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八月底,秋老虎的余威尚在。
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嘎吱嘎吱”地停在了威严的科工委办公楼下。
党建国跳下车,指挥着临时产业科的几个小伙子,小心翼翼地卸下几捆用油布包裹的长条状物品和三个沉甸甸、黑黢黢的铸铁疙瘩。
这正是他这两个月心血的结晶:40把二折叠工兵铲、15把三折叠工兵铲、3个“初代高原”高压锅。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楼里。
当刘飞听说党建国带着“成果”来了,还指名要见他,甚至可能还有“种苹果部长”首长时,他心情复杂得难以言表。
这两个月党建国那边花钱如流水,报告倒是写得条理清晰,但具体进展他心里其实没底。
“这小子……可千万别是弄些华而不实的玩意儿来糊弄啊!”
刘飞一边快步下楼,一边心里直打鼓,甚至感觉眼眶都有些发热——那是焦虑和巨大期待交织的生理反应。
刘飞第一时间向上汇报,没想到种苹果部长一听,也来了兴趣:
“哦?就是那个花了大钱搞玻璃棚、打铁锅的党建国?带的东西到了?走,瞧瞧去!”
楼下的小广场上,很快围拢了一群人。刘飞和种苹果部长站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几位科工委的干部,还有几个被动静吸引过来的警卫连战士。
党建国也不怯场,解开油布,拿起一把二折叠工兵铲,递给旁边跟来的农场工人,笑着说到:
“老张,给大家伙儿演示演示!”
老张是个干活的好把式,接过铲子掂量了一下,也不含糊二话不说,对着旁边松软的泥土地“唰唰”就是几铲,动作干净利落,挖出的土方规整。
有人小声评价道:“嗯,挖土不错,跟咱现在配发的工兵铲差不多。”
紧接着,老张在党建国的示意下,双手握住铲柄关节处,“咔哒”一声轻响,将铲头与手柄的连接处90度折叠并锁定!
原本用来挖土的铲头,瞬间变成了一个短柄鹤嘴锄!
老张抡起这“锄头”,对准一块稍硬的地面,“嘿”地一声刨了下去!
泥土应声而开,效率比单纯用铲挖快了不少!
围观的人群里,尤其是几个懂行的军人,眼睛“唰”地就亮了起来。
就这还没完!
老张又走到一块废弃的旧砖头旁,将铲头翻转180度,让铲刃边缘最厚实坚硬的部分对准砖头,抡圆了胳膊狠狠一凿!
“砰!”一声闷响,砖头应声裂开!这力道和硬度,看得众人心头一跳。
这下,连刘飞身后的干部们也忍不住了,纷纷凑上前去,从党建国手里接过样品铲,学着老张的样子折叠、挥动、劈砍、甚至试着去锯旁边一根小树枝(铲刃一侧带有锯齿)。
“好家伙!这个好!一铲多用啊!”
赞叹声此起彼伏。
刘飞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看着党建国,心里暗道:
“这小子……钱看来没全打水漂,多少有点真东西。”
等大家把二折叠铲玩得差不多了,党建国龙王微笑,啊不对,是微微一笑,拿出了杀手锏——三折叠工兵铲。
这次他亲自演示。
只见他双手翻飞,铲头不仅能在90度折叠成锄镐,更能多关节联动,进行更复杂的角度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