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14章 隋朝16

第314章 隋朝16(2 / 2)

赵石:(转过身,双手一拱)住持慧眼,这檐角要挑出三尺,传统方法行不通,若是强行砌上去,日后恐有坍塌之险。

智远:(沉吟片刻,指了指寺里的钟楼)老衲记得,钟楼的木梁是“斗拱”结构,用木榫把梁架扣在一起,既稳固又能承重。不知砖石之上,能否用类似的法子?

(赵石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大腿)对啊!木构能用斗拱,砖石也能做“砖拱”!咱们把檐角的砖做成“楔形”,一块扣一块,再在里面用铁条连接,这样既能挑出三尺,又能分散重量!

李铁:(听到这话,跑了过来)砖拱?能行吗?我从没见过这么砌的。

赵石:(拿起地上的一块砖,用刻刀在上面画了个楔形)你让人把砖切成这样,小的一头朝里,大的一头朝外,每三块砖扣成一个“拱”,十三个拱连在一起,就能撑起檐角。王木,你赶紧画个图纸,标好每块砖的尺寸。

王木:(立刻掏出纸笔,蹲在地上画了起来)好嘞班主!

(接下来的三天,工匠们按照赵石的想法,烧制楔形砖,又打造了细铁条。第四天,李铁带领工匠们开始砌砖拱,王木则站在旁边,拿着图纸核对每一块砖的位置。刚开始,有两名年轻工匠砌错了砖的角度,导致拱架松动,赵石看到后,没有责备他们,而是亲自示范,教他们如何调整砖的角度。)

赵石:(拿着一块楔形砖,放在正确的位置)看到没?小的一头要正好卡在两块砖中间,铁条要从砖的中间穿过去,这样才能扣紧。建塔不是搭积木,差一分一毫都不行。

工匠甲:(羞愧地低下头)班主,我们知道错了,这就重新砌。

(经过五天的努力,四层的檐角终于砌好了,阳光照在檐角上,砖拱层层叠叠,既稳固又美观。智远来看时,忍不住赞叹。)

智远:(双手合十)赵班主真是巧夺天工,这砖拱结构,怕是要流传后世了。

赵石:(笑着摇头)都是为了建塔,只要塔能稳固,传不传后世不重要。咱们还得接着往上建,五层、六层……直到九层。

(工匠们听了,都干劲十足,继续忙着往上砌砖,兴隆塔的轮廓,在阳光下越来越清晰。)

第四幕:考验

时间:隋仁寿三年,冬,寅时

地点:兴隆塔九层施工现场,塔下空地

人物:

- 赵石

- 李铁

- 王木

- 张监

- 十余名工匠

- 两名府兵

(场景:塔身已建到九层,只剩下塔顶的“塔刹”还没安装。这晚下了大雪,工地被白雪覆盖,寒风呼啸。赵石、李铁、王木和十余名工匠站在塔下,张监带着两名府兵,手里拿着一份文书。)

张监:(展开文书,声音冰冷)奉陛下旨意,兴隆塔需在正月初一前完工,明日便是腊月二十,还有十天时间,塔刹必须安装完毕,否则,你们所有人都要受罚!

李铁:(忍不住喊道)张监,这雪下得这么大,塔有几十丈高,风又大,怎么安装塔刹?万一工匠掉下来,命都没了!

张监:(瞪了李铁一眼)那是你们的事,朝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若是完不成,不仅你们要受罚,兖州府的官员也跑不了!

