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闲话清史 > 苏克萨哈:康熙朝那朵“别样”的辅政风云花

苏克萨哈:康熙朝那朵“别样”的辅政风云花(1 / 2)

在康熙朝那波谲云诡的朝堂风云里,有位身处权力漩涡中心的人物,他就是苏克萨哈,姓纳喇氏,隶属于正白旗。这位仁兄作为康熙朝辅政大臣之一,那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像坐过山车似的,充满了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桥段,咱这就一头扎进他的故事里,瞧一瞧这位正白旗出身的辅政大臣,是如何在历史舞台上“折腾”出一番别样“风景”的。

第一章:正白旗里“冒尖儿”的小子

话说在正白旗那片广袤无垠、骏马奔腾的土地上,纳喇氏家族迎来了一个日后要在朝堂上搅弄风云的小家伙——苏克萨哈。这苏克萨哈打小就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机灵劲儿,像个小泥鳅似的,眼睛滴溜溜乱转,对啥事儿都充满了好奇心。别的孩子还在撒欢儿玩泥巴、追着小羊羔满草原跑的时候,小苏克萨哈就对族里长辈们谈论的那些朝堂上的事儿,什么官员任免、战事谋略,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头琢磨着:“啥时候我也能去那朝堂上,威风威风?”

苏克萨哈在骑射方面天赋异禀,学起骑马射箭来,那叫一个快。没几年,就成了正白旗里小有名气的骑射小能手。每次族里举办骑射比赛,苏克萨哈总是能拔得头筹,惹得周围的小伙伴们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这小子不仅骑射厉害,脑子还特别好使,对满文的学习也是一学就会,没多久就能熟练地读写满文文书,把族里的长辈们乐得合不拢嘴,直夸:“这孩子,将来准有出息,说不定能给咱正白旗增光添彩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克萨哈对外面的世界越发向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从京城来的商人,这商人肚子里装满了京城的奇闻轶事,还给他讲了不少关于朝廷的事儿。苏克萨哈听得眼睛都放光了,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京城,在那朝堂上闯出一番名堂。从那以后,苏克萨哈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仅钻研骑射和满文,还开始搜罗一些汉文书籍,跟着族里略懂汉文的先生学起了汉字,想着多学些本事,以后好派上用场。就这样,苏克萨哈在正白旗里逐渐崭露头角,像一颗破土而出的小笋尖儿,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也为他日后踏入朝堂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初入朝堂“试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儿不假。苏克萨哈在正白旗里的名声传到了京城,正巧朝廷需要一批年轻有为、精通骑射又懂满汉文的人才,苏克萨哈就这么被选中,欢欢喜喜地进了京城,踏入了那威严神秘的朝堂。

初入朝堂,苏克萨哈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睛都不够使了。看着那金碧辉煌的宫殿,来来往往身着华服的官员,苏克萨哈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自己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方,紧张的是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做错事,丢了饭碗。

一开始,苏克萨哈被安排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小职位上,负责一些琐碎的文书整理和传递工作。但苏克萨哈可不甘心一直干这个,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呢。每次整理文书,他都看得格外仔细,不仅把文书内容记得滚瓜烂熟,还对其中涉及的政务有了自己的思考。碰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厚着脸皮去请教那些资深的官员。有些官员被他问得不耐烦了,就会没好气地说:“你这小子,怎么这么多问题?这些事儿也是你能操心的?”但苏克萨哈也不生气,依旧笑嘻嘻地问个不停。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一位高官在处理一份紧急文书时,发现文书中引用的一个旧例不太准确,正急得团团转。苏克萨哈正好在旁边,他想起自己整理文书时看到过相关内容,便小心翼翼地说出了正确的旧例。这位高官听后,惊讶地看着苏克萨哈,没想到这个平时不怎么起眼的小文书居然还有这本事。从此,苏克萨哈开始受到一些关注,得到了更多接触重要事务的机会。他就像一条刚放进小河里的小鱼,开始慢慢适应朝堂这个“大江湖”,准备在里面大展身手。

