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75章 唐《画4》

第375章 唐《画4》(2 / 2)

周昉:(点点头)很好,淡一点才显得雅致,仕女的首饰是点缀,不是主角,太浓反而抢了仕女本身的风采。继续画下一位吧。

【瘦猴拿起勾线笔,蘸了点浓墨,开始勾勒仕女的衣褶。他的手很轻,线条流畅,没有一丝卡顿。仕女身上的纱衣,线条纤细柔和,仿佛微风一吹就能飘动;而衬裙的线条则稍粗一些,显得厚重。他一边画,一边时不时看周昉的主线条,确保自己的线条和主线条衔接自然】

周昉:(看着瘦猴的线条,眼中露出赞许)瘦猴,你的线条很有韧性,能分清纱衣和衬裙的质感,不错。你看这位手持纨扇的仕女,她的裙摆因为坐姿有些褶皱,你要把褶皱的走向画对,这样才显得真实。

瘦猴:(连忙点头,调整笔锋,按照周昉说的,把裙摆的褶皱画得更有层次,有的地方线条密一些,有的地方疏一些,看起来就像真的布料堆叠在一起)

【胖墩早已调好颜料,他先给仕女的纱衣上了一层淡紫,颜色轻薄,能看到他上色很均匀,用毛笔轻轻扫过绢布,没有留下一丝笔触的痕迹。上色的时候,他还时不时跟老木商量】

胖墩:老木叔,您看这屏风的颜色,用淡绿怎么样?跟仕女的衣裳颜色能搭配上,还显得清凉,符合夏日的感觉。

老木:(正在画屏风上的花纹,抬头看了看)行!淡绿好,再加点淡蓝,显得更通透。你调的时候少加点水,别让颜色晕开,屏风的边框要用深点的颜色,这样才有立体感。

胖墩:(听话地调了调颜料,加入少量淡蓝,然后小心翼翼地给屏风上色,边框则用深棕勾勒,果然,屏风一下子就立起来了,和仕女的身影相映成趣)

【老木负责画背景的案几、花瓶和茶具。他画的案几,木纹清晰,仿佛能摸到木头的纹理;花瓶里插着几支荷花,花瓣用淡粉勾勒,花蕊用淡黄点出,清新雅致;茶具则小巧玲珑,杯沿的线条圆润,看起来就像真的瓷器】

周昉:(看着几人忙碌的身影,嘴角带着笑意。他时不时走上前,指点一二:给阿青说发饰的角度,给瘦猴说衣褶的轻重,给胖墩说颜色的浓淡,给老木说陈设的位置。太阳渐渐西斜,绢布上的《挥扇仕女图》越来越完整,六位仕女姿态各异,神情生动,背景的屏风、案几、花瓶相得益彰,整个画面透着一股细腻、柔美的气息)

第四幕:画成定稿,憨货们满载而归

场景四:“墨香斋”画坊,黄昏

【绢布上的《挥扇仕女图》已经完成,周昉站在几案前,手里拿着一支细笔,正在给仕女的眼睛点睛。他下笔很轻,只轻轻一点,仕女的眼睛瞬间就有了神采,有的眼神慵懒,有的眼神忧郁,有的眼神含笑,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绢布上走下来】

周昉:(放下笔,退后几步,看着整幅画,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了,这幅《挥扇仕女图》算是成了。你们做得很好,没有因为是手艺人就敷衍,反而比一些专业的画工更用心,这很难得。

老木:(看着画,眼圈有点红,他走上前,轻轻摸了摸绢布,仿佛在摸一件稀世珍宝)先生,谢谢您!要是没有您的指点,咱们这辈子都画不出这么好的画。这画里,有您的功夫,也有咱们宫束班的心意,咱们记一辈子!

阿青:(看着仕女的发饰,笑着说)我以后画仕女,再也不会把她们的手画成爪子了!先生教我的点染法,我回去要好好练,下次做工艺门,我要把门上的花纹也画得这么好看!

