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叔:(凑上前)山神爷,我梦见我爹了,他说您这里有块“火石”,能帮咱们烧石灰。要是您肯帮咱们,咱们修好了道,就给您盖一座石庙,天天给您上供。
山神:(盯着火叔看了一会儿,拐杖指向远处的一个山洞)那山洞里有块“燧火石”,能点燃湿柴,但你们要答应我一件事:道修好了,要在岭上种一百棵柏树,不许兵卒砍我的树,也不许百姓在道上乱扔垃圾。
宫束班:(立刻点头)我们答应您!只要能修好道,别说种柏树,就是让我们天天给您扫地,我们也愿意。
(山神笑了,拐杖往地上一敲,山洞的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透出红光。老者转身走进雾里,临走时说:“我会让涧水缓三天,你们抓紧时间。”)
第四幕:攻坚
时间:十日后,子时
地点:摩天岭半山腰,栈道施工现场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
- 竹娘
- 火叔
- 众工匠(十余人,有男有女,都面带疲惫)
(施工现场,火把照得如同白昼。火叔用燧火石点燃了窑,石灰浆冒着热气,石老三带着工匠们凿石,竹娘和女子们编的竹索已经拴在了两岸的柏树上,工匠们正在用木梁铺栈道)
老木:(手里拿着墨斗,给木梁放线)师父,咱们已经修了一百五十里了,剩下的一百五十里,还剩十五天,能赶上吗?
宫束班:(正在给木梁凿榫卯,额头上的汗滴在木头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能赶上。你看,山神爷帮咱们了,涧水缓了,石头也没那么硬了,咱们再加吧劲,一定能赶上。
石老三:(光着膀子,身上全是汗和石粉)宫班头,你看这块大青石,咱们凿了两天,终于凿开了,里面居然有个小洞,洞里有一窝小松鼠,咱们把它们移到了柏树上,没伤着它们。
竹娘:(手里拿着一根竹索,递给宫束班)宫班头,咱们编的竹索,用青麻泡过石灰水,比以前结实多了,能吊着重物过涧了。刚才我试了一下,吊了一筐石头,竹索都没断。
(突然,远处传来“轰隆”一声,栈道的一段木梁断了,一个工匠掉了下去,幸好被竹索缠住了)
老木:(惊呼一声)王大哥!
宫束班:(立刻爬下栈道,手里拿着斧头,砍断旁边的竹索,把工匠拉了上来)别怕,有我呢。这木梁是新砍的,还没干透,容易断。咱们把老柏木的木梁换过来,老柏木结实,能扛住重量。
(众工匠七手八脚地把老柏木的木梁换上去,宫束班蹲在栈道上,给木梁涂石灰浆,突然咳嗽起来,咳得很厉害,手都抖了)
老木:(扶住宫束班)师父,您是不是累着了?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休息一会儿吧。
宫束班:(摆了摆手,继续涂石灰浆)我没事,咱们得抓紧时间。你看,天上的月亮快圆了,等月亮圆了,咱们就能修完道了。
(这时,山神又出现了,手里拿着一筐野果,递给宫束班)
山神:(声音温和了许多)你们这些憨货,真是不要命了。吃点野果,补补力气。我已经跟风婆婆打过招呼了,这几天不会刮大风,你们放心修。
宫束班:(接过野果,分给众工匠)多谢山神爷。等咱们修好了道,就给您盖石庙,种柏树。
山神:(笑了笑)不用急,你们先把道修好。我看你们这些工匠,虽然憨,但心善,你们修的道,会有人记得的。
第五幕:通车
时间:一月后,辰时
地点:阴平道平武南坝镇出口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
- 竹娘
- 火叔
- 杨仪
- 姜维(身穿铠甲,手持长枪,身后跟着一队士兵)
- 山神(站在远处的柏树下,看着队伍)
(阴平道出口,工匠们站在路边,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里满是喜悦。杨仪带着一队兵卒赶来,身后跟着姜维将军)
杨仪:(看着宽阔的道路,激动得声音发颤)宫班头,你们……你们真的修好了!三百里道,一月之内,你们真是神仙下凡啊!
姜维:(走到宫束班面前,抱拳作揖)宫班头,诸位工匠,多谢你们!若不是你们修好了这道,我的粮草就断了,蜀地就完了。你们是蜀地的功臣啊!
宫束班:(笑了笑,指了指道路)将军,这道不是我们修的,是山神爷帮了我们,是大家一起修的。您看,这道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梁,都有咱们工匠的魂。
(这时,一队粮草车从道上过来,车轮滚滚,顺利地通过了出口。工匠们欢呼起来,石老三抱着一块石头,哭得像个孩子;竹娘和女子们手拉手,唱起了蜀地的歌谣;火叔蹲在地上,给山神爷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老木:(拉着宫束班的手)师父,咱们做到了!咱们真的修好了道!
宫束班:(看着道路,眼眶红了)是啊,咱们做到了。以后,走这条路的人,会记得咱们这些工匠,记得咱们宫束班。
(远处的柏树下,山神笑了,转身走进了雾里,雾里飘来一阵柏花香。宫束班从怀里掏出那块“宫束班”的木牌,插在了道边的石头上,木牌在阳光下,闪着光)
姜维:(看着木牌,对身边的士兵说)传令下去,以后凡经过此道的兵卒,都要对这块木牌行礼,不许任何人损坏它。咱们要让后人知道,是这些工匠,用他们的命,护了蜀地的百姓。
(众工匠站在木牌旁,看着粮草车远去,脸上露出了笑容。阳光洒在道路上,洒在工匠们的身上,温暖而明亮)
尾声
时间:数十年后,春
地点:阴平道平武南坝镇出口
人物:
- 一个老工匠(手里拿着“宫束班”的木牌,是老木)
- 一群年轻工匠(围在老木身边)
老木:(指着道路,对年轻工匠们说)当年,我师父宫束班带着咱们,一月之内修好了这三百里阴平道。山神爷帮了咱们,咱们给山神爷盖了石庙,种了一百棵柏树。现在,这道还在,柏树也长大了,咱们宫束班的匠魂,也一代代传了下来。
年轻工匠:(看着木牌,眼里满是敬佩)师父,我们也要像宫班头一样,做个好工匠,修出最好的道,护好咱们的家。
老木:(笑了笑,把木牌递给年轻工匠)好,这木牌就交给你们了。记住,咱们工匠的活,不是给当官的做,是给走这条路的人做;咱们工匠的魂,不是在木牌里,是在咱们手里的凿子、篾刀里,是在咱们修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梁里。
(年轻工匠们接过木牌,整齐地站在道边,对着木牌行礼。远处的柏树上,有一只松鼠跳来跳去,阳光洒在道路上,洒在木牌上,温暖而明亮,仿佛宫束班和当年的工匠们,还站在那里,看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