第三章:皇太极麾下“崭露头角”

皇太极在位时,苏克萨哈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第一个上升期。皇太极这人,那可是雄心勃勃,一心想着开疆拓土,对人才的渴望就像饿汉看到了面包。苏克萨哈这颗在朝堂上刚冒头的“小笋尖儿”,自然就进入了皇太极的视线。

皇太极觉得苏克萨哈这小子机灵,又有上进心,便有意栽培他。苏克萨哈也不含糊,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铆足了劲儿,一心为皇太极效力。

有一回,后金与某个蒙古部落发生了边境冲突,皇太极派苏克萨哈去处理相关事宜。苏克萨哈领命后,那叫一个风风火火。他先深入了解双方冲突的缘由,然后带着几个随从,单枪匹马就去了蒙古部落的营地。到了那儿,苏克萨哈也不害怕,大大方方地和蒙古部落的首领谈判。他先用一口流利的蒙古语和首领套近乎,说:“咱们后金和你们蒙古,那可是世代友好,就像一家人似的。这次这事儿啊,肯定是有啥误会,咱坐下来好好聊聊,把误会解开,不就啥事都没有了嘛。”这蒙古首领一开始还板着脸,听苏克萨哈这么一说,脸色也缓和了不少。接着,苏克萨哈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双方和平共处的好处说得头头是道。最后,还真让他把这事儿给解决了,双方不仅化解了冲突,还签订了一个新的友好协议。

皇太极得知苏克萨哈把这事儿办得这么漂亮,龙颜大悦,当即就给苏克萨哈升了官。从那以后,苏克萨哈在朝堂上的地位就像坐火箭一样,蹭蹭往上升,成了皇太极身边的红人,也在后金朝堂上站稳了脚跟。这苏克萨哈也算是在皇太极麾下正式崭露头角,开启了他在朝堂上的“高光时刻”。

第四章:多尔衮时代的“摇摆舞步”

皇太极突然驾崩后,后金朝堂瞬间乱成了一锅粥,各方势力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蠢蠢欲动,都想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分得一杯羹。其中,多尔衮和豪格两大势力最为突出,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苏克萨哈夹在这两大势力中间,那叫一个左右为难,像个在两个大人中间受气的小孩子。多尔衮势力强大,野心勃勃,一心想登上皇位;豪格也不甘示弱,背后同样有一批支持者。苏克萨哈心里明白,这时候站错队,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一开始,苏克萨哈选择了支持豪格。他觉得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继承皇位那是名正言顺。于是,苏克萨哈在朝堂上公开为豪格说话,还联合了一些大臣,试图为豪格争取更多的支持。可没想到,多尔衮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一番争斗下来,多尔衮虽然没能当上皇帝,但却掌握了实际的大权,成了摄政王。

苏克萨哈一看形势不妙,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他想着自己之前支持豪格,多尔衮肯定记恨在心,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于是,苏克萨哈决定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转而投靠多尔衮。他开始对多尔衮百般讨好,多尔衮说啥他都点头称是,就差没摇着尾巴了。多尔衮一开始还对苏克萨哈心存疑虑,但架不住苏克萨哈那股子讨好的劲儿,慢慢地也就接受了他。

可苏克萨哈这一转变,让不少大臣对他嗤之以鼻,觉得他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但苏克萨哈才不管这些呢,他心里想着:“只要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你们爱咋说咋说。”就这样,苏克萨哈在多尔衮时代跳起了“摇摆舞步”,在权力的漩涡里小心翼翼地周旋着,只求自己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生存下去。

第五章:顺治朝的“起起伏伏”

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亲政,苏克萨哈的日子又开始变得跌宕起伏起来。顺治帝对苏克萨哈在多尔衮时代的“摇摆”行为心里多少有点介意,但苏克萨哈毕竟是个有能力的人,顺治帝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继续任用他。

