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熟悉的城市(1 / 2)

飞机降落在熟悉的城市,湿润微凉的空气涌入肺腑,却带不走林晓心头的沉重。程煜那句“你的未来,必须有我在”的宣告,如同最坚固的锁链,将她与他牢牢捆绑。她不再是孤身应对风暴,却也彻底失去了独善其身的可能。

程煜的行动迅捷如雷霆。回国不到二十四小时,林晓便发现自己日常出入的路线安保等级再次提升,低调专业的护卫如同影子般融入环境。她公寓的安防系统被全面升级,连她常去的训练场,也悄然更换了更隐蔽、安保更严密的新址,并由程煜的人直接接管。

这是一种全方位的、不容拒绝的“接管”。他将她置于一个由他亲手打造的金丝牢笼之中,安全,却也失去了部分自由呼吸的空间。

与此同时,针对“龙”和那个神秘佣兵组织的调查在更深的地下展开。程煜动用了林晓无法想象的灰色渠道,但反馈回来的信息依旧支离破碎。“影刃”这个代号如同真正的影子,在黑暗世界的边缘一闪而过,便再无踪迹。那个组织覆灭得太彻底,知情者要么已死,要么缄口不言。

“对方很专业,清扫得很干净。”程煜在电话里对林晓说,声音听不出情绪,“但这反而更证明了,你身上的‘潜质’,或者说你背后可能牵扯的东西,非同小可。”

这种未知,比已知的危险更让人不安。

伊莎贝尔·陈那边,在东南亚受挫后,似乎暂时偃旗息鼓。但无论是林晓还是程煜都清楚,这头母狼绝不会轻易放弃。她在等待,等待一个更致命的机会,或者,在重新评估林晓这个“弱点”背后,可能带来的反噬风险。

暂时的平静,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

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启明”项目成了林晓唯一能暂时逃离现实、专注于创造的绿洲。她全身心投入到与军方背景医疗机构的对接中,项目进展顺利,初步的临床前模拟数据令人振奋。这项工作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战略意义,确实如程煜所说,正在成为她一层新的、光鲜亮丽的护甲。

这天,林晓代表瑞科和“启明”项目,参加一个由政府牵头举办的“科技向善”高峰论坛。她作为新兴科技力量的代表,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在心理创伤疗愈领域应用的演讲。

台上,她自信从容,引经据典,数据翔实,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闪光灯追逐着她,她仿佛真的是那个站在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的、光芒四射的引领者。

台下第一排,程煜作为重要嘉宾就坐。他看着她,目光深邃,带着一种旁人难以解读的复杂情绪——有欣赏,有占有,或许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骄傲。

演讲结束,互动环节。一位记者接过话筒,提问却出乎意料地尖锐:“林总,您的演讲非常精彩。但我们注意到,近期关于您个人过往的一些……非传统经历,在网络上有所流传。请问,您如何看待个人经历与您如今所倡导的‘科技向善’理念之间的关系?这些经历是否会影响您对技术伦理的判断?”

问题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包括程煜骤然冰冷的视线,都聚焦在林晓身上。

伊莎贝尔的阴魂不散!她换了种方式,在这样正式的场合,用看似客观的提问,再次将“幽灵”的阴影投射到林晓身上。

林晓的心脏猛地一缩,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她看着那位提问的记者,眼神清澈而坦然。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平稳有力,“我认为,每个人的过去,无论平凡或独特,都是塑造今日之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经历中汲取力量,如何将个人的感悟,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