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一剑照汗青 > 第8章 被俘之后2.围攻扬州

第8章 被俘之后2.围攻扬州(2 / 2)

激战至午时,城内的元军已被肃清大半,只剩下阿术驻守的帅府还在负隅顽抗。郑龙的火炮对准府门,炮口的火光映在他带伤的脸上:“将军,再给一炮,把这狗窝炸平!”

我正要下令,陈虎突然从府内冲出来,浑身是血,手里攥着块染血的布料:“将军,不好了!帅府是空的!这是从囚室找到的,像是文相的衣料!”

心猛地一沉,我冲进帅府,只见庭院里狼藉一片,桌椅翻倒,兵器散落,显然是仓促撤离的痕迹。陈虎指着内堂的墙壁:“将军您看,这里有暗道!”只见墙上的挂画被扯下,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里面还残留着马粪的气味和火把的余温。

“追!”我提着剑钻进暗道,里面狭窄潮湿,只能容一人通行,石壁上的划痕还很新鲜,显然刚有人经过。走了约莫半里地,暗道尽头是片密林,林子里的马蹄印指向北方,沾着露水的草叶上,还挂着块绣着“宋”字的衣角——那是文天祥常穿的官袍上的。

“怎么会这样?”郑龙气得一拳砸在树上,树皮簌簌落下,“咱们的计划天衣无缝,连换岗时辰都摸清了,他怎么会提前知道?”我望着马蹄印消失的方向,突然想起什么:“查!给我彻查所有接触过作战计划的人!尤其是负责传递消息的货郎队!”

清查很快有了结果。特战队员在帅府的废纸堆里,发现了半封未烧完的密信,上面的字迹娟秀,却透着股阴狠,落款是“元璟”。“是他!”白砚捧着密信的手不住颤抖,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元璟是伪宋宗室,一直以‘复宋’的名义混在咱们军中,上个月还主动请缨去温州送粮,没想到竟是汉奸!”

元璟的底细很快被查清:他本是南宋的远房宗亲,建炎年间祖上因贪墨被贬,一直对朝廷怀恨在心。元军南下时,他偷偷向阿术投降,靠着伪造的“抗元”功绩混入义军,暗地里却用密信传递情报。这次围攻扬州的计划,就是他借着给林茂送粮的机会,把五路兵马的进军路线、总攻时间全告诉了阿术。

“还有更糟的。”吴燕殊的银狐叼着块布片跑来,上面沾着烧焦的纸屑,拼凑起来能看清“毁其诗”“绝民心”几个字。“元璟不仅泄露军情,还想销毁文相的诗稿。”吴燕殊的声音发寒,“他在密信里说,文天祥的诗比十万兵马还可怕,必须烧掉所有抄本,让百姓忘了大宋的骨气。”

“痴心妄想!”我将布片攥在手心,指节泛白,“传我令,飞鸽传书崖山,让陆秀夫奏请少帝,抄灭元璟满门!他的家产全部分给抗元义士的家属!”顿了顿,声音冷得像冰,“汉奸比侵略者更可恨——侵略者夺的是土地,汉奸毁的是人心!留着他,就是给大宋蒙羞!”

信鸽送出时,扬州城的硝烟渐渐散去。士兵们在街巷里清理战场,百姓们自发地帮着掩埋尸体、救治伤员。有个瞎眼的老婆婆被人搀扶着,摸着城墙上的弹痕,突然老泪纵横:“文相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老身虽瞎,却听得懂!那些畜生想烧诗稿,烧得掉吗?烧得掉刻在咱们心里的字吗?”

我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的天空,断水剑在手中微微颤动。阿术带着文天祥逃了,但元璟的下场让所有潜藏的汉奸胆寒——特战队员已在他的老家搜出与元军往来的密信三十余封,此刻正贴在扬州城门口示众,看的百姓无不唾骂;文相的诗稿虽有损毁,却早已刻在百姓的心里,连街边的孩童都能背出“留取丹心照汗青”。

“备船。”对郑龙道,“咱们去大都。”

夕阳西下,扬州城的城门重新打开,百姓们站在路边,目送我们的船队起航。有个穿粗布衣裳的少年,捧着卷手抄的《正气歌》跑来,非要塞给我:“将军,这是我爹死前抄的,您带着它去救文相,告诉他扬州百姓等着他回来!”

船帆升起时,我摸出贴身收藏的半卷《正气歌》手稿,那是从元军斥候的行囊里搜出的,纸页虽已泛黄,“留取丹心照汗青”七个字却依旧滚烫。海风卷起战袍,带着扬州城的烟火气,也带着百姓们的期盼。

“文相,等着我们。”我对着北方的方向低声道,“这未完的诗,我们会替你续写;这未竟的路,我们会替你走完。”

船队驶离扬州港,铁叶轮搅碎金色的浪涛,留下长长的航迹。我知道,前路必定更加凶险——大都的城墙比扬州厚三倍,元军的精锐全在那里。但只要这股正气还在,只要百姓们还在传唱《正气歌》,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救不回的人。

夜色渐深,船灯在海面连成一串,像条照亮前路的火龙。甲板上,士兵们擦拭着兵器,嘴里哼着文天祥的诗,歌声在浪涛中传得很远,很远。黄丽的箭囊里,新添了支刻着“正气”二字的箭;石敢为的枪托上,“敢当”的刻痕又深了几分;郑龙正对着火炮的炮口,一笔一划地刻下“还我河山”。

我握紧断水剑,剑鞘上的纹路被摩挲得发亮。下一站,大都。无论那里的监狱墙有多厚,元军的兵有多密,我们都会把文天祥接回来。因为我们守护的,从来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民族刻在骨血里的正气,一首永远不会写完的《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