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项目组的紧急会议气氛凝重。林晓站在投影前,屏幕上展示着被标记出的异常访问记录和IP追踪结果。
“情况就是这样。”林晓的声音清晰冷静,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有人通过技术手段,伪装成已离职实习生,试图窃取项目外围技术文档。虽然核心数据未泄露,但这说明我们已经被人盯上,而且对方手段专业,行动迅速。”
项目组几位核心成员,包括魏博士,脸色都不太好看。军科院合作在即,任何安全纰漏都可能导致合作夭折。
“必须加强安保等级!”魏博士率先开口,语气急切,“所有数据访问必须实行三级审批,物理隔离要再加一道……”
“魏老,加强防护是必要的,但不能因噎废食。”林晓打断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被动防御只会让对方找到更多漏洞。我们需要改变策略。”
众人看向她,带着疑惑。
林晓操作电脑,调出另一份资料。“根据访问记录和IP溯源,对方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城西的科创园区一带。那里小型科技公司、共享办公空间密集,便于隐藏。”
她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我的建议是,主动出击。”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主动出击?怎么出击?”一位负责算法的工程师问道。
“做一个‘饵’。”林晓指向屏幕,“我们可以准备一份经过精心伪装的‘启明’项目‘核心技术难点及初步解决方案’的文档,内容半真半假,包含几个看似关键、实则内嵌了追踪程序和逻辑炸弹的算法模块。然后,通过一个看似‘意外’的渠道,让这份文档‘泄露’出去。”
魏博士眼睛一亮:“引蛇出洞?”
“没错。”林晓点头,“只要对方上钩,打开或者试图破解这份文档,我们就能反向锁定他们的物理位置和设备信息,甚至可能追踪到幕后主使。同时,文档内的逻辑炸弹会破坏他们的分析环境,给他们制造点麻烦。”
这个计划大胆而冒险。如果“饵”做得不够逼真,骗不过对方;如果追踪环节出错,可能打草惊蛇;更重要的是,一旦计划泄露,会让项目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风险很高。”另一位负责安全的成员皱眉。
“坐以待毙风险更高。”林晓看向他,眼神锐利,“对方在暗,我们在明。只有把他们揪出来,才能彻底消除威胁。否则,我们将永远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这对‘启明’项目的推进是致命的。”
她看向魏博士:“魏老,技术上实现有难度吗?”
魏博士摩挲着下巴,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遇到挑战时的兴奋光芒:“伪装文档和嵌入追踪程序没问题!逻辑炸弹也可以做得更隐蔽些,保证让他们喝一壶!难点在于如何让这个‘意外’泄露看起来足够自然,不让对方起疑。”
“这个我来安排。”林晓语气肯定。
会议结束后,林晓直接去了程煜的办公室,将“钓鱼”计划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