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士领导的秘密技术小组,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高效运转。基于“灵境”已知漏洞的模拟推演结果,比林晓预想的更加触目惊心。数据模型显示,在缺乏有效熔断和个体差异筛查的情况下,“灵境”的情绪模拟模块,尤其是针对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极端渲染,对约百分之三的神经敏感型人群,存在诱发短期认知失调、甚至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显着风险。这绝非“微不足道的风险”,而是潜藏在水下的冰山。
几乎同时,“影梭”那边也传来了突破性进展。沿着“生物传感”和“情绪捕捉设备”的线索深入挖掘,结合林晓从唱片店获取的信息,“影梭”成功定位到了黑客“V”数年前使用过的一个废弃加密服务器节点。经过艰难的破译,从中恢复出部分早期通讯记录和实验数据碎片。
记录显示,韩子峰在“灵境”项目雏形期,曾以化名与“V”秘密合作,委托他开发一款能够“绕过常规生物伦理限制”、“极致捕捉并放大用户潜意识情绪波动”的底层算法。其中一份实验日志片段清晰地记载了早期原型测试在少数志愿者身上观察到的“非预期性精神亢奋与短暂现实剥离现象”,而韩子峰当时的批复意见是——“数据有趣,继续优化,注意保密。”
证据链开始闭合!韩子峰不仅知情,而且是在明知存在明确风险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技术上的“极致效果”,刻意推动了这个危险模块的开发!
林晓看着屏幕上并排打开的两份报告——一份是“灵境”潜在危害的冰冷数据,一份是韩子峰罔顾用户安全的铁证。 怒火与一种近乎冰冷的理智在她心中交织。韩子峰攻击她的个人身份,是想让她社会性死亡。而她手中掌握的,是能让他商业帝国崩塌、甚至面临法律追责的武器。
是时候反击了。
但她没有立刻行动。她在权衡。将这些证据直接公之于众,固然能重创甚至毁灭韩子峰,但“灵境”项目若突然暴雷,很可能引发整个行业对沉浸式技术的信任危机,势必也会波及正在崛起的“方舟”。这不符合瑞科的利益,更不符合程煜的利益。
她需要一种更精准、更能掌控局面的方式。
她带着两份报告的摘要版本,走进了程煜的办公室。 这一次,她没有丝毫犹豫和惶恐,步伐沉稳,眼神清明。
程煜正在批阅文件,抬头看到她,目光在她脸上停顿了一瞬,似乎察觉到了她与往日的不同。
“程总,”林晓将打印好的报告摘要放在他桌上,“关于韩子峰和‘灵境’,我们找到了新的,也是最终的决定性证据。”
程煜放下笔,拿起报告,快速翻阅着。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林晓能感觉到,办公室里的空气在他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凝固。当他看到韩子峰那句“数据有趣,继续优化,注意保密”的批复时,指尖在纸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笑。
“看来,他不仅是个疯子,还是个……赌徒。”程煜放下报告,抬眼看她,目光锐利,“你打算怎么做?”
他没有问证据来源,没有质疑真实性,直接跳到了行动层面。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默认与授权。
“直接公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非上策。”林晓清晰地说道,“我认为,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将这些证据,通过可靠的第三方渠道,‘不经意’地透露给正在对‘灵犀科技’进行尽职调查的潜在投资者,以及……相关的行业监管机构预备委员会。”
她看着程煜,眼神冷静得像一块淬火的钢:“不需要我们动手,资本和监管自然会教他做人。‘灵境’会悄无声息地烂掉,韩子峰将彻底失去翻盘的资本,而我们和‘方舟’,可以最大程度地免受波及。”
这是一招借刀杀人,精准而狠辣。既彻底解决了韩子峰这个威胁,又维护了行业稳定和瑞科的利益。
程煜凝视着她,深邃的眼眸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情绪。有欣赏,有评估,或许还有一丝……忌惮?她成长的速度和展现出的决断力,似乎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