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的 “雨海” 撞击坑边缘,曾是星尘熵阈使者临时驻留的据点。战争结束后,这里残留的熵蚀能量与月球原生深脉交织,形成了一片不稳定的 “能量乱流区”。此刻,这片区域的深脉突然剧烈震颤,细小的月岩碎屑从坑壁滑落,原本平缓的能量图谱上,一道红色警报曲线陡然攀升 —— 一场因能量紊乱引发的小型月震,正悄然酝酿。
清璃的意识体首先捕捉到异常。她正悬浮在地球同步轨道的深脉网络中,感知着太阳系各节点的脉动,月球方向传来的 “疼痛” 信号像一根细针,刺破了意识的平静。“临野,月球背面有异常!” 金色能量流快速向季临野的白色意识体靠拢,“是战争残留的熵蚀能量在干扰原生深脉,能量流已经打结,再放任下去会引发月震,可能波及地球的潮汐脉能。”
季临野的白色能量流立刻与金色交织,两人的意识同步向月球方向延伸。穿过星际尘埃,月球背面的景象在意识中清晰浮现:乱流区的深脉像一条被缠住的银线,熵蚀能量形成的黑色斑点附着在脉能流上,导致能量无法顺畅循环,不断冲击着月岩地层,形成肉眼难见的震动波。
“常规的能量疏导没用,熵蚀能量会吸附我们的意识。” 季临野的意识波动带着冷静的分析,白色能量流试探性靠近乱流区,刚接触黑色斑点,就有部分能量被污染成淡灰色,“我们需要先用水星的‘日光深脉’能量,中和熵蚀的活性,再引导月球深脉自我修复。”
清璃点头,金色能量流转向太阳系内侧的水星方向。水星表面的环形山深处,藏着太阳系最活跃的 “日光深脉”—— 因常年受太阳辐射滋养,脉能带着温和的灼热感,恰好能克制熵蚀能量的阴冷。她的意识体轻轻包裹住一缕日光脉能,像捧着一团柔软的火焰,缓慢向月球传递 —— 意识体的传递速度远快于实体星舰,却也消耗着更庞大的能量,金色光流在途中逐渐变得稀薄。
季临野则留在月球乱流区边缘,白色能量流化作细密的光网,将乱流区暂时包裹,阻止震动波向外扩散。他能清晰地 “听” 到月球深脉的微弱呻吟,那是星球地层因能量冲击产生的痛苦共鸣,与当年地球深脉被熵阈使者破坏时的感受如出一辙。“再快一点……” 他的意识波动带着急切,白色光网已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痕,熵蚀能量的侵蚀比预想中更顽固。
当清璃的金色能量流带着日光脉能抵达时,季临野立刻调整光网形态,为日光脉能开辟出一条精准的通道。金色能量流像一道暖流,缓缓注入乱流区的黑色斑点 —— 熵蚀能量在灼热的日光脉能下,发出细微的 “滋滋” 声,黑色逐渐褪去,露出下方原本银白的月球深脉。
“引导脉能循环!” 清璃的意识波动因能量消耗变得有些虚弱,金色能量流与季临野的白色能量流交织,形成一道螺旋状的 “疏导通道”。被中和的深脉能量顺着通道缓缓流动,之前打结的能量流像被解开的绳索,逐渐恢复平稳。月震的震颤感明显减弱,撞击坑边缘的月岩碎屑不再滑落,监测仪上的红色警报曲线开始缓慢回落。
整个过程没有惊天动地的能量爆发,更像两位医生在为星球 “做手术”—— 精准、温和,依赖对深脉的理解而非蛮力。这与他们在战争中净化母晶的战斗模式截然不同,却是 “太阳系深脉管理员” 真正的职责核心:守护而非征服,引导而非控制。
“还有最后一处乱流点!” 季临野的白色能量流指向撞击坑底部,那里残留着一块熵阈使者的战舰残骸,金属碎片与深脉缠绕,仍在持续释放微量污染。清璃深吸一口气(尽管意识体无需呼吸,这是她保留的人类习惯),将最后一缕日光脉能凝聚成针尖大小,精准刺入残骸与深脉的连接点。
“嗡 ——” 月球深脉发出一声温和的共鸣,残骸上的黑色污染彻底消散,金属碎片失去能量支撑,化作细小的粉末融入月壤。月震的最后一丝震动消失,监测仪上的曲线恢复为平稳的银白色,像月球深脉舒展的笑容。
清璃和季临野的意识体悬浮在撞击坑上空,金色与白色光流都变得异常稀薄,像两团随时会消散的雾气。刚才的疏导消耗了他们近 40% 的意识能量,清璃甚至能感觉到部分意识片段开始模糊,那些关于地球的记忆(实验室的样本、南极的冰盖、与沈巍的对话)像褪色的照片,需要刻意集中精神才能清晰回忆。
“我们…… 做到了。” 清璃的意识波动带着疲惫,却难掩欣慰。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即使没有实体,即使无法触摸月岩、呼吸月球的稀薄空气,他们依然能守护这片星空 —— 意识体的形态,或许不是 “残缺”,而是另一种更贴近深脉本质的 “共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