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开业筹备(2 / 2)

你想啊,在香港这地界,跟洋鬼子谈生意,人家信上帝;

跟本地老板打交道,人家拜关公、看风水。

我要是梗着脖子说‘我唯物我光荣’,谁还跟我玩?

这叫…嗯…统一战线的灵活运用!

都是为了工作,为了马内!”

吉普车在刘飞“恨铁不成钢”的瞪视和党建国“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笑容中,卷起一路烟尘,驶向南天门公社简陋的招待所。

一面是红旗招展的边防军营,一面是即将拔地而起的资本特区,两人在这历史的夹缝中短暂交汇,又各自奔向,却又共同面对那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前路。

风,吹动着路边的野草,也吹动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

回到香港“熊猫大厦”,党建国立刻投入公司开业的筹备。

他骨子里还是那个雷厉风行、讲求实效的“民工处长”,对香港商界繁文缛节的那一套本能地抗拒。

在他看来,开业无非是选个日子,挂块牌子,放挂鞭炮,最多再请几个核心伙伴吃顿饭,简单明了。

然而,谢福生管家委婉却坚定地提醒他:

“党生,此间非北地。

‘熊猫’甫一成立,便牵动多方目光。

开业庆典,非仅为仪式,更系‘亮相’与‘定位’。

礼数周全,方能彰显实力,安定人心,堵悠悠之口。”

党建国虽觉麻烦,但也明白谢管家言之有理。

他按自己的逻辑圈定了邀请名单:

核心伙伴:

汉德爵士、邓波利特先生、谢家(由谢叔民代表)——这三份请柬由他亲笔签名,以示郑重。

爱国华商:何家、霍家——这两位在香港华商中立场鲜明,与内地关系密切,属于必须争取和尊重的力量。请柬同样亲签。

本地望族(观察组):

利家、周家、李家(非黄瓜李)——

这几家立场尚不明朗,与党建国规划中的元朗工业区也无直接竞争或合作。

党建国秉持“不主动、不拒绝”态度,由秘书处发出格式请柬,礼节性邀请,未亲自拜访。

此举既不失礼,也表明双方尚处于互相观察、保持距离的阶段。

内地关联方:

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华润公司以及几家立场鲜明的左翼报纸(如《大公报》、《文汇报》)——这些是后方力量的延伸,必须邀请以示尊重和透明。

搬迁功臣:

协助工业区前期清场、提供人力的邓氏、文氏等本地中小家族——

党建国特意致电其家主,亲自邀请并承诺:“首批拉杆箱的帆布、塑料配件外包订单,必优先考虑贵家族!”

实实在在的利益回馈,比空头支票更得人心。

至于南洋其他几大华商家族,党建国则请谢福生代为转达诚挚歉意:

“开业仓促,场地有限,招待恐有不周。待工业区初具规模,必当专程设宴,向诸位世伯谢罪并共商大计。”

谢管家深谙南洋华商重面子、讲辈分的传统,这番说辞既给了台阶,又预留了未来合作空间,处理得滴水不漏。

党建国看着这份涵盖英资、美资、南洋资本、本土华商、内地力量的复杂名单,不禁扶额笑道:

“开个业而已,弄得跟开联合国大会似的…”

不过他也再次庆幸有谢福生这位“香港通”把关。

若按他的性子,很可能只请汉德、邓波利特和谢家,那无意中就会得罪一大批人,给“熊猫”的起步平添阻力。

党建国原定3月31日开业,纯粹是图香港财年截止日方便。

但谢福生坚持请来了香港有名的风水大师“玄机子”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