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48章 唐《邢窑白瓷》

第348章 唐《邢窑白瓷》(2 / 2)

【李押司说完,甩了甩袖子,带着差役骑马走了。二愣气得攥紧了拳头,三傻眼圈红了,老憨却走到被李押司踢过的瓷坯前,小心翼翼地把它扶稳,轻轻摸了摸。】

老憨:别怕,咱接着烧。他说咱不行,咱就烧出个行的给他看。

二愣:(咬着牙)师父,咱烧!就算窑被封了,咱再搭一个!

三傻:(抹了把眼泪,点点头)对,咱烧!我昨晚还琢磨着,窑火到第七天的时候,得稍微降点温,这样釉色能更白。

【老憨看着两个徒弟,脸上露出了憨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好,咱烧!明天就装窑,这次咱跟窑火耗上了!”】

场景四:窑炉前 - 三日后

【窑炉已经装好了瓷坯,老憨正蹲在窑口,往里面添柴,窑火“呼呼”地往上窜,映得他满脸通红。二愣守在窑的左侧,手里拿着一根长铁棍,时不时伸进窑里,试探着温度,三傻则守在右侧,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每次添柴的时间和窑火的颜色。】

二愣:(高声喊)师父,窑火到“鸡冠红”了,是不是该添点湿柴了?

老憨:(点点头)添!少添点,别让火降得太快。

【二愣赶紧抱来几捆湿柴,小心地放进窑里,窑火稍微暗了些,接着又慢慢亮了起来,变成了淡淡的橘红色。三傻赶紧在本子上记着:“巳时三刻,添湿柴三把,窑火呈橘红色,温度适中。”】

【就这样,三人轮流守着窑炉,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凉水,困了就靠在窑边打个盹。到了第七天,窑火已经变成了纯净的白色,老憨盯着窑火,眼神里满是期待。】

老憨:差不多了,明天清晨开窑。

二愣:(兴奋地搓着手)师父,这次肯定能成吧?我昨晚梦见咱烧的白瓷,比雪还白!

三傻:(也笑了)我也觉得能成,窑火今天特别稳,一点都没晃。

【老憨点点头,却没说话,只是又往窑里添了点柴,心里默默念叨着:“瓷啊瓷,咱宫束班的心思都在你身上了,你可得争点气。”】

第三幕:窑开瓷出,憨名远扬

场景五:窑炉前 - 次日清晨

【天刚亮,窑厂就围了不少人,有村民,还有几个附近窑场的工匠,都想看看宫束班这次烧的瓷怎么样。老憨、二愣、三傻站在窑口,深吸了一口气,老憨伸手,示意二愣和三傻打开窑门。】

【二愣和三傻合力推开窑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紧接着,众人就看见窑里的瓷坯——一个个白得发亮,像雪雕成的一样,阳光透过窑门照进去,瓷碗的边缘还泛着淡淡的光晕。】

村民乙:(惊呼)我的天!这瓷也太白了吧!比官窑烧的还白!

工匠甲:(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瓷碗,轻轻敲了敲,声音清脆悦耳)好瓷!这胎质,这釉色,真是绝了!

【老憨、二愣、三傻看着眼前的白瓷,都愣住了,接着,二愣和三傻激动地抱在一起,哭了起来,老憨则拿起一个瓷碗,轻轻摸了摸,眼泪也忍不住往下掉——这半个多月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众人回头一看,是李押司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锦缎衣裳的人,正是长安来的王掌柜。】

李押司:(老远就喊)老憨,你们烧的瓷怎么样了?别是又烧砸了吧?

【老憨赶紧擦干眼泪,拿起一个瓷碗,走到李押司面前,双手递过去:“李大人,您看。”】

【李押司接过瓷碗,低头一看,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瓷碗白得纯净,没有一点杂色,胎质细腻,拿在手里,不轻不重,刚好合适。他又轻轻敲了敲,声音清脆,余音绕梁。】

李押司:(惊讶地看着老憨)这……这真是你们烧的?

老憨:(憨憨地笑)是,大人,是咱宫束班三个憨货烧的。

【王掌柜也赶紧走过来,拿起一个瓷盘,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老辈人鉴别好瓷会闻釉面气息),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王掌柜:好瓷!真是好瓷!老憨班主,我是长安来的王掌柜,你这瓷,我全要了!多少钱,你开个价!

老憨:(挠挠头)王掌柜,咱也不知道值多少钱,您看着给就行,只要能让更多人用上咱烧的白瓷,就行。

李押司:(咳嗽了一声,脸上有些不好意思)老憨,之前是我不对,小看你们了。你们这瓷,够得上官窑的水准,我回去就跟上面禀报,给你们宫束班挂个“邢窑白瓷指定窑场”的牌子!

【众人一听,都欢呼起来,二愣和三傻更是激动得跳了起来,老憨看着眼前的白瓷,看着欢呼的人群,又摸了摸手里的瓷碗,心里琢磨着:“咱就是一群憨货,不懂啥大道理,就知道把瓷烧好。现在看来,憨劲,也能成事。”】

场景六:窑厂院子 - 一月后

【院子里挂着一块崭新的木牌,上面写着“邢窑白瓷指定窑场——宫束班”,老憨、二愣、三傻正忙着装瓷,王掌柜带来的伙计们则忙着把瓷箱搬上马车。】

王掌柜:(拍着老憨的肩膀)老憨班主,你这瓷在长安卖疯了,达官贵人都抢着要,下次我还来,你可得多烧点。

老憨:(点点头)放心,王掌柜,咱正琢磨着再搭两座窑,多招几个徒弟,把咱宫束班的憨劲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邢窑白瓷,不止官窑能烧,咱憨货也能烧!

【二愣和三傻听见这话,都笑了,手里的活计更麻利了。阳光照在院子里的白瓷上,反射出耀眼的光,像撒了一地的雪,也像宫束班三个憨货心里,那片纯粹又炽热的念想——把瓷烧好,把日子过好,把这股子不服输的憨劲,烧进唐人的岁月里,烧进千年的时光里。】

【马车缓缓驶离窑厂,车上的瓷箱稳稳当当,车辙印在土路上,像一行无声的诗,写着一群憨货,用窑火和真心,在唐朝的土地上,烧出了最白的瓷,也烧出了最真的人生。】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