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47章 唐《越窑秘瓷》

第347章 唐《越窑秘瓷》(2 / 2)

三憨:(眼圈红了)是不是我加的湖水太多了?泥里水分大,烧的时候就裂了……

老憨:(沉默了一会儿,拿起碎瓷片,对着灯看)不是湖水的事,你看这裂纹,是“冷裂”,窑火降得太快了,瓷坯里的热气没散出去,就裂了。

阿福:(小声)那咋办啊?明天就开窑了,要是样瓷还是裂的,咱就真要走了……

【老憨站起来,走到窑棚外,看着山上的月亮,风吹着他的衣角。三憨跟出来,手里拿着那个刻着小蜻蜓的瓷坯】

三憨:爹,我这小坯子还没烧,要不咱把它也装进去?就算样瓷不行,我也想看看它烧出来啥样。

老憨:(看着女儿手里的小瓷坯,笑了)好!咱装进去!烧瓷嘛,总得有点念想,就算被人骂憨货,咱也得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烧出来。

【二憨和阿福也走出来,二憨手里拿着一个新编的竹架】

二憨:班主,我再编个小架子,把三憨的小坯子固定好,保证烧不坏!

阿福:我今晚不睡了,守在窑边,慢慢添柴,不让火降太快!

老憨:(看着三个徒弟,眼睛有点湿)好!咱都不睡,守着窑,就不信烧不出好瓷!

【四个人回到窑棚,重新整理瓷坯,油灯的光映在他们脸上,窑火在外面隐隐跳动,像一颗心在跳】

第三幕:开窑见宝,憨货扬名

场景五:宫束班窑炉 - 日 - 外

【窑炉前围了不少人,李监官站在最前面,王窑头和几个窑户班主站在旁边,都等着看宫束班的笑话。老憨穿着新洗的粗布衣服,左手紧紧攥着,手心全是汗】

王窑头:(小声对旁边的窑户说)我赌他们的瓷坯全裂了,你看老憨那紧张样,肯定没底。

旁边的窑户:是啊,宫束班从来没烧过秘色瓷,这次肯定要栽……

【李监官咳嗽了一声,看向老憨】

李监官:老憨,时辰到了,开窑吧。

老憨:(深吸一口气,对二憨点头)开窑!

【二憨和阿福拿着工具,慢慢打开窑门,一股热气冒出来,带着青瓷的清香味。所有人都往前凑了凑,眼睛盯着窑里】

二憨:(第一个伸手,拿出一个葵口碗,双手捧着,声音发抖)班主!没裂!你看!

【老憨赶紧走过去,接过碗,对着太阳看,碗身通透,釉色是淡淡的青绿色,像上林湖的湖水,碗口的葵花瓣纹路清晰,没有一点瑕疵】

老憨:(声音哽咽)成了!真成了!

【三憨也伸手拿出一个碗,比老憨手里的小一点,碗底刻着一只小蜻蜓,釉色更亮,蜻蜓的翅膀像能飞起来一样】

三憨:(笑着哭了)爹!我的小蜻蜓也成了!您看这颜色,比千峰翠色还好看!

【所有人都惊呆了,王窑头脸色发白,凑过去看碗,手忍不住摸了摸釉面】

王窑头:(喃喃自语)怎么可能……这釉色比我家的还好,怎么会……

李监官:(走过来,接过老憨手里的碗,对着太阳看了半天,又翻过来摸碗底)这釉色……这胎质……真是“如冰似玉”!老憨,你这瓷,比王家班的样瓷还好!

老憨:(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监官大人,咱就是瞎琢磨,用了点湖水,编了点竹架,没想到真成了……

李监官:(笑了,拍了拍老憨的肩)什么瞎琢磨!这是真本事!你们宫束班,不是憨货,是巧匠!

【周围的窑户都鼓起掌来,阿福跑过来,抱着三憨手里的小瓷碗,高兴得跳起来】

阿福:三憨姐!你这碗上的小蜻蜓太好看了!以后肯定有人抢着要!

三憨:(脸红了,瞪了他一眼)别瞎闹,这碗是给爹的,纪念咱第一次烧出秘色瓷。

【老憨看着手里的瓷碗,又看了看身边的二憨、三憨、阿福,笑着说】

老憨:咱宫束班,以后不叫“憨货班”了,叫“秘色班”!咱要让上林湖的窑火,烧出全天下最好的青瓷!

【窑炉前的人都笑着点头,阳光照在青瓷碗上,折射出淡淡的绿光,像把上林湖的春天,都装在了碗里。远处的山风吹过来,带着窑火的温度,也带着属于“憨货”们的骄傲】

第四幕:尾声 - 上林湖畔 - 年 - 外

【一年后,上林湖窑场,宫束班的窑棚扩大了三倍,原本简陋的木架换成了结实的杉木,门口挂着一块漆成朱红的木牌,上面刻着“宫束秘色窑”五个大字,字的边缘还描了金粉,在阳光下亮闪闪的。】

【老憨穿着一件新做的粗布长衫,左手缺指的地方换了块细棉布缠裹,正蹲在瓷土缸边,手把手教两个十五六岁的新徒弟揉泥。他掌心按在泥块上,力道均匀地打转,嘴里还念叨着】

老憨:揉泥要“沉肩坠肘”,力道得透进泥里,把里面的气泡全赶出来——你看你这手,光在表面搓,泥芯还是松的,烧的时候准裂!

