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你看行不?”
李秋月正抱着小外甥女,闻言眼睛一亮!
能住楼下更方便照顾姐姐,还能有自己的电视机?她忙不迭地点头说道:
“行!行!姐夫,我听你的!”
李春花看着妹妹小脸上满是开心,拿手指轻点了下。
不过李秋月随即又想到什么,秀气的眉毛蹙了起来,有些担忧的说到:
“可是……姐夫,要是买了电视机,放在我屋里……
那街坊邻居、前院后院的小子丫头们,还不得天天往咱家跑?
到时候闹哄哄的,可咋办?”
李秋月可是知道的,胡同里谁家买了收音机都是围一群人人听,更别说电视机了!
党建国哈哈一笑,揉了揉秋月的脑袋说到:
“傻丫头,怕啥?咱们有规矩!
来看电视可以,但只限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半大孩子!
那些下了班没事干、光着膀子想蹭电视看的老爷们儿,一律不许进你屋!
这是咱家的规矩!”
党建国顿了顿,眼神瞥向院门方向,声音虽轻却带着一股子官威道:
“再说了,真要有那不开眼、不懂规矩硬要往里闯的……
咱家门房里,不是还坐着两位‘门神’么?”
李秋月顺着姐夫的目光看去,想起那两位平时沉默寡言、眼神却锐利得吓人的警卫员夫妻,心里顿时踏实了。
小脸上也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有了电,有了亮,有了能带来外面世界的电视机,还有能保护这个家的力量……
这个家,真的越来越好了。
龙凤胎的喜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到周边的几个大杂院。
接下来的几天,党建国家的小院门庭若市,往来道喜的人是络绎不绝。
95号院、隔壁的93号院、前院的94号院……
但凡平日里能和李春花说上几句话的街坊邻居,几乎都送来了心意。
贺礼五花八门,不一定是多贵重,却都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朴实和人情冷暖:
最常见的是一块钱礼钱。
用红纸仔细包好,郑重地交到李春花或李秋月手里。
这年头,一块钱能买好几斤棒子面(咱们不能比黑市,黑市3块一斤……),对普通工人家庭来说,已是份不轻的心意。
李春花则是拿出一个小本子,一笔一划,嗯,字体歪歪扭扭的认真记下:
前院赵婶,一块;中院孙大妈,一块;后院钱家嫂子,一块……
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
家里人心里都清楚,这不仅仅是贺礼,更是人情债。
在这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胡同里,人情往来是维系关系的基础。
今天人家送你一块,将来人家有事,你还礼就不能少于一块,甚至还得略多些,否则,唾沫星子真能淹死人。
世情如此,由不得你清高。
傻柱不知从哪个领导小灶上抠下来一个油光锃亮、足有三四斤重的大猪肘子!
用荷叶包着,油都沁透了纸,老远就闻到一股霸道的肉香。
傻柱拎着肘子,脸上带着厨子特有的得意说到:
“春花嫂子!给!刚酱好的,还热乎呢!给咱大侄子大侄女添点油水!”
这绝对是份重礼,不过也就是厨子这年头可能还有机会倒腾到,也彰显了傻柱在轧钢厂食堂那点“近水楼台”的能耐和实诚劲儿。
而且谁说傻柱傻来着,这么大一肘子,都不给他亲爱的秦姐吃,为啥?还不是因为党建国坐着小汽车回来的。
不过党建国倒也不算缺这个,毕竟民工总局还是有些香火情的,再说了不还是有刘飞嘛,猪肉确实是不好搞,但是猪肘子猪下水还是可以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