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这铜丝是因为缠绕的时候力度不够才松的。你去拿点“锡”来,把锡融化后滴在铜丝的接口处,这样铜丝就不会松了。
【李四斤应下,赶紧去取锡。张三石则在一旁擦拭刀身,确保刀身上没有任何灰尘。过了一个时辰,王五榫把刀鞘的裂纹修补好了,李四斤也把刀把上的铜丝固定好了。】
老匠头
(看着眼前的仪刀,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了,这把仪刀终于造好了。刀身用乌兹钢打造,坚硬锋利;刀把用牛角和铜丝缠绕,握感舒适;
刀鞘用紫檀木制作,还雕刻了龙纹,彰显皇家威仪。明天咱们把刀送到宫里,陛下和太子肯定会满意的。
【三人看着眼前的仪刀,都露出了笑容。张三石伸手摸了摸刀身,又拿起刀鞘,把刀插进刀鞘里,“唰”的一声,声音清脆悦耳。】
张三石
(笑着说)
师父,这把仪刀真是太漂亮了,比咱们之前造的任何一把刀都好。要是陛下满意,咱们宫束班以后肯定能接到更多的活儿。
【李四斤和王五榫也纷纷点头,脸上满是自豪。老匠头看着他们,又看了看眼前的仪刀,眼神里满是欣慰。】
老匠头
咱们宫束班,靠的就是这门手艺吃饭。不管造什么兵器,都要用心去做,不能有半点马虎。
只有这样,咱们宫束班的牌子才能一直立着,才能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夜色渐深,工坊里的灯还亮着。三人坐在炉边,喝着茶,聊着天,期待着明天把仪刀送到宫里的场景。】
第二场:皇宫大殿 - 日 - 内
【皇宫大殿宽敞明亮,金砖铺地,墙上挂着各式字画,殿中央摆放着一张龙椅,皇帝坐在龙椅上,太子站在一旁。
宫束班的四人拿着仪刀,站在殿中央,神色紧张。】
【皇帝看了看仪刀,又看了看老匠头。】
皇帝
这就是你们宫束班造的仪刀?拿来给朕看看。
【张三石连忙上前,双手捧着仪刀,递给旁边的太监,太监又把仪刀递给皇帝。皇帝接过仪刀,拔出刀来,“唰”的一声,刀身寒光闪闪,在大殿里格外耀眼。】
皇帝
(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刀身的花纹真好看,是用什么钢材打造的?
老匠头
(连忙回话)
回陛下,这刀身用的是去年从西域运来的乌兹钢,成色最好的那批。
经过千度高温锻打,再用祖传的淬火剂淬火,刀身坚硬锋利,还能形成独特的花纹。
【皇帝又看了看刀把和刀鞘。】
皇帝
这刀把和刀鞘也不错,刀把握感舒适,刀鞘上的龙纹雕刻得栩栩如生。太子,你觉得这把仪刀怎么样?
【太子接过仪刀,拔出刀来,挥舞了几下,刀身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寒光。】
太子
(笑着说)
父皇,这把仪刀真是太好了!握在手里很舒服,挥舞起来也很轻便,而且刀身锋利,刀鞘精美,儿臣很喜欢。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又看了看宫束班的四人。】
皇帝
好!你们宫束班果然名不虚传,这把仪刀造得很好,朕很满意。
赏你们宫束班黄金百两,丝绸千匹,以后宫里的仪仗用刀,都交给你们宫束班来造!
【四人连忙跪下,齐声谢恩。】
老匠头
(激动地说)
谢陛下恩典!臣等一定用心造刀,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皇帝点了点头,让太监把仪刀收起来,又让四人退下。四人走出大殿,脸上满是喜悦。】
张三石
(兴奋地说)
师父!咱们成功了!陛下不仅赏了咱们黄金和丝绸,还把宫里的仪仗用刀都交给咱们来造,以后咱们宫束班就出名了!
李四斤
(笑着说)
是啊是啊!要是早知道造仪刀能得到这么多赏赐,咱们之前就该多造几把了。
不过,这次能成功,多亏了师父您的指导,还有咱们三人的配合。
王五榫
(点头说)
没错!以后咱们还要更加用心地造刀,让宫束班的名声传遍整个大唐!
【老匠头看着三人,笑着说:“咱们宫束班,靠的就是这门手艺和这份用心。
只要咱们一直坚持下去,宫束班的牌子就会一直立着,咱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四人并肩走在皇宫的石板路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远处传来皇宫的钟声,悠扬而庄重,仿佛在为他们的成功喝彩。】
第三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几天后,宫束班的工坊里热闹非凡。张三石、李四斤、王五榫正在打造新的仪刀,老匠头则在一旁指导。
工坊里挂满了各式兵器,有刀、枪、剑、戟,还有一些新造的仪刀,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
【突然,工坊的门被推开,一个太监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侍卫。】
太监
(大声说)
宫束班的老匠头在吗?陛下有旨,让你们再造十把仪刀,下个月要用于太庙祭祀,务必在期限内完成!
【老匠头连忙上前,接过圣旨,恭敬地说:“臣遵旨!臣等一定在期限内完成,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太监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工坊。张三石、李四斤、王五榫围了过来,脸上满是兴奋。】
张三石
(笑着说)
太好了!陛下又让咱们造仪刀了,这次要造十把,咱们又能大显身手了!
李四斤
(点头说)
是啊!咱们一定要用心造,造出最好的仪刀,让陛下和大臣们都满意。
王五榫
(看着架子上的仪刀,说)
咱们之前造的仪刀,已经成了宫里的宝贝,这次造的十把,一定要比之前的更好,让宫束班的名声更响亮!
【老匠头拍了拍三人的肩膀,笑着说:“好了,别高兴得太早。
这次的任务更重,时间更紧,咱们必须抓紧时间,不能有半点马虎。
张三石,你去库房把所有的乌兹钢都取出来,这次要造十把仪刀,需要的钢材更多;
李四斤,你去烧炉,这次要同时烧两个炉子,确保火候足够;
王五榫,你去准备刀鞘的木料,要选最好的紫檀木,还得提前用蜂蜡泡,不能耽误时间。”】
【三人齐声应下,各自忙碌起来。
工坊里再次响起“哐哐当当”的锻打声、“呼哧呼哧”的风箱声,还有锯子锯木料的声音,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锻造之歌”,回荡在整个长安城的上空。】
【老匠头站在工坊中央,看着三人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架子上的仪刀,眼神里满是期待。
他知道,只要他们一直坚持用心造刀,宫束班的故事,就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大唐工艺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