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16章 隋朝18

第316章 隋朝18(1 / 2)

隋·法王塔

第一幕:敕令至汴州,憨匠接硬活

时间:隋仁寿元年,春,辰时

地点:汴州城南“宫束班”作坊,门前晒着木构件,院内传来刨木声

人物:

- 石敢当:宫束班班主,四十五岁,手掌布满老茧,腰间别着祖传的墨斗,左腿因早年修桥伤过,走路微跛

- 铁疙瘩:宫束班大匠,三十五岁,原是铁匠,能把生铁锻成细铁丝,脸上总沾着黑灰

- 木小芽:宫束班学徒,十七岁,石敢当远房侄子,痴迷木构,怀里总揣着小锯子和木片

- 李督造:朝廷派来的督造官,四十岁,穿绯色官袍,手持鎏金敕令,神色严肃

- 众工匠(瓦匠王、石匠刘等,共十余人)

(场景:作坊门前,石敢当正用墨斗在木料上弹线,铁疙瘩抡着刨子刨木方,木小芽蹲在一旁,用小锯子锯着木片,试图拼出一座小塔模型。远处传来马蹄声,李督造带着两名差役疾驰而来,勒马时尘土飞扬,工匠们纷纷停下手中活计围拢过去。)

李督造:(翻身下马,展开敕令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汴州需建法王塔,供奉佛顶骨舍利,以镇一方气运,限两年完工!特命“宫束班”为总领匠班,统管工匠百人,拨国库银千两,若逾期或塔身有差,按律治罪!

(工匠们哗然,瓦匠王搓着手小声说:“法王塔!听说要建九层,砖石木料得用最好的,两年哪够?”石匠刘皱着眉:“这活是荣耀也是祸根,万一出点错,咱们都得遭殃!”)

铁疙瘩:(放下刨子,黑灰脸上露出急色,凑到石敢当身边)班主,这活太险了!两年建九层塔,还要供奉舍利,用料、工艺半点不能差,咱们……

石敢当:(打断他,目光落在敕令上“佛顶骨舍利”四字,手摸着腰间墨斗)咱们工匠,凭的是手艺,守的是良心。建塔供佛,是积德行善的事;再说皇命难违,与其怕,不如把活干扎实了。

木小芽:(突然举起手里的小塔模型,声音清脆)叔!我昨晚拼的塔模型,用了“燕尾榫”,每层都能扣紧,法王塔要是用这法子,肯定稳!

(李督造见石敢当沉默,上前一步)石班主,宫束班在汴州名气最大,当年修汴州城门楼,你带人日夜赶工,愣是比工期提前半月完工,这法王塔,非你不可。

石敢当:(抬头,目光坚定)我接了,但有三个条件:第一,砖石要选西山青石,木料得是秦岭楠木,半点不能掺假;第二,工地上的活,得听我们工匠的,不能为了赶工期瞎指挥;第三,给工匠们的粮饷要按时发,不能拖欠。

李督造:(略一思索,点头)只要能如期完工,这三个条件,本督造应了!

(石敢当转身对众工匠拱手)各位兄弟,法王塔是大事,也是硬活,愿意跟我石敢当干的,咱们一起把这塔立起来,让后世都知道汴州工匠的能耐;不愿意的,我绝不强求。

(瓦匠王率先开口:“石班主办事靠谱,我跟你干!”石匠刘跟着点头:“我也来!”不多时,百余工匠聚齐,石敢当解下腰间墨斗,将线弹出,墨线在阳光下如一道黑虹)

石敢当:记住!用料要真,尺寸要准,手艺要精,咱们宫束班,绝不做糊弄人的活!

(众工匠齐声应和,声音震得院外树枝摇晃,李督造看着这一幕,悄悄松了口气。)

第二幕:地基遇难题,憨招破困境

时间:隋仁寿元年,夏,未时

地点:法王塔工地,已挖好的三丈深基坑旁

人物:

- 石敢当

- 铁疙瘩

- 木小芽

- 慧海法师:汴州兴国寺住持,六十岁,穿灰布僧袍,手持念珠,眼神平和

- 赵监工:朝廷派来的监工,三十岁,尖嘴猴腮,手里拿着算盘,总盯着工期算账

(场景:基坑旁,十几名工匠正用石夯夯土,铁疙瘩光着膀子,喊着号子带头,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淌,在阳光下亮晶晶的。石敢当蹲在坑边,用木尺量土壤紧实度,时不时抓起一把土揉搓,木小芽在一旁的木板上记录数据。慧海法师站在坑边,静静看着,赵监工则在一旁拨弄算盘,时不时皱眉叹气。)

赵监工:(突然把算盘一摔,语气不满)石班主!这地基都夯了一个月了,才夯了六尺深,照这速度,光地基就得五个月,两年工期怎么够?我看你们就是故意磨蹭!

