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渠兴·鼎气聚
剧本
人物表
- 老墨:宫束班掌作,年近五十,手有老茧,话少心细,藏着一身木作、石作硬功夫
- 阿武:二十出头,力大如牛,总爱咋咋呼呼,擅长搬运、夯土,常闹小笑话
- 阿禾:十八九岁,眼尖手巧,专管测量、画线,总被阿武逗得笑出泪花
- 老河:四十多岁,曾在黄河边帮人修过堤,懂水文,话里总带着“水脉”“流向”,性子慢悠悠
- 小豆子:十五六岁,学徒,跟在老墨身边打杂,爱问东问西,记性却时常不在线
- 李都尉:负责漕渠监工的官员,面冷心热,起初瞧不上宫束班的“散漫”,后被众人干劲打动
- 其他宫束班工匠:十余人,各有分工,凑一起总爱插科打诨
第一幕:宫束班接活——憨货聚首惹“嫌弃”
场景
西汉都城长安城外,渭水南岸的空场,地上散落着木锨、麻绳、未加工的石料,远处能望见长安城的城墙轮廓。春日,风里带着暖意,却还夹着些沙尘。
(幕启:空场上,阿武正扛着一根比他还粗的木柱转圈,想给小豆子表演“单手举柱”,结果脚下一滑,木柱砸在地上,溅起一片土,他自己也趔趄着差点坐地上。)
阿禾:(捂着嘴笑,手里的水准仪都晃了晃)阿武!你再折腾,木柱没举起来,先把自己埋进土里当“夯土桩”啦!
阿武:(拍着身上的土,不服气地梗着脖子)谁说的!刚就是脚底下有石头硌着了!再来一次,我肯定——
老墨:(从远处走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眉头微蹙,声音不高却有分量)别闹了。李都尉快到了,正经点。
(阿武立刻收了架势,挠着头站好,小豆子凑到阿武身边,小声问:“武哥,刚那招还教不教我?”阿武瞪他一眼:“先听掌作的!”)
(片刻后,一队人马过来,为首的李都尉穿着铠甲,脸色严肃,目光扫过场中打闹的工匠,眉头皱得更紧。)
李都尉:(指着图纸,对老墨说)陛下要修漕渠,从长安引渭水,通到黄河,要走三百多里,两年内要通漕运。你们宫束班……就是一群爱嘻嘻哈哈的,能行?
阿武:(立马上前,拍着胸脯)都尉您放心!我们虽然爱闹,但干活不含糊!您看我这力气,夯土、扛石料,我一个顶俩!
小豆子:(跟着点头,却突然问)都尉,漕渠是干啥的呀?是比我家门前的小溪还宽吗?
(众工匠都笑了,阿禾笑得直不起腰,李都尉也被逗得嘴角动了动,脸色缓和了些。)
老墨:(瞪了小豆子一眼,又对李都尉拱手)都尉,漕渠通了,江南的粮食、物资能更快运到长安,是大事。我们宫束班虽不善言辞,但手上有真功夫。这漕渠,我们接了,定不耽误工期。
老河:(慢悠悠开口,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渭水春汛大,夏水急,漕渠得选在高些的地方,不然容易淹。我瞧着那边的坡地就合适,水脉顺,挖起来也省力气。
(李都尉看着老河在地上画的简易地形图,又看了看老墨沉稳的样子,点了点头:“好,我信你们一次。明日就开工,要是出了差错,我唯你们是问!”)
(李都尉走后,阿武立马凑到老墨身边:“掌作,您说咱真能两年修完三百多里?我听说之前修堤,那些工匠干了三年都没成呢!”)
阿禾:(收起水准仪,笑着说)那是他们没我们机灵!你看老河叔懂水,掌作您懂木工石工,我来测方位,小豆子……嗯,小豆子可以帮我们递工具呀!
小豆子:(兴奋地跳起来)对!我还能记东西!比如今天要挖几尺土,明天要运多少石料!
老墨:(看着眼前吵吵闹闹的一群人,嘴角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别光说不练。明日天不亮就开工,谁要是迟到,就去扛最沉的石料。
(阿武立马应下,阿禾和小豆子也跟着点头,老河则还在地上琢磨着水脉,空场上的笑声伴着春风,飘向远处的渭水。)
第二幕:漕渠施工——憨货闹场也出活
场景一:测量放线——阿武捣乱闹笑话
(开工第三日,天刚亮,工匠们就到了工地。阿禾拿着水准仪,蹲在地上调整,小豆子帮她扶着标尺,老河在一旁看着地形,老墨则在检查石料的成色。)
阿禾:(对着水准仪看了半天,对小豆子说)小豆子,标尺再往左挪半尺,对,就是这儿,别晃。
(阿武扛着一把木锨走过来,见阿禾看得认真,想逗逗她,悄悄绕到小豆子身后,突然大喊一声:“有蛇!”)