苏克萨哈也知道自己得好好表现,才能重新赢得顺治帝的信任。于是,他在顺治朝那可是铆足了劲儿干活。他积极参与朝廷的各项事务,在整顿吏治方面,那叫一个雷厉风行。他像个拿着放大镜的“找茬大师”,四处搜罗贪官污吏的罪证,然后毫不留情地把他们一个个揪出来。有个官员,平日里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结果苏克萨哈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把他的罪行查得清清楚楚,直接在朝堂上参了他一本。顺治帝大怒,当即就把这个官员革职查办了。这一来,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都老老实实的,不敢再轻易伸手。顺治帝看到苏克萨哈的表现,心里对他的看法也稍微好了一些。

但苏克萨哈这人,有时候做事也不怎么考虑后果。有一次,顺治帝想要推行一项新的税收政策,召集大臣们商议。苏克萨哈觉得这政策不太合理,也没考虑顺治帝的面子,就在朝堂上和顺治帝争论了起来。他说:“皇上,您这政策要是推行下去,老百姓可就苦了呀!这不是加重他们的负担嘛!”顺治帝一开始还耐心地解释,但苏克萨哈越说越激动,把顺治帝气得够呛。最后,顺治帝一甩袖子,直接走了。从那以后,顺治帝对苏克萨哈又有了意见,觉得他太不懂规矩,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苏克萨哈这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心里懊悔不已,可这事儿已经发生了,他也只能想办法补救。

就这样,苏克萨哈在顺治朝一会儿因为办事得力受到表扬,一会儿又因为说话不当得罪皇帝,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起起伏伏,像坐过山车似的。

第六章:康熙初年成辅政,“甜蜜的负担”

顺治帝英年早逝,留下了年幼的康熙。为了辅佐幼主,苏克萨哈与索尼、遏必隆、鳌拜一同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这一下,苏克萨哈算是站在了权力的巅峰,可这权力啊,有时候就像个“甜蜜的负担”,让苏克萨哈又爱又恨。

刚开始,四位辅政大臣还能齐心协力,共同处理朝政。索尼年纪大,威望高,就像个老大哥一样,在前面领着路;遏必隆呢,性格比较软弱,没啥主见,基本上是跟着大家走;鳌拜手握重兵,野心勃勃,但表面上也还能和大家维持着和平;苏克萨哈则想着好好表现,在这辅政大臣的位置上干出一番大事业。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鳌拜的野心越来越大,开始不把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经常在朝堂上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不顾其他人的反对。苏克萨哈心里对鳌拜那是一百个不满,可又不敢直接和鳌拜对着干,毕竟鳌拜手握兵权,不好惹。于是,苏克萨哈就时不时地在朝堂上给鳌拜使点小绊子。比如鳌拜提出一个政策,苏克萨哈就会找各种理由反对,要么说这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要么说这政策会引起百姓不满。鳌拜被苏克萨哈搞得不胜其烦,心里对他也越来越恨。

苏克萨哈原本以为自己能在辅政大臣的位置上大展拳脚,可没想到却陷入了和鳌拜的争斗之中。这权力带来的荣耀是挺“甜蜜”的,但和鳌拜的矛盾却成了他的“负担”,让他在这辅政的道路上走得磕磕绊绊,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

第七章:与鳌拜的“明枪暗箭”

苏克萨哈和鳌拜之间的争斗,那真是愈演愈烈,就像两个斗鸡,谁也不服谁,明枪暗箭,你来我往。

有一次,鳌拜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想要提拔一批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官职。他在朝堂上提出这个建议时,其他大臣们虽然心里不满,但都畏惧鳌拜的权势,不敢吭声。这时,苏克萨哈站了出来,大声说:“鳌拜大人,朝廷官员的任免,那可得慎重啊!这些人是不是真有本事,能不能担得起这重任,咱得好好考察考察。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把重要职位给了你的亲信,这对朝廷的影响可不好啊!”鳌拜没想到苏克萨哈竟敢公然反对他,气得脸都红了,瞪着苏克萨哈说:“苏克萨哈,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我这是为了朝廷好,这些人都是我信得过的,能为朝廷尽心尽力。你要是再敢阻拦,休怪我不客气!”苏克萨哈也不害怕,回怼道:“信得过?信得过就能不顾朝廷的制度吗?我们身为辅政大臣,更应该以身作则,维护朝廷的公正和威严。”