石敢当:(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赵监工,塔基是塔的根,根不牢,塔再高也得塌。这土得一层一层夯,每层夯完要用铁钎扎,扎不进去一寸才算合格,急不得。

慧海法师:(上前一步,双手合十)赵施主,老衲曾云游西域,见当地建佛塔,塔基会掺入糯米汁与石灰,历经百年不腐不陷。石班主的做法,是为法王塔求长久,并非磨蹭。

赵监工:(瞪了慧海法师一眼)老和尚懂什么!朝廷要的是按期完工,不是百年后的事!再给你们十五天,地基必须夯完一丈深,否则我就上书参你们一本!

(赵监工甩袖离开,铁疙瘩气得攥紧拳头,指节发白)班主,这赵监工就是外行瞎指挥,十五天夯完一丈深,除非咱们不睡觉!

木小芽:(突然眼睛一亮,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叔!我昨天去河边看船工修码头,他们用“分层垫石法”,一层碎石一层黄土,还往黄土里掺芦苇灰,又快又结实,咱们地基也试试?

(石敢当接过纸,纸上画着地基分层图:最底层铺一尺厚碎石,中间铺一尺厚黄土掺芦苇灰,最上面铺半尺厚糯米汁石灰土,每层都标了夯打次数。他盯着图纸看了半晌,突然笑了,拍了拍木小芽的头)

石敢当:好小子!这法子可行!铁疙瘩,你带人去拉碎石、芦苇灰,再让伙房熬糯米汁;咱们分三班倒,白天夯两层,晚上点上火把接着夯,每层必须扎钎合格,不合格就重来!

铁疙瘩:(接过图纸,咧嘴一笑,黑灰脸上露出白牙)放心吧班主,保证没问题!

(接下来的十五天,工地上灯火通明,工匠们轮班夯土,石敢当每天只睡两个时辰,盯着每一层地基质量。第十五天傍晚,赵监工来检查,让差役用铁钎扎地基,铁钎只扎进去半寸,他脸色才缓和下来。)

赵监工:(哼了一声)算你们运气好,接下来砌塔身,可别再耽误!

(石敢当没理他,只是蹲在地基旁,用手摸了摸夯实的土,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更难的还在后面。)

第三幕:塔身遇险关,憨智渡难关

时间:隋仁寿二年,春,卯时

地点:法王塔七层施工现场,脚手架旁

人物:

- 石敢当

- 铁疙瘩

- 木小芽

- 慧海法师

- 两名年轻木匠(阿大、阿二)

(场景:塔身已建到七层,砖石墙体整齐,木构梁架正往七层搭建。铁疙瘩站在六层脚手架上,指挥工匠用绳子吊木梁,阿大、阿二在七层接应,木梁刚吊到六层,突然绳子晃了一下,木梁撞在脚手架上,吓得工匠们惊呼出声。石敢当拿着图纸,仰头看着,眉头紧锁——七层的主梁要横跨两丈五,普通木梁承重不够,而且脚手架太高,吊梁时总晃,太危险。)

木小芽:(站在石敢当身边,声音有些发颤)叔,刚才太险了!这主梁又重又长,吊上去要是不稳,砸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石敢当:(点头)不仅是吊梁,主梁承重也是问题,两丈五的跨度,普通楠木梁会往下弯,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

(慧海法师走过来,指了指不远处的水车)石班主,老衲见城外水车,用“三角支架”固定,不管水流多急都稳,咱们能不能在主梁下加三角支架?至于吊梁,或许能用“定滑轮”,省力又稳当。

(石敢当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大腿)对啊!三角支架最稳,定滑轮能控方向!铁疙瘩,你带人铸三个生铁定滑轮,装在七层塔角;木小芽,你画三角支架的图纸,用“榫卯连接”,不用一根钉子;阿大、阿二,你们去选两根最粗的楠木,做主梁和支架!

铁疙瘩:(挠了挠头,有些犹豫)班主,这三角支架和定滑轮,咱们没试过啊,万一出岔子……

石敢当:(拿起一块木片,用刀刻出榫卯)咱们先做个大模型试试,模型成了再用在塔上。工匠干活,哪有不试就成的?

(接下来三天,工匠们在工地旁搭了缩小版木架模型,定滑轮装在模型顶端,三角支架用榫卯扣在主梁下。第四天试吊模型主梁,绳子通过定滑轮,稳稳把主梁吊到模型上,三角支架扣紧后,几个人推主梁都纹丝不动。)

木小芽:(兴奋地跳起来)成了!叔,这法子真成了!

(正式吊梁那天,工地上挤满了人,三名工匠守在定滑轮旁,几十名工匠握着绳子,石敢当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面红旗)

石敢当:大家听我指挥,慢拉稳走,别慌!拉!

(红旗落下,工匠们齐声喊号,主梁缓缓升起,顺着定滑轮的方向,稳稳靠近七层塔架。铁疙瘩站在七层,指挥工匠调整主梁位置,木小芽则盯着三角支架的榫卯——当主梁卡在塔架上,三角支架的榫卯“咔嗒”扣紧的那一刻,工地爆发出欢呼声。)

慧海法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石班主巧思过人,此塔必能历经百年而不倒。

石敢当:(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都是大家的功劳,咱们还得接着往上建,直到九层封顶。

第四幕:封顶遇暴雪,憨劲扛硬活

时间:隋仁寿二年,冬,丑时

地点:法王塔九层施工现场,塔下空地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