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记者虽然被请离,但他投下的那颗石子所激起的涟漪,却以惊人的速度在博览会这个信息高度密集的圈层里扩散开来。“瑞科美女负责人疑似地下神秘DJ”、“科技新贵与夜店女王的双重身份”……这类带着猎奇和窥探色彩的消息,如同病毒般在部分媒体群和社交小圈子里悄然流传。
尽管没有大规模爆出,但投向“声觉未来”展位和林晓本人的目光,明显变得更加复杂。之前的欣赏与赞叹中,掺杂了好奇、审视,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在一些人看来,一个与“地下”、“夜店”扯上关系的女性,其专业性和可信度似乎天然就打上了问号。
安德森和评审团再次路过时,虽然依旧体验了项目,但提问的语气明显更加谨慎,甚至带着几分求证般的试探。伊莎贝拉远远投来的目光,则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和嘲讽,仿佛在说:看吧,包装得再精美,底子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林晓强迫自己忽略这些目光和议论。她脸上依旧维持着职业化的从容与镇定,有条不紊地继续接待观众,解答问题,仿佛刚才那场风波从未发生。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一次面对质疑的眼神,她的心脏都像被细针扎过一样,泛起密密麻麻的刺痛。
周总监展现出极强的危机处理能力。她立刻加强了展位周边的安保和人员疏导,避免任何可能的二次骚扰,同时暗中联系了瑞科集团的国际公关团队,密切监控舆情,准备应对方案。
“林负责人,不必理会杂音。”在一次短暂的休息间隙,周总监递给林晓一瓶水,语气平静无波,“事实和成绩,是最好的回应。我们的体验数据和观众反馈,正在持续向好。”
林晓接过水,指尖冰凉。“谢谢。”她低声道,知道周总监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给予支持。这位一直如同精密仪器般的总监,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可靠,让她感受到一丝难得的暖意。
但她心中最大的那块巨石,是关于程煜。
他知道了吗?
以他的信息网络,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她几次拿起手机,点开与程煜的对话框,却又缓缓放下。解释?否认?还是等待他的质问?任何一种主动,在此刻都显得苍白而被动。
直到傍晚,博览会第一天即将结束,她的手机才终于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的,正是程煜的名字。
林晓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深吸一口气,走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接听了电话。
“喂,程总。”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听不出任何情绪,没有愤怒,没有质疑,甚至没有一丝波澜,只有一贯的冷静:“今天展位情况怎么样?”
他问的是展位情况,而不是那件几乎捅破天的“身份危机”。
林晓愣了一下,迅速反应过来,顺着他的话题汇报:“整体反馈很好,深度体验预约已经排到明天下午。观众对‘情感共振’概念的接受度超出预期……”
她简要汇报了数据和几个积极的案例。
“嗯。”程煜听完,只是淡淡应了一声,随即话锋忽然一转,语气依旧平稳,“有个叫《科技前沿洞察》的独立媒体人,发了一篇分析文章,从跨学科创新和打破行业壁垒的角度,探讨了多元背景人才对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文章引用了‘声觉未来’作为正面案例,写得不错。我已经让公关部联系转载了。”
林晓瞬间明白了!程煜不仅知道了,而且已经出手了!他没有去扑火、辩解或镇压,而是用一种更聪明、更高级的方式——引导舆论,将原本可能被视为“污点”的“双重身份”,重新框架为“多元背景”和“跨学科创新优势”,并将其与项目的核心理念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