瘦猴:(把画谱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把今天周昉教的笔法、技巧记在上面,一边记一边说)我要把先生说的“画仕重神”记下来,以后不管画什么,都要先琢磨“神”,不能光画样子。

胖墩:(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先生,我今天调的颜料,您说还行,我回去要再试试,把颜色调得更匀、更好看,下次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跟您一起画画!

周昉:(笑了笑,拿起笔,在画的右下角题上“周昉与宫束班共绘”几个字,然后盖上印章)这幅画,就送给你们宫束班吧。你们做工艺门,是把美刻在木头上;画画,是把美留在绢布上,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用心创造美。以后要是遇到画艺上的问题,随时可以来寻我。

老木:(连忙拱手作揖,激动得说不出话)先生……您太客气了!这份礼,咱们宫束班受之有愧,却也真心欢喜!我们回去后,一定把这幅画好好珍藏,也把您教的手艺好好传下去,不辜负您的指点!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挥扇仕女图》上,绢布上的仕女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光,更显柔美。宫束班四人小心翼翼地卷起绢布,老木拎着颜料盒,阿青抱着画,瘦猴揣着记满笔记的画谱,胖墩跟在后面,几人再次向周昉道谢,然后说说笑笑地走出画坊】

阿青:(走出画坊,看着怀里的画,兴奋地说)咱们今天太厉害了!居然跟周昉先生一起画画,还得了这么好的一幅画!回去后,我要把今天的事儿跟坊里的小伙伴们好好说说,让他们也羡慕羡慕!

瘦猴:(笑着说)你别光顾着说,回去后咱们得好好练,把先生教的技巧都学会,下次再做工艺门,咱们门上的画肯定能更受欢迎!胖墩:(点头如捣蒜)对!我明天就去买最好的石青、石绿,再琢磨琢磨先生说的“色要柔、韵要足”,下次给工艺门画牡丹,准能让路过的人都停下脚步看!

老木:(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三人,嘴角带着笑,眼里却藏着郑重)你们说得都对,但更要记住,先生教咱们的不只是画技,是“用心”二字。做门也好,画画也罢,不用心,再好的材料、再巧的手艺,也出不了好东西。咱们把这幅画挂在工坊里,往后干活累了、烦了,就看看它,想想今天先生说的话,别丢了这份心思。

【四人说着,脚步轻快地往城西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怀里的《挥扇仕女图》被小心护着,绢布的边角在风里轻轻晃,像是画里的仕女也跟着他们一起走在长安的街巷里。路过西市时,卖糖人的小贩笑着跟他们打招呼,阿青还趁机买了四个糖人,分给大家,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化开,比平日里吃的粗茶淡饭多了几分欢喜】

第五幕:工坊挂画展技艺,长安画名传街巷

场景五:长安城西,宫束班工坊,三日后

【工坊里变了模样:原本堆在角落的木料被码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那幅《挥扇仕女图》,用细木框装裱好,阳光从木窗照进来,刚好落在画中仕女的衣褶上,淡紫的纱衣、深粉的衬裙仿佛泛着光。老木、阿青、瘦猴、胖墩围在画前,手里拿着画笔和绢布,正在模仿画中的仕女姿态】

阿青:(拿着画笔,对着画里手持团扇的仕女,小心翼翼地勾勒)老木叔,您看我这次画的手,是不是软多了?我照着先生说的,先练了几十张手的草稿,现在画起来,总算不像是扛门板了!

老木:(凑过去看了看,点头笑道)嗯,有进步!手指的弧度顺了,关节也藏得好,再把袖口的线条描得轻一点,就更像画里的样子了。

瘦猴:(手里拿着画谱,旁边摆着一张刚画好的衣褶草稿)我把先生说的“衣褶要随姿态走”记下来了,您看这裙摆的褶皱,我跟着画里仕女的坐姿调了走向,是不是比之前死板的褶子活泛多了?

