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煜的“战略静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瑞科内部激起千层浪。表面上看,几位副总裁共同主持大局,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真正握有“方舟”这艘未来旗舰船舵的,是林晓。
她搬进了程煜离开后空置的、象征权力顶峰的总裁办公室,却没有丝毫喜悦。巨大的办公桌后,她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被放置在聚光灯下的靶子。程煜与星轨资本创始人同处瑞士的消息,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她无法判断这是合作的前奏,还是……背叛的序曲。
考验来得很快。
程煜离开的第三天,一场棘手的跨国技术标准谈判陷入僵局。对方代表态度强硬,抓住了“方舟”近期安全风波作为把柄,质疑技术的成熟度,要求瑞科在核心专利授权上做出巨大让步。几位参与会议的副总裁显得有些束手无策,目光纷纷投向林晓。
这不是她熟悉的领域,程煜也从未让她直接处理过如此专业的法律与技术交叉的谈判。一瞬间的慌乱后,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想起了“深潜”模型中的情绪锚定点,想起了程煜在压力下依旧冰冷的眼神。
她没有立刻反驳对方,而是示意暂停会议。回到办公室,她立刻连线了魏博士和法务团队的核心成员,同时调取了程煜电脑里(他留给了她部分权限)所有关于此类谈判的历史记录和底线条款。
她没有试图模仿程煜的强势,而是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在会议重新开始后,她避开了对方在安全问题上咄咄逼人的纠缠,转而将话题引向了“方舟”混合模型在情感安全上的独特优势和新建立的、远超行业标准的安全筛查体系。她用数据和魏博士的权威背书,巧妙地化解了对方的攻击,并在此基础上,就专利授权提出了一个结构复杂但核心利益无损的替代方案。
她的思路清晰,语速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与自信,那是在无数次与程煜的博弈和“深潜”修炼中淬炼出的气场。对方代表显然没料到这个看似年轻的女人如此难缠,节奏被打乱,气势不知不觉弱了下去。
谈判最终以对瑞科相对有利的条件达成初步共识。
初战告捷,并未让林晓放松。 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危机,往往来自内部。
果然,当天晚上,周总监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她办公室,这次带来的不是暗示,而是一份加密的财务数据流分析报告。
“有人在通过多个离岸空壳公司,小规模但持续地抛售瑞科的散股,同时,有几笔来源可疑的资金正在悄然吸纳。”周总监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法非常隐蔽,如果不是刻意追踪特定模式的资金流向,几乎无法察觉。”
林晓看着报告上那些错综复杂的资金路径,心脏沉了下去。这不像普通的市场操作,更像是有预谋的、针对瑞科股权的缓慢侵蚀。是在为某种收购做准备?还是想制造市场恐慌?
“能追溯到最终受益方吗?”林晓问。
周总监摇了摇头:“对方很谨慎,层层嵌套,最终指向几个知名的、以保密着称的托管机构。但资金最初的汇聚点,有几个与……星轨资本投资过的某些基金会存在交叉。”
又是星轨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