【新徒弟赶紧调整姿势,老憨伸手拍了拍他的后背,刚要再指点,就听见旁边传来竹篾“哗啦”的轻响。】

【二憨坐在一堆竹篾中间,面前摆着十几个编好的窑具,有固定瓷坯的“支钉架”,还有托举碗盘的“垫饼架”。几个外窑场来的窑工围着他,手里拿着竹篾跟着学,二憨手里的竹刀飞快地穿梭,时不时停下来纠正别人的手法】

二憨:编这架得留“透气缝”,每三根竹篾之间要空出半指宽,不然窑火透不进去,瓷坯烧不熟。你看你这架编得太密,跟编竹筐似的,瓷坯要在里面“闷坏”咯!

【一个窑工赶紧拆开重编,二憨笑着递过一根浸过桐油的竹篾:“用这个,浸了油的竹篾耐烧,不会在窑里断。”】

【窑棚的另一角,三憨坐在一个铺了棉垫的矮凳上,面前摆着一张木桌,桌上放着十几块刻好花纹的瓷坯,有展翅的蜻蜓、含苞的荷花,还有缩着爪子的小松鼠。三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围着桌子,手里拿着小刻刀,小心翼翼地在瓷坯上划纹路】

三憨:刻花纹要“轻起轻落”,刀尖只挑瓷土表面的一层,别刻太深——你看这荷花瓣,边缘要圆,像风吹过的样子,要是刻得太尖,烧出来就显愣了。

【一个小姑娘小声问:“三憨姐,你刻的小松鼠,眼睛咋这么亮啊?”三憨笑着拿起一块瓷坯,用刀尖在松鼠眼睛的位置轻轻转了个圈】

三憨:刻完了用刀尖蘸点水,把边缘磨光滑,烧的时候釉料会在这聚一点,就像有光透出来似的。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阿福从窑门口跑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刚烤好的麦饼,嘴里含着半口,含糊地喊】

阿福:班主!三憨姐!李监官来了!还骑着马,手里好像拿了圣旨!

【老憨赶紧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瓷土;三憨也放下刻刀,帮小姑娘们收好用具。刚整理好,李监官就骑着一匹白马过来了,身上的青衫换成了更显庄重的绯色官服,手里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身后还跟着两个捧着木盒的小吏】

【老憨带着二憨、三憨和窑工们赶紧上前,对着圣旨跪下】

李监官:(清了清嗓子,展开圣旨,声音洪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越州宫束班所制秘色瓷,釉色莹润如翠,胎质坚细似玉,甚合朕意。今命宫束班为“御用窑户”,主烧皇室用瓷,赏锦缎二十匹、白银五百两,另赐“秘色官窑”匾额一方,钦此!

老憨:(双手高举过头顶,声音带着颤音)臣老憨,率宫束班众人,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人跟着叩首,起身时,老憨的眼眶都红了。李监官把圣旨递给老憨,又让小吏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块鎏金匾额,上面“秘色官窑”四个字刚劲有力】

李监官:(笑着拍了拍老憨的肩)老憨,去年我还骂你们是“憨货”,现在看来,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啊!你们这“野路子”,倒是把秘色瓷烧出了新滋味。

老憨:(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监官大人说笑了,要是没有您去年的敲打,我们也不敢琢磨新法子——对了,三憨,把你那荷花瓷坯拿过来。

【三憨赶紧转身,从桌上捧起那个刻着荷花的瓷坯,递到李监官面前】

三憨:监官大人,这是我刚刻好的,想着烧好后给您送过去。您去年总说“陆羽公云‘越瓷宜茶’”,这荷花纹的碗,用来盛茶应该好看。

李监官:(接过瓷坯,仔细看了看,手指轻轻抚过荷花纹路)好!好!这纹路活灵活现的,比宫里画院画的还生动。等烧好了,我定要用它泡一壶雨前龙井,好好品品!

【正说着,王窑头从旁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青瓷盘,脸上带着几分愧色。他走到老憨面前,把瓷盘递过去】

王窑头:老憨,去年我总说你们的法子不行,是我太固执了。这是我家新烧的瓷盘,用了你说的“湖水调釉”,你帮我看看,还有啥要改的?

老憨:(接过瓷盘,对着太阳看了看)不错!釉色亮多了,就是胎有点厚,下次揉泥时多揉半个时辰,胎能更薄些。

王窑头:(连连点头)哎!我记下了!以后我常来跟你们请教,咱上林湖的窑户,一起把秘色瓷烧得更好!

【老憨笑着点头,抬头看向远处的上林湖。湖水波光粼粼,映着天上的白云,窑棚里的窑火正旺,青烟袅袅地升向天空,和远处的山岚连在一起。】

【三憨拉着小姑娘们的手,指着窑火说:“你们看,这窑火能把普通的瓷土,变成比玉还贵重的秘色瓷——只要用心,‘憨货’也能做出大事!”】

【老憨听见这话,忍不住笑了,他摸了摸怀里的圣旨,又看了看身边的二憨、三憨、阿福,还有围着他们的窑工们,大声说】

老憨:走!咱现在就装窑!让皇室看看,咱宫束班的“憨法子”,能烧出全天下最好的秘色瓷!

【所有人都笑着应和,脚步声、竹篾声、瓷土碰撞声混在一起,和窑火的“噼啪”声连成一片,在这上林湖畔,奏出了属于“憨货”们最热闹、最骄傲的乐章。】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宫束秘色窑”的木牌上,也洒在窑工们忙碌的身影上,窑火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亮得像天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