(张监说完,带着府兵转身就走,留下一群工匠面面相觑。雪越下越大,落在工匠们的头上、肩上,很快就积了一层。)

王木:(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班主,塔刹有上千斤重,要运到九层塔顶,还得固定好,十天时间太紧张了,而且雪天路滑,脚手架又湿又滑,太危险了。

赵石:(抬头看着九层塔顶,雪花落在他的脸上,他却浑然不觉)再危险也得干,咱们宫束班答应过的事,不能食言。而且这塔是供佛骨的,若是建不好,对不起佛祖,也对不起兖州的百姓。

李铁:(咬了咬牙)班主,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大不了多绑几根绳子,小心点就是。

赵石:(点了点头,转身对工匠们说)大家听着,咱们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塔刹拆开,分成底座、相轮、宝珠三部分,这样方便运输;第二步,在塔的四周搭“斜梯”,铺上木板,撒上草木灰防滑;第三步,每天天不亮就开工,中午轮流吃饭,晚上点上十几盏油灯,争取五天内把塔刹运到塔顶,剩下五天固定。

(工匠们齐声应和,开始分头准备。接下来的五天,工匠们冒着大雪,每天只睡三个时辰,李铁带领工匠们拆塔刹、搭斜梯,王木则负责记录每一部分的尺寸,确保安装时不会出错。赵石每天都守在塔下,看着工匠们往上运塔刹部件,每运一次,他都要检查绳子是否牢固,斜梯是否安全。)

(第五天傍晚,塔刹的最后一部分“宝珠”终于运到了九层塔顶。工匠们都累得坐在雪地里,大口喘着气,赵石走过去,给每个人递了一碗热汤。)

赵石:(看着工匠们,眼里满是欣慰)大家辛苦了,再坚持五天,咱们就能完工了。

王木:(喝了口热汤,笑着说)班主,我觉得咱们不是憨货,是能建出旷世精品的工匠!

(赵石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工匠们也跟着笑,笑声在雪夜里回荡,盖过了寒风的呼啸。)

第五幕:落成

时间:隋仁寿四年,春,正月初一,辰时

地点:兴隆塔下,广场

人物:

- 赵石

- 李铁

- 王木

- 智远

- 张监

- 兖州百姓(数十人,男女老少皆有)

- 两名高僧

(场景:雪已经停了,阳光照在兴隆塔上,九层塔身洁白如玉,塔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广场上挤满了百姓,都来观看塔的落成仪式。智远和两名高僧站在塔前,手持佛珠,准备主持开光仪式。赵石、李铁、王木和工匠们站在一旁,身上穿着新做的布衣,脸上带着疲惫却自豪的笑容。)

智远:(高声说道)今日乃兴隆塔落成之日,此塔高九层,历时三年,由兖州“宫束班”赵石班主带领工匠们建造,用料精良,结构稳固,实乃旷世精品!老衲代表兴隆寺,感谢各位工匠,感谢朝廷,感谢兖州百姓!

(百姓们纷纷鼓掌,欢呼声此起彼伏。张监站在人群中,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走到赵石面前,拱了拱手。)

张监:(语气诚恳)赵班主,之前是我太过严苛,多有得罪,还望海涵。这兴隆塔能如期落成,你们功不可没,我会向朝廷上奏,为你们请功。

赵石:(笑着摇头)张监客气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塔不是我们一个班的功劳,是所有工匠的心血,是朝廷的支持,也是百姓的期盼。只要塔能稳固,能供佛骨,能护佑兖州百姓,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两名高僧走上前,开始主持开光仪式,诵经声响起,百姓们纷纷跪下,双手合十,祈求平安。赵石看着眼前的兴隆塔,想起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夯地基时的汗水,砌檐角时的巧思,运塔刹时的艰险……他左手的断指轻轻动了动,心里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王木:(拉了拉赵石的衣角,指着塔刹)班主,你看,塔刹在阳光下真亮,就像一颗星星。

李铁:(笑着说)以后咱们兖州人,抬头就能看到这塔,就能想起咱们宫束班,想起咱们这群“憨货”建的塔!

赵石:(看着塔,又看了看身边的工匠们,眼眶有些湿润)是啊,这塔会一直站在这里,看着兖州的日出日落,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咱们宫束班,没白活一场。

(开光仪式结束后,百姓们围着工匠们,送来了馒头、咸菜、米酒,感谢他们建好了兴隆塔。赵石接过一个百姓递来的馒头,咬了一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抬头看向兴隆塔,塔身巍峨,直插云霄,在春风中,仿佛在向所有工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