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卖瓜(2 / 2)

“现在能买吗?”

得到的回答永远是礼貌而坚定的:

“对不起同志,后天正式发售,现在只展示,不销售。价格后天公布。”

越是买不到,越是神秘,人们心里的渴望和猜测就越是疯长。

关于“天价西瓜”的传言满天飞,但党建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稀缺感和期待感发酵到顶点!

腊月二十五,清晨天还没亮透,供销社门口已经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长龙!

男女老少皆有,裹着厚厚的棉衣,呵着白气,翘首以盼。

当营业员准时撤下“展示”牌子,宣布开售时,人群瞬间沸腾了!

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向那小小的两米柜台!

场面一度失控!

供销社主任急得满头大汗,临时抽调了所有能调动的人手维持秩序,嗓子都喊哑了。

党建国低估了四九城有钱人的购买力和对“身份象征”的狂热追求。

这西瓜,不仅是水果,更是稀缺、新奇、地位的代名词!

对于拿着丰厚定息分红、手握大把钞票却苦于无处消费(当时商品极度匮乏)的“资本家”和家底丰厚的“遗老遗少”们来说,一百块钱一个西瓜?那也叫钱?!

“我要这个!这个最大的!”

一个穿着笔挺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根本不等称重,直接拍出十张崭新的大黑拾(十元人民币),指着柜台里一个西瓜喊道。

“给我两个!挑好的!”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度不凡的老先生,可能是某位知名学者或旧时名流,也豪爽地付了钱。

营业员根本来不及称重计价!

收钱、递瓜的速度,完全取决于营业员数钱和找零(如果有的话)的速度!

混乱中,一个共识在抢购人群中迅速形成:甭管大小,一百块一个!

童叟无欺!

仿佛这个价格才是匹配“冬日奇迹”的身份标签。

党建国在后台看着这疯狂抢购的场面,惊得目瞪口呆,随即又乐得合不拢嘴,心里直嘀咕:

“我的老天爷!这群人的家底是真厚实啊!

还是我格局小了!这哪是卖瓜,这是抢‘金瓜’啊!”

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特定阶层在特殊时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态——他们太需要这样能彰显“与众不同”的东西了。

仅仅半天!原计划卖一天的1000个西瓜就被抢购一空!

后面没买到的人捶胸顿足,围着柜台不肯散去,纷纷打听明天还有没有。

供销社主任嗓子都哑了,只能一遍遍解释:

“没了!真没了!明天请早!”

第三天,抢购潮不仅没退,反而更加汹涌。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群苏联专家在翻译的陪同下也加入了抢购大军!

这些“老大哥”们似乎对西瓜有着更深的执念,看到这寒冬里的绿宝石,眼睛都直了!

他们比国人更“疯狂”,不少人一手抱着一个,用厚厚的大衣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生怕冻坏了这宝贝,嘴里还兴奋地用俄语嚷嚷着,引得旁人侧目。

这一天,毛熊来的专家团就买走了130多个!成为当天最豪横的“采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