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造凤仪
人物表
- 宫束班:男,45岁,工艺门掌班,性格憨厚耿直,对木工技艺执着到“认死理”,总因较真被嘲笑“憨货”,却藏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匠心。
- 老木:男,60岁,工艺门老匠人,宫束班的师叔,擅长榫卯结构,话少但心细,是宫束班最坚实的后盾。
- 小石:男,22岁,工艺门年轻匠人,手脚麻利却毛躁,起初觉得宫束班“憨”,后被其匠心打动,逐渐沉下心学手艺。
- 阿禾:女,18岁,民间织娘,小石的同乡,擅长编织花纹,被工艺门的工匠精神吸引,主动提出帮忙装饰亭柱。
- 李监工:男,38岁,董卓府中监工,势利眼,急功近利,起初瞧不上宫束班一群“乡野工匠”,常来催促刁难。
- 貂蝉:女,20岁,董卓府中歌姬,聪慧细腻,偶然路过工地,被工匠们的专注打动,暗中关注凤仪亭建造。
- 吕布:男,28岁,董卓义子,骁勇善战却心思细腻,受董卓之命查看亭台进度,对工匠们的手艺暗生敬佩。
- 其他工匠:若干,工艺门弟子及民间召集的木工、瓦工,各有小性格,起初松散,后在宫束班带领下凝聚成一股劲。
第一幕:受命
场景一:董卓府外广场 日 外
【广场上尘土飞扬,几十名工匠背着工具箱站成散乱的几排,李监工叉着腰站在高台上,手里的鞭子“啪”地甩在地上,吓得工匠们缩了缩脖子。】
李监工:(扯着嗓子喊)董丞相有令,要在后花园建一座“凤仪亭”,一月之内必须完工!谁要是敢偷懒耍滑,仔细你们的皮!
【工匠们窃窃私语,有人皱着眉嘀咕“一月太短,哪能建出好亭台”,有人低头摆弄工具,满脸不情愿。宫束班挤在人群里,盯着高台旁张贴的亭台图纸,手指不自觉地在裤腿上比划着榫卯的衔接方式。】
小石:(凑到宫束班身边,压低声音)班头,这图纸画得花里胡哨,柱子要刻鸾凤纹,横梁还要雕缠枝莲,一月时间哪够?李监工就是想拿我们当苦力折腾。
宫束班:(眼神没离开图纸,语气认真)图纸没问题,就是榫卯得用“燕尾扣”,才能让亭顶稳当,还有柱础得埋三尺深,不然经不住风吹雨打。
【李监工走下高台,正好听见宫束班的话,抬脚踢了踢他脚边的工具箱,箱子里的刨子“哐当”一声掉出来。】
李监工:(冷笑)哪来的憨货?丞相要的是“好看”,不是让你在这算“稳不稳”!一月之内建不好,你们工艺门就别想在长安立足!
【老木上前一步,捡起刨子递给宫束班,眼神坚定地看着李监工:“我们工艺门做活,只做扎实的,要是赶工期偷工减料,砸的是我们的招牌。”】
李监工:(瞪着老木)招牌?在董丞相面前,你们的招牌连根草都不如!明天一早,后花园开工,迟到一刻,杖责二十!(甩着鞭子转身走了)
【工匠们炸开了锅,有人说要连夜跑路,有人唉声叹气。宫束班捡起地上的图纸,叠好塞进怀里,转身对众人拱手。】
宫束班:各位兄弟,我知道一月时间紧,但凤仪亭是要传世的活计,咱们不能因为急,就坏了手艺规矩。我宫束班保证,只要大家跟着我好好干,我多算两成工钱,要是建不好,我第一个去领罪。
小石:(挠挠头)班头,你这不是憨吗?李监工都那样了,你还想着“传世”……
宫束班:(拍了拍小石的肩膀,笑了笑)憨就憨吧,咱们工匠的本分,就是把手里的活做细、做精。老木师叔,你帮我算柱础的尺寸;其他兄弟,今晚先把工具磨利,明天一早,咱们开工!
【老木点点头,工匠们互相看了看,有人先扛起了工具箱:“行,宫班头都这么说了,咱们就干!”众人跟着附和,散乱的队伍渐渐排齐,朝着后花园的方向走去。】
第二幕:造亭
场景二:董卓府后花园工地 日 外
【工地中央挖了四个深坑,老木正拿着墨斗在坑边放线,宫束班蹲在一旁,手里拿着木尺,反复测量坑的深度。小石扛着一根圆木跑过来,累得满头大汗,把木柴扔在地上。】
小石:班头,这圆木够粗了吧?我跑了三个木料铺才找到的,你看这纹理,多顺!
宫束班:(起身走到圆木旁,用手指摸了摸木面,又凑近闻了闻)这木是樟木,虽然顺直,但容易招虫,得用桐油泡三天,再刷两层漆,不然过两年就会蛀空。
小石:(撇撇嘴)班头,这亭台是给丞相府建的,说不定过阵子就换样式了,哪用得着这么麻烦?
