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生产安排(2 / 2)

“所有能通用的零件,全部统一标准!一个螺丝钉,最好能在电饭锅、电风扇、电熨斗上通用!”

这大大减少了零件种类,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互换性。

质量铁军:

组建专门的“质量验收团队”成为当务之急。

党建国要求:“立刻选拔骨干,进行魔鬼式培训!

我们的质量标准,要比国际标准还严一丝!”

这批人将成为未来产品质量的“守门神”。

审计利剑 & 研发基石:

同步组建独立的审计团队,盯着每一分钱的流向和效率。

同时,继续招兵买马,不惜重金扩充研发团队——这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流水线布局:

按照不同产品型号,开始规划高效的组装流水线,力求在现有厂房条件下实现最大产能。

组织裂变:

民工科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从临时机构走向正规化。

财务组疯狂扩编,应对海量资金流。

后勤处拆分为物料、运输、生活保障等更细化的部门。

农业组也进一步细分为养殖组和种植组,为未来可能的原材料深加工做准备……

一道道指令如同密集的鼓点,从交易会前线飞向四九城大本营。

四九城,部里。

种苹果部长坐镇中枢,亲自下令成立“民工科产品专项保障组”,

由经验丰富、作风硬朗的刘飞担任组长,统筹协调部内一切资源,为党建国的生产计划扫清障碍。

而已经和部长“通过气”的其他部委和省市,反应各异:

有的雷厉风行,立刻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对接办公室”,摩拳擦掌准备竞标;

有的则还在观望,疑虑重重,想看看这“五千万元订单的巨轮”,到底能不能顺利起航,又能带起多大的浪……

有些人则是郁闷了……

那感觉,岂止是“坐蜡”?简直是坐在烧红的烙铁上!

前脚还在专门的会议上集体慷慨陈词,批评科工委“不务正业”、“好高骛远”,

众人还强调“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才是唯一正途”,

后脚党建国就甩过来一个五千多万美元的“大逼兜子”,

抽得他们脸上火辣辣的疼,更是抽在他们引以为傲的想法上!

这党建国……这民工科……简直是在他们的蓝图上捅了个窟窿!

更让这些人如鲠在喉的是,人家花的钱——区区五十万,跟他们想要主导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美金的技术引进项目比,九牛一毛!

不仅早已回本,还顺带解决了部队后勤、地方就业一堆实际问题。

效益之高,效率之快,对比之下,自己那些耗资巨大、进展缓慢甚至半途夭折的引进项目,显得格外刺眼。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坐在椅子上,咀嚼着这八个字,嘴里泛起苦涩。

这口号喊过无数次,可党建国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把这口号变成了事实,这就让自己郁闷了。

那封措辞严厉、暗示“路线问题”的举报信,以及他亲笔写下的那几句带着倾向性的批注……

现在回想起来,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得拿回来!” 一个强烈的念头在他脑中炸开,这玩意儿要是被有心人翻出来,在当下这个风头火势下,就是授人以柄!

这群人商量好后,立刻拨通了一个心腹的电话,声音低沉而急促:

“……对,就是那份关于科工委民工科的……你亲自去,要快,处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