胖墩:(端着颜料碟走过来,碟子里是刚调好的淡绿,颜色温润,像初春的柳叶)我按先生说的,在石绿里加了点蛤粉和淡赭石,调出来的颜色不刺眼了,您看用来画屏风上的竹叶,是不是正好?

【正说着,工坊门口传来脚步声,几个穿着短打的汉子探头进来,是隔壁做木器的王掌柜和他的徒弟】

王掌柜:(笑着走进来,目光一下子被墙上的画吸引,快步走过去,啧啧称奇)老木!你们工坊啥时候挂了这么好的仕女图?这画里的姑娘,看着跟活的似的,眼波流转的,比西市画铺里卖的画强多了!

老木:(笑着迎上去)王掌柜来得巧,这画是前些日子,我们跟周昉先生一起画的,算是沾了先生的光。

王掌柜:(眼睛瞪得溜圆,指着画,声音都提高了几分)周昉先生?就是那个画《簪花仕女图》的周先生?你们居然能跟他一起画画?老木,你可别跟我开玩笑!

阿青:(得意地插话说)王掌柜,没开玩笑!我们还跟先生学了画仕女的诀窍呢,你看我刚画的手,是不是比以前强多了?

【王掌柜凑过去看阿青的画稿,又看了看墙上的《挥扇仕女图》,连连点头:“强!太强了!我家小子最近总吵着要学画,老木,能不能让你家阿青、瘦猴他们指点指点?我给你们送最好的木料!”】

老木:(哈哈一笑)都是街坊邻里,说什么木料不木料的!孩子要是愿意来,就让他来,咱们一起琢磨,也算把先生教的东西传下去。

【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几天就传遍了城西的坊巷。每天都有街坊来工坊看画,有的是来瞧新鲜,有的是来讨教画技,还有的是来订工艺门——以前订门只问木料好不好,现在都要加一句:“门上的画,能不能照着《挥扇仕女图》的样子画?哪怕只画个发饰也行!”】

场景六:宫束班工坊,一月后

【工坊里忙得热火朝天,胖墩正给一扇新门调颜料,门上要画仕女持扇的图案;阿青蹲在门边,用细笔勾勒仕女的发饰,金步摇的流苏细细长长,比之前画的更灵动;瘦猴在旁边画衣褶,线条流畅,纱衣的轻薄感跃然门上;老木则站在远处,时不时指点一句,脸上满是欣慰】

阿青:(放下画笔,伸了个懒腰,看着门上的仕女,笑着说)老木叔,您看这扇门,画好后肯定是咱们做过最好看的一扇!说不定以后有人提起宫束班,不先说咱们的门,先说咱们的画呢!

瘦猴:(停下笔,点头道)说不定还能传到周昉先生耳朵里,先生要是知道咱们把他教的东西用在门上,肯定会高兴的。

胖墩:(调完最后一笔颜料,看着门上的颜色,满足地说)我现在调颜料,闭着眼睛都知道该加多少蛤粉、多少赭石,先生说的“色随景走,韵随心动”,我好像有点懂了。

老木:(走到门边,看着门上的仕女,又看了看墙上的《挥扇仕女图》,轻轻叹了口气,却满是笑意)懂了就好。咱们宫束班,以前是“做门的”,现在是“会画画的做门的”,这不是因为咱们多厉害,是因为咱们遇到了周昉先生,学到了“用心”二字。往后啊,不管是做门,还是画画,咱们都得把这两个字揣在心里,不辜负先生的指点,也不辜负自己手里的手艺。

【阳光透过木窗,洒在门上的仕女图上,淡紫的纱衣、金黄的步摇、翠绿的屏风,仿佛活了过来。风从门口吹进来,带着巷子里卖花姑娘的吆喝声,工坊里的刨花味、颜料味混在一起,成了宫束班独有的味道——那是手艺人的烟火气,也是画里仕女的温柔气,更是长安城里,最动人的人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