宫束班:(拿起刨子,在圆木上刨了一下,木屑卷着香屑掉下来)不管是谁用,只要是咱们做的活,就得经得起日子磨。你过来,我教你怎么刨出平整的木面,刨子要贴紧木头,力道得匀……
【阿禾提着一个竹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彩色的丝线,她站在工地边缘,看着宫束班教小石刨木,眼神里满是好奇。】
阿禾:(轻声喊)请问,这里是建凤仪亭吗?我是小石的同乡,听说你们需要人帮忙装饰,我擅长织花纹,能不能让我试试?
小石:(抬头看见阿禾,赶紧跑过去)阿禾?你怎么来了?这里全是粗活,你一个姑娘家来干嘛?
阿禾:(瞪了小石一眼)什么粗活细活的?我看你们建亭台挺辛苦的,我织的花纹能贴在亭柱上,既好看又防蛀,说不定能帮上忙呢。
宫束班:(走过来,打量了一下阿禾手里的丝线)姑娘,你织的花纹能贴在木头上?会不会掉?
阿禾:(从篮子里拿出一块织好的鸾凤纹布,递给宫束班)你看,我在布上涂了糯米胶,贴在木头上,再刷一层清漆,能保十年不掉色。而且这花纹是我按图纸上的鸾凤画的,比刻的更灵动。
宫束班:(接过布,仔细看了看花纹,眼睛亮了)好!这花纹比我想的还好看!阿禾姑娘,你要是愿意来帮忙,我给你算工钱,和小石一样多。
阿禾:(笑了笑)我不要工钱,就是想看看你们怎么把一根木头,变成好看的亭台。你们工匠做活的样子,比戏台子上的戏还好看呢。
【李监工甩着鞭子走过来,看见阿禾,皱起眉头】
李监工:宫束班!你怎么还招了个姑娘来?这是干活的地方,不是绣花的地方!还有,都开工五天了,柱础还没埋好,你是不是故意拖延?
宫束班:(指着深坑,语气平静)李监工,柱础得用青石,我让人去山里采了,明天就能运过来。这青石比普通石头硬三倍,埋在地下能防潮,亭柱才能稳。阿禾姑娘会织花纹,能帮亭柱装饰,不耽误工期。
李监工:(走到深坑边,踢了踢坑里的土)青石?普通石头不行吗?山里那么远,来回得两天,你这不是耽误时间吗?我告诉你,再过十天,要是亭顶还没架起来,我就把你们都绑去见丞相!
【李监工说完,甩着鞭子走了。小石气得攥紧了拳头:“这李监工太过分了!班头,你怎么不跟他争啊?”】
宫束班:(拿起墨斗,继续放线)争没用,咱们把活做好了,他自然没话说。老木师叔,明天青石到了,咱们先把柱础砌好,榫卯得提前凿好,不能出错。阿禾姑娘,你要是不忙,帮我们画一下亭柱上的花纹位置,行吗?
阿禾:(点点头,从篮子里拿出纸笔)好,我现在就画。
【夕阳西下,工地里的工匠们还在忙碌,宫束班站在深坑旁,看着渐渐成型的柱础轮廓,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老木走到他身边,递过一碗水。】
老木:束班,你这性子,还是这么“认死理”。不过,这凤仪亭要是真按你这么做,说不定真能传下去。
宫束班:(喝了口水,望着远处的晚霞)师叔,我爹以前跟我说,工匠的手,是用来创造的,不是用来应付的。你看这木头,只要咱们用心琢磨,就能让它变成好看的亭台,这多有意思啊。
【老木笑了笑,拍了拍宫束班的肩膀,两人一起转身,朝着还在忙碌的工匠们走去。】
场景三:凤仪亭工地 夜 外
【月光洒在工地上,亭柱已经立起来了,四根柱子上贴着阿禾织的鸾凤纹布,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宫束班和老木坐在亭柱旁,手里拿着图纸,讨论着亭顶的结构。小石和阿禾坐在一旁,小石帮阿禾整理丝线,阿禾则在纸上画着横梁的花纹。】
小石:班头,亭顶的椽子都削好了,明天就能架上去,你看我削的椽子,多直!
宫束班:(接过小石递来的椽子,用手指摸了摸边缘)不错,比之前进步多了。不过椽子的接口处,得用“企口缝”,这样拼接起来才严实,下雨的时候不会漏雨。
阿禾:(举起图纸)宫班头,你看这横梁的花纹,我加了几朵缠枝莲,绕着鸾凤的翅膀,这样看起来更连贯,行吗?
宫束班:(凑过去看图纸,眼睛弯了起来)好!阿禾姑娘,你这心思真细,比我想的还周全。等亭顶架好,咱们就把这花纹贴上去,再刷上漆,肯定好看。
【远处传来脚步声,貂蝉提着一盏灯笼走过来,灯笼的光映着她的脸,柔和又清丽。她站在不远处,看着工匠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没有上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