小豆子:(吓得一蹦三尺高,手里的标尺“哐当”掉在地上)啊!蛇在哪儿?在哪儿?
(阿禾手里的水准仪也跟着晃了,她气得站起来,瞪着阿武:“阿武!你能不能别捣乱!这水准仪要是偏了,放线就错了,漕渠挖歪了,你赔得起吗?”)
老墨:(走过来,捡起标尺,递给小豆子,又瞪了阿武一眼)阿武,去把那边的土堆夯了,夯不实,今晚别吃饭。
阿武:(吐了吐舌头,扛起木锨就跑)知道了掌作!我这就去夯,保证夯得比石头还硬!
(小豆子拍着胸口,还在小声嘀咕:“武哥真坏,吓我一跳。”阿禾无奈地笑了笑,重新调整水准仪:“好了,别理他,我们继续测。”)
(老河看着这一幕,慢悠悠地说:“阿武这孩子,力气大,就是心太活。不过也好,工地上有他,不闷。”)
场景二:夯土筑堤——憨货协作显本事
(三个月后,漕渠已经挖了几十里,开始筑堤。正午,太阳毒辣,工匠们都晒得黝黑,阿武光着膀子,扛着夯锤,和另外两个工匠一起夯土。)
阿武:(喊着号子)嘿哟!夯土咯!一夯实,二夯牢,漕渠堤岸不怕涝!
(另两个工匠跟着喊号子,夯锤落下,土面紧实了不少。阿禾拿着尺子过来,量了量堤岸的高度:“阿武,再加把劲,还差半尺就到标准了!”)
阿武:(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放心!这点活儿,我闭着眼睛都能干完!不过阿禾,你能不能去给我弄点水喝?这太阳晒得,我嗓子都快冒烟了。
小豆子:(提着水罐跑过来,喘着气说)武哥,我给你带水了!刚从河边打的,还凉着呢!
(阿武接过水罐,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罐,又递给身边的工匠。老墨走过来,用脚踩了踩堤岸,点了点头:“不错,夯得挺实。阿武,下午把那边的石料搬过来,要铺在堤岸内侧,防止水流冲垮。”)
阿武:(立马应下)好嘞掌作!保证按时搬完!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李都尉带着几个随从过来了。他走到堤岸旁,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夯实的土,又看了看铺在岸边的石料,脸色比之前柔和了不少。)
李都尉:(对老墨说)没想到你们进度这么快,这堤岸的质量也不错。之前我还担心你们嘻嘻哈哈的,干不好活,是我多虑了。
阿武:(凑过来,笑着说)都尉,我们这叫“劳逸结合”!干活的时候不含糊,休息的时候乐一乐,才能更有劲儿干活嘛!
(李都尉被逗笑了,点了点头:“说得也有道理。不过还是要注意安全,别光顾着乐,出了岔子就不好了。”)
场景三:应对险情——憨货齐心渡难关
(半年后,夏日,连日暴雨,渭水水位上涨,漕渠一段堤岸出现了管涌,水从堤岸下的缝隙里冒出来,工匠们都慌了。)
阿武:(站在堤岸旁,看着冒水的地方,急得直跺脚)这可咋办?水要是再冒,堤岸该塌了!
小豆子:(吓得眼圈都红了)掌作,我们会不会白干了呀?这半年挖的渠,要是塌了可怎么办?
老墨:(沉着冷静,大声说)别慌!老河,你看看水脉,这管涌是哪儿来的?阿禾,快去拿沙袋,阿武,你带几个人去搬石料,堵缺口!
老河:(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堤岸听了听,又看了看冒水的地方)这是底下有暗沟,水顺着暗沟渗过来的。得先把暗沟堵上,再用沙袋压着,不然光堵表面没用。
(阿武立马带着几个工匠去搬石料,阿禾和小豆子扛着沙袋跑过来。阿武搬起一块大石料,想往缺口处放,却没注意脚下的泥,差点滑进水里,幸好身边的工匠拉了他一把。)
阿禾:(吓得大喊)阿武!你小心点!要是掉下去,这么急的水,可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