这一番激烈的争论,让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其他大臣们都大气不敢出,生怕惹祸上身。最终,由于苏克萨哈的坚决反对,再加上其他一些大臣也在暗中支持苏克萨哈,鳌拜这次提拔亲信的计划只好作罢。鳌拜心里那个气啊,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好好收拾苏克萨哈。

从那以后,鳌拜就开始在暗中收集苏克萨哈的把柄,想要抓住他的小辫子,把他扳倒。而苏克萨哈也知道鳌拜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更加小心谨慎,同时也在寻找鳌拜的过错,准备随时反击。这两人之间的争斗,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越演越烈,整个朝堂都被他们搅得不得安宁。

第八章:家族荣耀与“拖后腿”的亲戚

苏克萨哈在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那纳喇氏家族自然也跟着沾光。正白旗的纳喇氏一族,因为苏克萨哈的缘故,那可是风光无限。族里的子弟们走在街上,都感觉自己比别人高一等,昂首挺胸,满脸骄傲。苏克萨哈的府邸也是门庭若市,前来巴结讨好的人络绎不绝。各种奇珍异宝、名贵礼品堆满了苏克萨哈家的仓库。

可这家族荣耀的背后,也给苏克萨哈带来了不少麻烦。家族里有些亲戚,仗着苏克萨哈的权势,在外面胡作非为。有个远房表弟,整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有一次,他赌博输红了眼,竟然去抢劫路人。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被人告到了官府。官府一看,这是苏克萨哈的亲戚,也不敢轻易处理,就把这事儿告诉了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他心里明白,这亲戚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家族的名声,还可能给自己在朝堂上带来麻烦。于是,苏克萨哈决定大义灭亲。他亲自跑到官府,要求官府依法严惩自己的表弟。官府一看苏克萨哈态度这么坚决,也不敢徇私,就把他表弟关进了大牢。

可这事儿在家族里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亲戚觉得苏克萨哈太绝情,为了自己的名声,连亲戚都不顾了。他们在背后对苏克萨哈指指点点,说他冷血无情。苏克萨哈心里那个委屈啊,但他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的。他把家族里的人都召集起来,一脸严肃地说:“咱们纳喇氏家族能有今天的荣耀,是因为我在朝堂上为朝廷尽心尽力。但你们看看你们,都干了些什么?在外面仗势欺人,你们这是要把家族往火坑里推啊!从现在起,谁要是再敢胡来,我绝不轻饶!”

在苏克萨哈的严格管教下,家族里的风气逐渐好转。但这事儿也让苏克萨哈意识到,家族荣耀虽然好,但要是管不好亲戚,那可就是给自己“拖后腿”,以后还得更加小心才行。

第九章:陷入困境,“骑虎难下”的挣扎

苏克萨哈和鳌拜的争斗越来越激烈,渐渐地,苏克萨哈陷入了困境,就像骑在老虎背上,下不来了。

鳌拜为了扳倒苏克萨哈,那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买通了苏克萨哈身边的一个仆人,让这个仆人编造一些关于苏克萨哈的谣言,说苏克萨哈意图谋反,暗地里勾结外敌。这谣言就像一阵妖风,迅速在朝堂内外传开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开始对苏克萨哈指指点点,甚至有人在朝堂上公开弹劾他。

