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几位负责人齐聚一堂。
在详细阐述了双线并行方案的背景、
考量和具体内容。
后来参与的与会人员仔细听取了汇报,
翻看了党建国的相关档案(包括部分核心机密),
特别是关于南洋农垦基地规模、潜在风险以及民兵建设必要性的材料。
有些人毕竟是军人出身,戎马一生,
明白海外孤悬之地,
拥有自保的重要性。
他们对建国同志过往,
在隐蔽战线展现的胆识和组织能力也颇为认可。
在确认了提升军衔(至少将),
和任命为南洋民兵纵队司令的军事必要性后,
会议上,大家一致表示了支持。
最终,会议上大家拍板定案:
公开任命:
“免去党建国同志民工总局荣誉局长职务。
任命党建国同志为,
经济顾问委员会第二办公室主任(简称‘二部主任’),享受行政八级待遇。”
这个任命明确解除了争议源头的荣誉局长职务,
满足了反对派的核心诉求之一。
将其置于经济顾问这个角色,
成为国家最高经济决策圈的重要智囊
(“二部主任”暗示其地位特殊),
级别(行政八级)和
待遇(工资、住房、服务保障等)
都给予了充分认可和保障。
其“党外人士”(民革成员)的身份,完美规避了“组织内资本家”的指责。
任命(仅限极少数核心高层知晓):
“提升党建国同志军衔至少将。
任命党建国同志为,
南洋垦殖民兵纵队司令员。”
这项任命:
赋予其统辖南洋所有农垦基地民兵的最高指挥权。
少将军衔,既是对其过往潜在成绩的一种追认和补偿,
更是为了匹配其未来可能管理的庞大人群(数十万乃至百万级),
和复杂局面,
确保其命令的权威性。
“纵队”这一编制名称,
暗示其规模远超一般民兵组织,
具有准军事部队的性质。
这份经过深思熟虑、平衡各方、极具政治智慧的决议传达下去后,
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反对派:
如鲠在喉的“胜利”。
他们确实达到了“把党建国彻底从民工总局剥离”的表面目的。
看着免职通知,
他们感觉像是打了一场胜仗,
终于把这个“资本家”从“纯洁”的工人管理领域清除出去了。
然而,当他们得知党建国不仅没“滚蛋”,
反而摇身一变成了经济顾问这样的“红人”——
堂堂的“经济顾问二部主任”,享受八级高干待遇时。
那种感觉,
就如同刚咽下一只苍蝇,
还没来得及恶心,
又被人告知这苍蝇是镀金的,
还得算成一道名贵菜!
更让他们憋闷的是,
民工总局虽然名义上剥离了党建国,
但它依然挂在科工委
党建国凭借着早年建立的人脉,
以及他作为南洋农垦实际掌控者的地位,
依然能对民工总局精简职工、向南洋输送劳动力的具体事务,
施加着间接但切实有效的影响力!
随着精简工作的深入,党建国通过南洋渠道
,吸纳的职工和农民工越来越多,
他在解决国家难题方面的分量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在持续增长!
只是这种影响力,
从过去的“荣誉职务”,变成了现在的“关键合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