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一剑照汗青 > 第5章 兵发交趾 12.收复大理城

第5章 兵发交趾 12.收复大理城(2 / 2)

元军的战船泊在小普陀南侧的暗礁区,那里水浅,大型船只不好靠近。守船的元军大多是北方人,不熟悉洱海的水性,正懒洋洋地躺在甲板上晒太阳,有人还学着当地渔民的样子,用树枝钓水里的小鱼。

“就是现在!”郑龙突然挥旗。三十艘战船同时掉转方向,船头的撞角是用从元军那里缴获的铁锚改的,锋利异常。渔民士兵们划桨的节奏突然变快,那是茶马古道上马帮赶路的调子,顿挫有力,船速瞬间提快了三倍。

元军的哨兵直到战船冲到百米外才反应过来,扯着嗓子喊“敌袭”,可慌乱中根本拉不动沉重的船锚。郑龙的先锋船“洱海号”率先撞上一艘元军战船的侧舷,铁撞角硬生生撕开个大洞,海水“咕嘟咕嘟”往里灌,船上的元军尖叫着往水里跳,却忘了洱海的暗礁比刀子还利,不少人刚落水就被礁石划破了腿。

“往暗礁区冲!”郑龙站在船头,手里挥舞着把渔叉——这是他跟渔民学的,比刀剑在船上好用。战船跟着他的指挥,像游鱼般在暗礁间穿梭,元军的大型战船根本不敢追,只能眼睁睁看着宋军的小船在缝隙里钻来钻去,时不时回身放一箭,或者扔几个点燃的渔火。

小普陀上的元军想从陆路支援,却被岛上的寺僧拦住了。主持是个年过八旬的老僧,拄着根降龙木拐杖,挡在寺庙门口:“出家人不杀生,也不许你们借道造孽。”元军想硬闯,却发现寺庙的门槛被数十个僧人和香客堵死了,这些人手里拿着木鱼、烛台,虽没什么杀伤力,却个个眼神坚定。

激战中,一艘宋军战船被元军的火箭射中了帆篷。掌舵的老渔民临危不乱,喊着大理方言的号子,指挥士兵往帆上泼海水——洱海水带着苍山的矿物质,灭火比淡水快三分。火灭时,他得意地拍着船板:“这点小伎俩,在洱海不管用!”

郑龙注意到元军的旗舰泊在浅滩处,船底肯定搁了浅。他让人把几艘小船装满干柴,点燃后顺着潮水往旗舰漂去,自己则带着主力船队绕到旗舰后侧,用铁链将其与暗礁锁在一起。

“弃船!”元军旗舰上的千户见火船逼近,终于喊出了这句话。可士兵们刚跳下水,就被洱海特有的“倒灌潮”卷得东倒西歪——这种潮水看着平缓,却能把人往礁石上推,不少人被撞得头破血流。

潮水退时,郑龙的船队泊在了小普陀的码头。老僧带着僧人们送来热茶,茶水里放了苍山的蜂蜜,喝起来甜丝丝的。“将军看那礁石,”老僧指着岸边一块被海浪冲刷得光滑的巨石,“元军占岛时,想把它炸了拓宽码头,结果炸碎的石块反而把航道堵得更死——这洱海啊,护着咱们呢。”

郑龙望着水里嬉戏的鱼群,那些鱼不怕人,偶尔还会跳起来,溅起的水珠落在手背上,暖融融的。远处的水面上,宋军正用元军的战船残骸搭建临时码头,木材遇水后发出“咯吱”的声响,像在哼着首古老的歌谣。

(三)合兵攻城:月光下的大理城,血与花的重逢

刘云的陆路队伍与郑龙的水路队伍在大理城下汇合时,已是黄昏。夕阳把苍山的积雪染成了金红色,山脚下的大理城,城墙是用青灰色的条石砌的,城门上的“大理”二字,还是段氏先祖亲笔题写的,此刻被元军涂改成了“元”,看着格外刺眼。

“南门的瓮城最薄弱,”段灵素指着城防图,指尖划过一处不起眼的拐角,“那里的地基是当年建城时用夯土填的,雨水泡了这么多年,早就松了。”

刘云点头时,郑龙从船上搬来了“秘密武器”——几十根粗壮的毛竹,是从洱海边的竹林砍来的,顶端削成了尖,还裹上了浸透桐油的麻布。“今晚月色好,正好用得上。”他拍着毛竹,竹身结实得能承受几个人的重量。

入夜后,大理的月亮升起来,又大又圆,清辉洒在青石板上,亮得能看清地上的蚂蚁。刘云的队伍摸到南门瓮城时,守城的元军正围着篝火赌钱,他们大多是被强征来的汉人,思乡情切,喝了点酒就松懈了防备。

“放!”刘云低声下令时,郑龙的士兵们推着毛竹冲了过去。这些毛竹被当成了简易的攻城锤,顶端的尖部狠狠撞在夯土墙上,发出“咚咚”的闷响,震得墙缝里的泥土簌簌往下掉。

元军慌了神,往城下扔火把时,反而照亮了自己的位置。城墙上突然响起“嗖嗖”的竹箭声,是白族义军的支援——他们早就埋伏在城墙内侧的民房里,此刻从窗户探身射箭,专挑元军的火把手。

“快!填炸药!”郑龙让人把从元军那里缴获的火药塞进墙缝。大理的夯土有个特性,遇火会变得坚硬,却怕震动,火药爆炸时,不是炸开个大洞,而是让整面墙的泥土都松了下来,像块被泡软的糕饼。

“冲!”刘云第一个爬上塌落的墙段,脚下的泥土湿软,还带着股青苔的腥气。他身后的士兵跟着涌进来,与元军在瓮城里展开厮杀。大理的夜风吹过,带着点山茶的香气,混合着淡淡的血腥味,说不出的古怪。

段灵素带着义军从侧门攻入时,正撞见元军的万户想从秘道逃跑。那秘道是段家修的,只有族里的核心成员才知道,此刻反而成了元军的催命符。“这条路,你们不配走。”段灵素的银刀划破月光,万户的惨叫声在狭窄的秘道里回荡,惊飞了头顶栖息的夜鹭。

郑龙的船队在洱海里发射了信号弹,那是用渔民的渔火改良的,燃烧时会发出刺眼的白光。城内的元军看见信号,知道水路也失守了,军心顿时大乱。有个元军的百夫长,干脆扔掉了刀,跪在地上哭喊:“俺是中原人,俺想回家……”

刘云听见了,让人把他捆起来,扔进了俘虏营。他继续往前冲,路过大理王府时,看见院墙上的茶花正开得热闹——这是大理的冬花,花瓣厚实,在月光下像抹了层胭脂。有朵花被剑气震落,落在他的甲胄上,沾了点血,红得越发惊心动魄。

天快亮时,大理城的东门终于被打开。刘云登上城楼,扯下那块被涂改的“元”字牌匾,露出扛着宋军的旗帜爬上来,旗杆是用洱海边的龙竹做的,笔直挺拔。

“升旗!”刘云喊道。旗帜展开时,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与远处苍山的积雪、近处绽放的茶花,还有城下欢呼的百姓,构成了一幅奇异的画面——这里的冬天没有冰雪,却有比冰雪更坚韧的东西,在月光下,在花影里,在每一个为故土而战的人眼中,灼灼发亮。

晨光漫过城楼时,刘云低头看向掌心,那里躺着半朵被震落的茶花,花瓣上的露珠滚下来,滴在手背上,温温的,像泪,又像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