苏克萨哈心里那个气啊,他知道这肯定是鳌拜搞的鬼,但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在朝堂上为自己辩解,说:“各位大人,这都是鳌拜的阴谋,他是想陷害我。我苏克萨哈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么可能谋反呢?”可那些被鳌拜收买的大臣们根本不听他的解释,依旧在那里添油加醋地指责他。

与此同时,鳌拜还在暗中操纵着舆论,让民间也对苏克萨哈产生了不满。老百姓们大多不明真相,听到谣言后,都对苏克萨哈骂骂咧咧的。苏克萨哈走在街上,都能感觉到人们对他的异样眼光,这让他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苏克萨哈想向康熙皇帝求助,可康熙那时候年纪还小,鳌拜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很多话苏克萨哈都没办法当着康熙的面说出口。就算说了,他也担心康熙能不能顶住鳌拜的压力,为他主持公道。所以,苏克萨哈陷入了一种“骑虎难下”的挣扎之中。继续和鳌拜斗下去吧,自己现在是满身麻烦,证据又被鳌拜封锁,胜算不大;可要是就此服软,向鳌拜低头,苏克萨哈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而且他也知道,鳌拜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

在这种痛苦的挣扎中,苏克萨哈每天都愁眉苦脸,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他思来想去,决定再做最后一搏。他暗中联络那些和他一样看不惯鳌拜专权的大臣,希望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鳌拜,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让朝廷恢复安宁。然而,这些大臣们也都畏惧鳌拜的权势,有的虽然心里同情苏克萨哈,但不敢轻易表态,有的甚至直接拒绝了苏克萨哈,生怕自己也被卷入这场麻烦之中。苏克萨哈看着自己的努力似乎要付诸东流,心中充满了绝望,但他还是不甘心,依旧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着,等待着转机的出现。

第十章:请求辞职,背后的无奈与算计

在陷入困境、四处求助无果后,苏克萨哈想出了一个看似无奈实则暗藏算计的办法——请求辞职。他心里琢磨着,自己主动提出辞职,也许能让鳌拜放松警惕,同时也能向康熙皇帝表明自己没有贪恋权力的心思,说不定康熙皇帝能从中察觉到什么,为自己主持公道。

于是,苏克萨哈在朝堂上向康熙皇帝上奏,言辞恳切地说道:“皇上,臣自感能力有限,如今又深陷诸多纷争,实在无法再胜任辅政大臣之职。恳请皇上恩准臣辞去辅政之位,让臣能告老还乡,安度余生。”康熙皇帝听后,心中十分诧异,他看着苏克萨哈,只见苏克萨哈一脸憔悴,眼神中满是无奈。康熙心里明白,苏克萨哈和鳌拜之间矛盾重重,这突然的辞职请求背后肯定有隐情。但康熙年纪尚小,在鳌拜的强势之下,也不好立刻表态。

鳌拜一听苏克萨哈要辞职,心中大喜。他以为苏克萨哈这是被自己逼得走投无路,终于认输了。鳌拜在一旁假装惋惜地说:“哎呀,苏克萨哈大人,您这是何必呢?朝廷如今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啊。不过既然您心意已决,皇上您就批准了吧,也好让苏克萨哈大人能好好休息休息。”鳌拜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却想着:“哼,你苏克萨哈终于要滚出朝堂了,看我以后还怎么收拾你。”

康熙看着鳌拜那副得意的嘴脸,心中很是厌恶,但又不好发作。他思索片刻后,对苏克萨哈说:“苏克萨哈,你辅政以来,也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如今你突然请辞,朕也不好强留。但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苏克萨哈心中一凉,他知道康熙这是在犹豫,也是在忌惮鳌拜的势力。但他也没办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康熙能尽快识破鳌拜的阴谋上。

苏克萨哈请求辞职,看似是无奈之举,实则是他在绝境中的一次算计,他期望能借此打破眼前的僵局,可这一步棋能否如他所愿,还是个未知数,而他也只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忐忑地等待着康熙的决定。

第十一章:鳌拜的“疯狂报复”,苏克萨哈的“生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