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谧境”项目带来的涟漪,比林晓预想的扩散得更广。她那份颠覆性的“情绪声景日记”方案,不仅赢得了品牌团队的激赏,也引起了集团更高层面的注意。
这天,林晓被通知参加一个集团层面的创新战略研讨会。与会者除了各业务板块的负责人,还有几位平时极少露面的重量级董事。程煜坐在主位,神色是一贯的冷峻。
会议进行到一半,讨论陷入关于传统业务如何注入创新活力的僵局。几位老牌业务的负责人言辞谨慎,提出的方案大多是新瓶装旧酒,缺乏真正突破的勇气。
就在气氛有些凝滞时,一位坐在程煜右手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和煦却眼神精明的中年男士清了清嗓子,开了口。林晓认得他,董事会的实力派人物之一,陈国华董事,据说是集团元老,影响力深远。
“刚才听了各位的发言,很有启发。”陈董事声音温和,带着笑意,目光却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坐在后排、一直安静记录的林晓身上,“不过,我最近倒是听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关于我们旗下‘谧境’品牌的一个新思路,叫……‘情绪声景日记’?是这位林晓林负责人提出的吧?”
一瞬间,所有目光,包括程煜那难以捉摸的视线,都聚焦到了林晓身上。
她感到后背微微一紧,立刻站起身,不卑不亢地回应:“是的,陈董事。那只是针对‘谧境’品牌现状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不成熟?”陈董事笑了起来,语气带着长辈般的宽容与赞赏,“我看未必。思路很新颖,很大胆,跳出了固有的框架。我们集团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敢于打破常规的年轻血液和创造性思维。”
他这番话,无疑是极高的公开褒奖,分量极重。几位高管看林晓的眼神瞬间变得更加复杂,有惊讶,有审视,也有不易察觉的羡慕。
林晓谦逊地垂下眼帘:“陈董事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分内的工作。”
程煜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既没有因下属被褒奖而露出的满意,也没有被打断会议节奏的不悦。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如同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
陈董事似乎对林晓很感兴趣,又就“情绪声景”的概念问了几个深入的问题,林晓均谨慎而清晰地做了解答,既展现了专业性,又不过分张扬。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场。陈董事在经过林晓身边时,特意停下脚步,从名片夹里取出一张设计古朴的名片,递给她。
“林负责人,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以后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新的创意,随时可以来找我聊聊。”他的笑容依旧和煦,但递出名片的动作和话语,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招揽意味。
这是一支意外的橄榄枝。来自集团权力核心的、绕过直接上司程煜的橄榄枝。
林晓双手接过名片,触感温润,上面只有名字和一个私人联系方式。“谢谢陈董事。”她恭敬回应,心中却警铃大作。
在程煜的地盘上,接受另一位实权董事的私下示好,这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她下意识地用眼角余光瞥向程煜的方向,他正与另一位董事低声交谈,似乎并未留意这边,但那紧绷的下颌线,却泄露了他并非全然无知无觉。
回到自己办公室,林晓看着手中那张沉甸甸的名片,心情复杂。陈董事的赏识是机遇,可能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上升空间,但更可能是一个将她卷入更高层权力斗争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