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李成梁的家庭也枝繁叶茂。他与秦氏育有九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长子李如松,勇猛不亚于其父,后来成了抗倭名将。
李如松看不起努尔哈赤,觉得他“忘恩负义”,多次劝父亲除掉他。李成梁却总说:“再等等,他还有用。”父子俩为此常争吵,秦氏夹在中间,只能劝:“松儿别急,你爹心里有数。”
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因功被封为“宁远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在广宁修建了豪华的府邸,人称“李帅府”,府里光是姬妾就有数十人,珍宝无数。有人弹劾他“骄奢淫逸”,他却不以为意:“我在辽东杀了多少人,受了多少罪,享点福怎么了?”
也是在这一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实力日渐壮大,开始对海西女真动手。李成梁察觉到一丝不安,派李如柏去建州“慰问”,实则探察虚实。努尔哈赤对李如柏极尽款待,却绝口不提扩张的事,只是一个劲地说:“全靠李帅提携,我努尔哈赤才有今天。”
李如柏回来后,对父亲说:“这小子笑里藏刀,不能再留了。”李成梁叹了口气:“现在动手,师出无名,还会让其他女真部落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再看看吧。”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以七十岁高龄,再次出任辽东总兵。此时的他,精力大不如前,处事也变得保守。他看到努尔哈赤的势力已经尾大不掉,便想出了一个“移建六堡”的主意——将辽东东部的六座堡垒内迁,放弃大片土地,以此收缩防线。
这一举动,被后人视为李成梁送给努尔哈赤的“大礼”。六堡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努尔哈赤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块宝地,实力大增。有人说,李成梁是故意的,他与努尔哈赤之间有秘密协议;也有人说,他是老糊涂了,犯了战略错误。
野史里甚至有更离奇的说法: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私生子”。说李成梁年轻时曾与建州的女子有染,生下了努尔哈赤,所以才对他百般纵容。这说法虽荒诞不经,却反映出时人对两人关系的猜测——毕竟,以李成梁的狠辣,没理由养虎为患。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成梁彻底退休,回到了北京。临行前,他望着辽东的方向,久久不语。秦氏问他:“还在想努尔哈赤?”他点点头:“这小子,怕是要成大器。只是希望他别忘了,是谁给了他今天。”
四、家族浮沉:李氏将门的荣光与落寞
李成梁退休后,长子李如松已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战死在抗倭援朝的战场上。次子李如柏成了李家的顶梁柱,官至辽东总兵。李如柏性格不如父兄那般强硬,处事圆滑,与努尔哈赤的关系也颇为微妙——据说两人年轻时曾一起打猎,还有过“八拜之交”。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在北京病逝,享年九十岁。临终前,他把李如柏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守住辽东……别让……别让努尔哈赤……”话没说完,便咽了气。
他不会想到,仅仅一年后,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誓师,以“七大恨”告天,正式起兵反明。萨尔浒之战中,李如柏率军出征,却因指挥失当,导致明军大败。战后,言官弹劾他“通敌”,说他故意放走努尔哈赤。李如柏百口莫辩,最终自杀身亡。
李如柏的死,成了李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三子李如桢、四子李如樟等人虽也在军中任职,却再也没有父辈的风采。崇祯年间,李自成起义爆发,李家后人大多死于战乱,曾经显赫一时的“辽东李氏”,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而关于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关系,也成了清室讳莫如深的话题。清朝的正史里,对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帐下的经历一笔带过,更绝口不提两人的亲近关系。但野史和民间传说却从未停止过猜测——有人说,清朝皇室其实承认李成梁是“清远祖”,只是不敢明说,怕丢了“天命所归”的面子;有人说,努尔哈赤起兵后,曾派人偷偷祭拜过李成梁的坟墓;甚至有人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暗中寻访过李成梁的后裔。
这些说法虽无实据,却也并非空穴来风。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崛起,确实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他的“以夷制夷”策略,最终养出了一个推翻明朝的劲敌。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当年那个抱着他马腿哭求的少年,会成为埋葬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五、历史回响:边墙下的功过是非
如今,辽东的边墙早已斑驳,广宁的李帅府也只剩断壁残垣。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厮杀声、号角声,看到李成梁跃马扬鞭的身影,和努尔哈赤那双隐藏着野心的眼睛。
李成梁的一生,是功是过,很难一言蔽之。他镇守辽东三十年,大小战役数十次,斩杀敌人数以万计,确实维护了明朝边境的稳定,称得上是“辽东战神”;但他也养肥了努尔哈赤,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说他“祸国殃民”也不为过。
而他与努尔哈赤的关系,更像是一场历史的玩笑。一个是明朝的“龙虎将军”,一个是清朝的“太祖高皇帝”,一个是恩主,一个是叛将,却在辽东的大地上,演绎了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情仇。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李成梁的功过,努尔哈赤的崛起,都不是某一个人能决定的,而是时代的洪流,推着他们走向了各自的命运。
如今,铁岭卫的旧址上,还能看到一座不起眼的石碑,上面刻着“李成梁故里”几个字。石碑旁,有老人在晒太阳,说起李成梁,他们会说:“那是个厉害角色,能打,也能忍,只是没算到身后事啊。”
是啊,身后事,谁又能算得准呢?李成梁不会想到,他一手提拔的少年,会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努尔哈赤也不会想到,三百年后,他的王朝会和明朝一样,走向覆灭。唯有辽东的山山水水,依旧沉默地见证着这一切,把那些恩怨、那些传说,都藏进了风里,藏进了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