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截然不同的移民潮在此交汇,构成了人类迁徙史上罕见而悲壮的图景。
临时搭建的巨大遮阳棚下,是移民登记和检疫的核心区域。
这里人声鼎沸,各种方言的询问、孩童的哭闹、工作人员的呼喊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嗡嗡的声浪。
空气中混合着汗味、消毒水味、海腥味和廉价食物散发的混合气息。
陈秀梅就在这里。
她挺着近八个月身孕的巨大肚子,像一艘承载着生命与责任的航船,艰难而坚定地移动在嘈杂的人流边缘。
宽大的孕妇裙也无法完全遮掩腹部的沉重弧度,她的脸庞浮肿,眼下是深深的疲惫阴影,脚步因身体的负担而显得蹒跚。
汗水浸湿了她额前的碎发,贴在苍白的皮肤上。
两名健壮的女护卫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护持着她,既要防止她被拥挤的人流碰撞,又要留出空间让她能观察情况。
她手里拿着一个简易的扩音喇叭(但此刻并未使用),目光扫视着每一个关键节点:
登记窗口前是否排起了过长的队伍?
检疫区的医生人手是否足够?
物资发放点是否出现了哄抢的苗头?
那些眼神呆滞,显然还沉浸在巨大创伤中的山南同胞,是否得到了心理疏导人员的及时介入?
繁忙的南洋需要一个主心骨,现在陈秀梅就是这个主心骨,即使是简单的站在这里,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边!三号登记口,队伍太长了!增派两个人手过去分流!
“医疗组!b区有个老人晕倒了!担架!快!”
“翻译!懂藏语的翻译在哪里?那个抱着孩子的阿妈需要帮助!”
……
安置区内一片繁忙,陈秀梅则如同定海神针般稳住一方天地。
周围的熊猫集团管理层、工作人员、甚至维持秩序的保安队,看向她的目光都充满了由衷的敬意与担忧。
就在这时,一艘刚刚靠港、来自香港的巨型邮轮打开了所有舷梯。
刹那间,如同开闸的洪水,黑压压的人群涌下舷梯,冲向码头。
数千张面孔汇聚成一片焦虑与渴望的海洋,瞬间填满了码头区的每一寸空隙。
声浪陡然拔高了一个量级。
陈秀梅仿佛被这股突然加剧的人潮,推挤得微微踉跄了一下,护卫紧张地扶稳她。
她下意识地护住自己高耸的腹部,抬起头,目光投向那艘仍在不断“吐”出人群的巨轮,又缓缓扫过眼前这片无边无际的、由求生欲望汇聚而成的黑色人海。
山南同胞褴褛的衣衫与港岛移民相对体面的衣着在视野里交错;
土语的祈祷与粤语的呼喊在耳边混杂;
高原的沧桑与都市的焦虑在空气中碰撞。
一张张或黝黑或苍白、或布满风霜或写满迷茫的脸庞,带着最原始的求生本能和对未来的全部希冀,填满了她的整个世界。
一股沉重到令人窒息的悲悯与责任,如同巨浪般冲击着她的心房。
这沉重感,甚至暂时压过了腹中孩子的胎动。
陈秀梅微微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声几乎被淹没在巨大声浪中的、近乎呢喃的自语,只有紧贴着她的护卫依稀听见:
“为什么,我们的命运就这么苦?”
因我们这些人,现在都是亡国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