,赏宫束班黄金五十两,锦缎十匹,以后宫里的器物,优先交给宫束班制作。

【刘公公高声宣读完圣旨,老周头带着众人赶紧跪下谢恩。他们的声音里带着激动,眼眶都有点红了。他们知道,这不仅是赏赐,更是对他们手艺的认可,对宫束班的认可。】

【晚宴结束后,宫束班的工匠们拿着赏赐,走出皇宫。月光洒在他们身上,照亮了他们脸上的笑容。李大锤看着手里的黄金,心里美滋滋的,他想起刚开始做弹棋时的手足无措,想起琢磨玩法时的熬夜,觉得一切都值了。】

赵小辫:(兴奋地说)班主,咱以后就是宫里钦点的工匠了!再也不用愁没活儿干了!

老周头:(笑着说)这只是开始。咱得记住,不管得了多少赏赐,手艺不能丢,认真不能少。只有把活儿做好了,宫束班才能一直走下去,才能让更多人知道咱大唐工匠的厉害。

【众人纷纷点头,跟着老周头往回走。他们的脚步声在皇宫外的石板路上回响,像是在诉说着一群憨货工匠,凭着自己的手艺和真诚,在大唐的长安城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而那副小小的弹棋,不仅成了宫里的娱乐佳品,也成了宫束班荣耀的见证,在大唐的历史里,留下了属于工匠们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