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跟着我爹去挖过,那里的铁矿虽然少,但成色好。
今晚咱们就去挖,总能凑够造刀的料!
第三场:后山铁矿坑 - 夜 - 外
【月光洒在山林里,树影斑驳。赵满囤、苏文清、王二柱和李老栓背着竹筐,拿着铁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铁矿坑走。
山路崎岖,王二柱不小心踩空,摔了一跤,铁锹脱手滚下山坡。】
王二柱(疼得龇牙咧嘴,想爬起来却没力气):师父,我……我实在走不动了,这山路太滑了。
赵满囤(回身拉起他,拍了拍他身上的泥土):再坚持会儿,到了矿坑就好了。
咱们宫束班虽然总被人笑话是“憨货班”,但从来没误过差事。
这次要是误了陛下的仪仗,咱们不仅要被赶出工坊,还得连累家里人。
【众人继续往前走,终于到了铁矿坑。坑口不大,只能容一个人弯腰进去。
李老栓点燃火把,递进坑里,照亮了坑内的景象——坑壁上隐约能看到暗红色的铁矿层。】
苏文清(探头往里看,有些犹豫):这坑看着挺深的,会不会有危险?
赵满囤(接过火把,弯腰钻进坑内):我先进去挖,你们在上面等着,我把铁矿递上来,你们装到竹筐里。
【赵满囤在坑里挖了起来,铁矿石很硬,每一锹都要用尽全力。他把挖下来的铁矿石递上去,苏文清和王二柱负责接,李老栓则守在坑口,警惕地看着四周。】
【过了半个时辰,赵满囤从坑里爬出来,浑身是泥,脸上还划了道口子。
他擦了擦汗,看着装满铁矿石的竹筐,露出笑容。】
赵满囤:够了!这些铁矿石炼出的铁水,足够造三十柄横刀了!
第四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距离验收只剩一天,工坊里一片忙碌。
熔炉里的铁水泛着透亮的金色,赵满囤正将铁水倒入横刀模具中,动作娴熟。
苏文清和王二柱则在一旁打磨已经成型的刀身,刀身上的云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突然,王二柱“哎呀”一声,手里的砂纸掉在地上。
众人看过去,只见他打磨的那柄横刀,刀身上有一道细微的裂痕。】
王二柱(吓得脸色惨白,声音都在发抖):师……师父,这刀裂了,怎么办?明天就要验收了,咱们没时间再重新造了!
赵满囤(走过去拿起刀,仔细看了看裂痕,眉头紧锁):是淬火时温度没控制好。别急,我有办法。
【赵满囤将刀重新放进熔炉,控制着火候,待刀身烧至暗红色时,迅速取出,放进旁边的冷水盆里。
“滋啦”一声,白雾升腾。他反复操作了三次,然后拿起刀,用砂纸打磨裂痕处。】
赵满囤(放下砂纸,将刀递给苏文清):你看看,裂痕没了。
这是我爹教我的“三淬法”,遇到小裂痕,用这方法就能修复,就是费点力气。
苏文清(接过刀,仔细检查,惊喜地说):真的没了!赵师父,您太厉害了!
【众人松了口气,继续忙碌。到了傍晚,三十柄横刀终于全部完成。
刀柄缠着鲛鱼皮,握感舒适;刀身刻着云纹,纹路流畅;刀鞘则涂了黑漆,显得庄重典雅。】
第五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验收当天,张大人带着侍卫来到工坊。他看着摆在桌上的三十柄横刀,拿起其中一柄,拔出刀鞘。
刀身寒光凛冽,云纹清晰,刀刃锋利无比。】
张大人(有些意外,又有些不甘,却不得不承认):没想到你们这群“憨货”,还真按时完成了,
而且这刀的质量,比上次御工坊造的还好。
赵满囤(躬身行礼,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都是托大人的福,小人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一个太监骑着马赶来,手里拿着明黄色的圣旨。众人连忙跪下接旨。】
太监(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宫束班所造仪仗横刀,工艺精湛,甚合朕意。
特赏宫束班白银百两,绸缎二十匹,并擢升赵满囤为宫束班统领,钦此!
【众人闻言,又惊又喜。王二柱激动得哭了出来,苏文清则捧着圣旨,手都在抖。
赵满囤站起身,望着眼前的兄弟们,又看了看桌上的横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赵满囤(大声说):兄弟们,咱们的努力没白费!以后咱们宫束班,再也不是别人口中的“憨货班”了!
【众人欢呼起来,工坊里的火星再次溅起,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满是喜悦。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横刀上,刀身的寒光与云纹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这群“憨货”的坚守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