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核算(2 / 2)

“毛大姐,您以前……到底在哪高就啊?”

毛大姐挺起胸膛,带着自豪说到:

“俺?俺四二年就参加革命了!在南泥湾三五九旅三组当会计!

管着几百号人的口粮和被服呢!”

原来民工科前身“临时产业科”成立时,要啥没啥,根本没人愿意来当会计。

最后还是刘飞求爷爷告奶奶,找到老旅长,才把这位“南泥湾”的老革命请来坐镇。

党建国彻底服气了。

他只好耐着性子,拉着毛大姐,从原料、人工(按工种、工时详细计算)、水电、设备折旧(按使用年限分摊)、物流运输、研发投入(按项目估算分摊),甚至管理费、财务费,一项项掰开了揉碎了算。

最终,在毛大姐越来越呆滞的目光中,将一个高压锅的综合成本定格在19.99元。

“19.99?!”毛大姐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感觉脑子都不够用了,迟疑的问到,

“原料才两块,人工算下来还不到一块,加上这些杂七杂八,撑死也就六七块钱的成本……您这算到19.99?!那……那净利润13.69元?!”

这对习惯了“艰苦奋斗”成本观的她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的大姐啊!”党建国语重心长的说到,

“这叫全成本核算! 工厂要生存、要发展、要给工人发福利、要搞技术升级,哪样不要钱?

不这么算,咱喝西北风去啊?”

毛大姐似懂非懂,但大受震撼说到:

“……行,科长,您说多少就多少,俺……俺学着了!”

恰在此时,刘飞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张口就要订货:

“建国!第一批锅出来了,赶紧给我批一批!部队和地方供销社都等着要呢!

多少钱一个?按成本加点辛苦费就行!”

党建国笑眯眯地伸出两根手指说到:

“领导,咱们可是签了协议的,按市场价!

现在从老大哥那儿进口的高压锅,供销社卖多少?80到120块不等,对吧?”

刘飞点头说到:

“对是对,可那是进口货!咱们自己造的,能跟人家一样吗?成本才多少?”

他潜意识里觉得国产货就该便宜。

党建国立马“炸毛”了,脸一板,说到:

“刘司长!您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怎么着?

外国人造的锅是锅,咱们中国人造的就不是锅了?性能差哪儿了? 我还就不信这个邪!

咱们‘民工牌’高压锅,质量过硬,安全可靠,就值这个价!80块,童叟无欺!”

“80?!”刘飞差点跳起来,大叫道:

“抢钱啊你!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两人又是一番激烈的“拉锯战”。

刘飞搬出“支援建设”、“大局为重”。

党建国咬死“市场规律”、“尊重价值”。

最终,在毛大姐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双方各退N步,以 28元一个 的“内部特供调拨价”成交。刘飞觉得这个价格远低于进口货,又能体现对国产的支持,很满意。

党建国则心中暗喜:6块多的实际综合成本(按他的算法),卖28块,血赚!

而且堵住了刘飞以后压价的嘴!

刘飞喜滋滋地亲自押着那四十个宝贝高压锅走了,急着去向种苹果部长和上级报捷——国产高压锅,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