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技术发展(2 / 2)

利用刚刚起步的晶体管计算机技术,尝试将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初步的数字化采样和处理,探索多普勒滤波和杂波抑制的数字化实现路径。

相控阵天线原理组:

研究波束电扫描理论,设计小型化的移相器单元,进行原理性验证。

目标不是立刻造出实用系统,而是吃透理论,储备技术。

系统集成与试验组:

基于现有技术,整合脉冲多普勒体制,优化朱教授带来的第一代雷达设计,力求尽快拿出可用产品装备保安队。

就在朱教授团队在雷达领域高歌猛进之时,他们的成果迅速外溢到了另一个关键领域——导弹!

熊猫导弹技术研究所的负责人井教授,在得知朱教授团队在数字信号处理,和精确测距测速方面的突破后,如获至宝。

他立刻找上门:

“老朱!你们的脉冲多普勒雷达,

能精确捕捉高速小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矢量吗?”

朱教授信心满满的说道:

“理论上可以!只要回波信号足够强,算法优化到位!”

敬教授一拍大腿,说道:

“太好了!

我们搞的那个‘绝仙剑-1’(代号)反舰导弹,现在卡在末段导引头上了!

无线电指令制导太容易被干扰,惯性导航精度又不够!

如果能把你们的pd雷达小型化,塞进导弹头里,做成主动雷达导引头……”

两位顶尖专家的思想碰撞,如同火星溅入火药桶!

雷达技术,与导弹技术的结合点,被瞬间打通!

朱教授团队负责攻坚小型化pd雷达导引头(主动雷达制导的核心)和弹载简易计算机;

井教授团队负责优化弹体设计(采用更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配方由化学家团队日夜攻关)、

飞行控制系统和战斗部(高能炸药配方同步优化)。

在党建国“重点保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的支持下,两个研究,所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协同攻关!

图纸、数据、样品在保密通道内飞速流转。

当井教授拿着基于主动雷达末制导、射程大幅提升、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脱胎换骨的“绝仙剑-1A”改进型导弹,兴冲冲地找到,正在船厂督战的彭教授时。

彭教授看着自己即将完工的,以火炮为主力的“基林改”驱逐舰,再看看眼前这份代表着,未来海战模式的导弹,瞬间感觉天旋地转!

“井……井工!你……你这是要我的老命啊!”

彭教授捧着那份充满未来感的导弹图纸,手指都在颤抖,

脸上是混合着极度震惊、狂喜和深深无力的表情,

“我这四条船……龙骨都铺好了!

上层建筑都快封顶了!

你现在告诉我,它们还没下水就过时了?!

要改成能装你这导弹的?

这……这舰体结构、电力负荷、火控系统、甲板布局……全得推倒重来啊!

这……这……”

彭教授痛苦地揪着本就不多的头发,感觉自己的专业尊严,和心血正被时代洪流无情碾压。

技术发展太快,快到图纸都跟不上迭代的速度!

这甜蜜的烦恼,让这位老教授师几乎“头秃”。

最后还是党建国说,导弹驱逐舰咱们重新设计吧,才结束彭教授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