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反击的号角(2 / 2)

是之前合作过的那位资深媒体人,王瀚。他在一次行业晚宴上“偶遇”了林晓,两人简单寒暄后,王瀚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林总,最近关注到证监会那边在讨论一个新规草案,好像对你们这类搞前沿科技的企业不太友好啊。我有个朋友在那边工作,听说内部争论还挺激烈的。”

林晓心中一动,王瀚这是在向她递话?她不动声色地回应:“是吗?具体是哪方面的草案?王老师消息真是灵通。”

王瀚笑了笑,压低声音:“好像是关于融资监管的。牵头的那位陆专家,背景不简单,听说和几家大的资本走得很近。你们瑞科树大招风,可得当心点。”

点到即止,王瀚很快转移了话题。但林晓已经得到了关键信息:草案确实存在,内部有争议,而且陆振坤与资本过从甚密的情况,在圈内并非无人知晓。

这增加了她获取内部文件的可能性。既然内部有争议,就可能存在对陆振坤不满的人,这就是突破口。

她再次联系了阿凯,指令更加明确:“想办法接触证监会内部人员,特别是可能对陆振坤或其推动的政策不满的人。不需要直接获取文件,先确认内部风向和可能的信息源。”

同时,她决定冒一次险。她通过那个与K联系过的、极其隐秘的加密信道,发送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需要陆振坤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监管草案的内部讨论记录,特别是他个人力主部分。有偿。」

信息发出后,如同石沉大海。

林晓没有干等。她让周岚以瑞科研究院的名义,组织了一场小范围的、关于“神经接口技术伦理与融资环境”的闭门研讨会,邀请了几位法学、伦理学和金融领域的知名学者,同时也“顺便”向证监会相关部门发出了旁听邀请。

她要把水搅浑,创造一个能够近距离观察、甚至接触证监会内部人员的机会。

研讨会定在三天后。而就在研讨会前夜,那个沉寂的加密信道,终于有了回音。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经过多重加密的数据包。

林晓心跳加速,立刻在绝对安全的离线环境下打开了数据包。

里面是几份扫描件。正是那份监管草案制定过程中的数次内部会议纪要!纪要清晰显示,陆振坤是如何力排众议,坚持加入那几条明显针对“方舟”这类企业的苛刻条款,甚至在有人提出异议时,他以“国际惯例”和“风险可控性”为由强势压下了反对声音。

更重要的是,在一份看似无关的、关于另一项政策的讨论纪要末尾,有人用笔手写了一句备注:「陆力主此条,疑与S.C.近期动向有关。」S.C.——星轨资本英文名的缩写!

虽然只是一句猜测性的备注,但出现在内部会议纪要上,其分量足以引发地震!

林晓看着这些文件,眼中寒光凛冽。反击的武器,已经握在手中。

现在的问题是,该怎么用?何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