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哭笑不得(2 / 2)

这在将来会不会成为未来响彻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标志?

而此刻,它则正安静地躺在党建国的办公桌上,预示着一段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崭新征程。

年关将近,民工科驻地内外都弥漫着一股子忙碌又期待的气息。

高压锅厂马力全开,但党建国清楚,要想真正站稳脚跟、持续发展,光靠设备不行,人才是根本。

他拿起电话,直接拨给了刘飞。

“领导,是我,建国。还得麻烦您个事儿。”党建国的声音带着少见的直率,“厂子现在规模上来了,人手还是紧巴。

想请您再帮忙协调招一批人,技术工人优先,另外……有伤残的,只要不影响基本劳动能力,我们也要一些!”

电话那头的刘飞早已见怪不怪。

自从认识党建国,这小子要人、要物、要政策,就没消停过。

特别是听到“要残疾人”,刘飞瞬间就明白了党建国的用意——这不仅是解决用工,更是想给那些为国家流过血、如今生活可能困顿的伤残军人一个出路,一份尊严!

他心里一暖,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

“行!包在我身上!正好原来独立师有一批老兄弟,转业安置上还有些困难,我这就去联系!保证给你挑踏实肯干的!”

刘飞的效率一如既往。

没过几天,六十多名或拄着拐、或戴着墨镜(失明)、或手臂空荡的伤残军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带着军人的挺拔和一丝对新生活的忐忑,整齐地站在了民工科高压锅厂的院子里。

他们的眼神里有好奇,有感激,更多的是对一份工作的渴望。

刘飞亲自把人送来,还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一份盖着鲜红大印的“军品配套生产定点单位”资质文件!

“拿着!”刘飞把文件拍在党建国手里,压低声音,带着点“你懂的”笑意,

“有了这个‘护身符’,你们厂的保卫级别自动提档,原料调拨、产品运输都能走‘绿色通道’,省不少麻烦!”

党建国心领神会,用力握了握刘飞的手。这份“贴心”,价值千金。

很快,厂区门口增设了岗亭,保卫人员也统一配发了装备,气氛明显肃穆了许多。

高原边防的需求像雪片一样飞来,催货的电话几乎打爆了刘飞的办公室。

压力传导到高压锅厂,所有设备都开足了马力。

原料(主要是生铁锭)被一车皮一车皮地运进来,堆成了小山。

车间里机器轰鸣,日夜不息。工人们实行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在巨大的产能压力下,日产量竟然被硬生生推到了1100个的惊人数字!

月产量更是突破了个大关!

流水线上,一个个黝黑厚重的铸铁锅体鱼贯而出,带着灼热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初创工厂的蓬勃生命力。

然而,如此庞大的产量,暂时也只能优先保障部队和少数关系紧要的机关单位。

市场上依旧是“一锅难求”。

调拨价格牢牢钉在28元\/个——这个党建国和刘飞“拉锯”出来的“双赢”价码。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成品,党建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市场的大门,迟早要打开。

临近年关,党建国的心思放在了稳定队伍和提升士气上。

他安排厂里组织了技工等级考核,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们评上了更高的等级,工资待遇自然水涨船高。

他又指示后勤组着手准备春节福利——米面油、花生瓜子糖,甚至计划着杀几头自养的肥猪分肉。

要求很简单:规格要高,东西要实在,让工人们过个肥年! 具体采买跑腿的活儿,自然丢给了后勤组去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