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猴:你这主意……会不会太笨了?加脚手架要花两天时间,工期本来就紧。
石头:(挠挠头)可是……安全啊!要是梁木断了,不仅要返工,还可能伤人,那更耽误工期。
老木:(盯着石头看了片刻,突然拍了下手)石头说得对!匠活没有“笨办法”,只有“稳办法”。咱们就按他说的来,加脚手架,用铁钩固定,宁可多花两天,也不能让木构出半点差错!
李监造:(沉默片刻,叹了口气)没想到你这“憨小子”,倒有几分心思。行,就按你们说的办,但这两天得补上,不能拖工期。
老木:(拱手)谢监造大人通融!兄弟们,加把劲,咱们先搭脚手架,晚上轮流守夜,保证不耽误!
【众人齐声应和,石头立刻拿起镐头,去平整加脚手架的地基,动作比之前更麻利。瘦猴看着石头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拿起墨尺,开始测量新脚手架的尺寸。王铁匠也转身去拿更多的铁钩,嘴里嘟囔着“算你这憨小子有点用”,脚步却比来时快了几分】
第三幕:细作——“憨心”显匠魂
【时间】隋大业元年,秋,傍晚
【地点】汴河亭营造工地,主体已完工,正雕刻檐角、栏杆上的花纹
【场景】夕阳西下,汴河亭的飞檐被染成金红色,檐角下挂着尚未上色的木质灯笼架。瘦猴坐在一张木凳上,手里拿着刻刀,正在雕刻栏杆上的“缠枝莲纹”,刀工细腻,花瓣的纹路已隐约可见。石头蹲在他旁边,手里拿着一块小木板,模仿着瘦猴的样子雕刻,却把“莲花”刻成了“圆疙瘩”,自己还看得津津有味。
瘦猴:(瞥了一眼石头的木板,忍不住笑)你这刻的是啥?莲花还是馒头?人家皇家行宫的栏杆,刻成这样,陛下见了要笑掉大牙!
石头:(认真地看了看自己的“作品”,又看了看瘦猴的)俺刻得是不太好,但俺想着,这栏杆是给人扶的,花纹得刻得光滑点,别刮着陛下的手。俺再磨磨,肯定能磨光滑。
【老木拿着一把刨子,正在修整一根檐角的木椽,听到两人的对话,走了过来,拿起石头的木板,仔细看了看】
老木:(摸着石头的头)石头,你这心思没白费。咱造亭台楼阁,不光要“宏伟大气”,还要“贴心”。这栏杆刻得再好看,要是刮手,那也不是好活。你把这“圆疙瘩”磨光滑,再刻几道简单的纹路,一样好看。
石头:(眼睛一亮)真的吗?班头,俺这就磨!(说罢,拿起砂纸,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地磨着木板,夕阳照在他专注的脸上,汗水顺着脸颊滴在木板上,却丝毫没影响他的动作)
【李监造提着一盏灯笼过来,看到这一幕,脚步放轻了些。他走到瘦猴身边,看着栏杆上的缠枝莲纹,又走到石头身边,看着他磨木板,眼神渐渐柔和】
李监造:(对老木说)以前总听人说,宫束班是“一群憨货”,只会埋头干活,不懂变通。现在才知道,你们的“憨”,是不偷工、不减料,是把每一件活都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做。
老木:(拱手)监造大人,俺们是工匠,没读过多少书,只知道“匠心即天心”。这汴河亭是陛下的行宫,也是俺们用手、用心造出来的,得让它立在汴河边,经得起风吹雨打,也对得起俺们这双手。
【此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是负责上色的工匠来了,他们提着颜料桶,准备给檐角、灯笼架上色。石头磨完木板,拿着刻刀,开始在上面刻简单的“云纹”,虽然不如瘦猴的精致,却透着一股朴实的劲儿。瘦猴看着石头的“云纹”,没再调侃,反而拿起刻刀,帮他修了修纹路的弧度】
瘦猴:(小声)下次刻之前,先跟俺学画样子,别再瞎刻了。
石头:(咧嘴笑)俺知道了!谢谢瘦猴哥!
【夕阳落下,汴河亭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工匠们点起灯笼,工地里亮起一片暖黄的光,镐头、刻刀的声响渐渐轻了,取而代之的是偶尔的笑声和低语,汴河的流水声伴着这些声音,像是在为即将完工的汴河亭伴奏】
第四幕:完工——“憨货”的荣光
【时间】隋大业元年,秋,清晨
【地点】汴河亭前,已全部完工,飞檐翘角,朱漆栏杆,檐下挂着红色灯笼,亭内铺着青石地面,可容百人站立
【场景】晨光熹微,汴河亭如一位披红挂彩的巨人,立在汴河岸边,飞檐上的琉璃瓦在晨光中闪着光,红色灯笼随风轻摇,映得汴河水也泛着红光。宫束班的工匠们站在亭前,老木穿着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裳,石头、瘦猴也收拾得整齐,众人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兴奋。李监造站在亭前,仔细打量着每一处细节,不时点头。
李监造:(转身对老木说)好!太好了!这汴河亭“宏阔临水,飞檐映波”,比陛下要求的还要好!你们宫束班,果然名不虚传!
老木:(拱手,声音有些沙哑)都是兄弟们的功劳,也是监造大人通融支持。
李监造:(走到石头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憨小子,当初的“笨主意”,倒成了关键。这亭子里的栏杆,摸上去光滑得很,陛下要是知道是你想着“不刮手”,说不定还会赏你呢。
石头:(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俺就是想着,造东西得让人用着舒服。这亭子里能站好多人,陛下和大臣们在这儿看汴河,肯定高兴。
瘦猴:(插嘴)还有俺刻的缠枝莲纹,你没看见,那花瓣刻得跟真的一样,陛下肯定喜欢!
老木:(笑着打断)行了,别争了。这汴河亭,是咱们宫束班所有人的心血,一梁一柱,一纹一刻,都是咱们的“匠心”。以后陛下东游,从这儿经过,看到这亭子,就知道咱们宫束班的人,虽然“憨”,但干活不含糊。
【此时,远处传来马蹄声和号角声,是隋炀帝的仪仗队快到了。众人连忙整理衣裳,躬身站在亭旁。李监造走到亭前,准备迎接圣驾。汴河的风吹过,檐下的红灯笼轻轻晃动,亭柱上的木纹在晨光中清晰可见,那是宫束班工匠们用双手打磨的痕迹,也是一群“憨货”用“憨劲”和“憨心”,留在隋朝大地上的荣光】
石头:(小声对瘦猴说)你看,这亭子真好看,跟俺们当初想的一样。
瘦猴:(点头,声音也有些轻)嗯,比俺想的还好看。以后俺们老了,还能跟娃说,这汴河亭,是俺们造的。
【晨光洒在两人脸上,也洒在汴河亭的每一处角落,亭前的汴河水静静流淌,像是在诉说着这群工匠的故事,也诉说着隋朝大地上,那一份朴素而坚定的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