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一剑照汗青 > 第7章 忍痛突围3.

第7章 忍痛突围3.(2 / 2)

“就拿它开刀。”我在沙盘上划出路线,“郑龙带郑氏船队从东侧佯攻,吸引元军注意力;郭龙的洞庭湖水军乘夜从西侧潜入,用铁钩搭住‘元威号’的船帮;黄丽的神枪手队在岸上掩护,专打甲板上的元军。”

行动在三更天展开。郑龙的船队突然在东口放炮,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元军果然中计,调派港内的战船往东驰援。就在此时,郭龙的水军如幽灵般出现在西口,士兵们甩出带倒刺的铁钩,牢牢抓住“元威号”的船舷。

“上!”郭龙一声令下,水兵们像壁虎般攀着船帮往上爬。石敢为第一个翻上甲板,突火枪对准舵手的同时,嘴里还喊着哥哥的口头禅:“孬种!看枪!”铁弹穿透元军的甲胄,舵手惨叫着倒下。

甲板上的厮杀瞬间爆发。元军虽人多,却挡不住我们的协同战术:黄丽的神枪手在岸上精准点名,每声枪响都有一个元军应声倒地;船上的士兵则用马槊挑开元军的阵型,给后续登船的同伴让出空间。有个元军百夫长举刀砍向郭龙,却被突然窜出的银狐咬住手腕——吴燕殊带着她的“动物兵”也加入了战斗,水蛇缠元军的腿,信鸽则往船舱里扔燃烧的火绒。

激战半个时辰后,“元威号”的旗帜被扯下,换上了大宋的“宋”字旗。郭龙站在船头,将缴获的回回炮调转方向,对准港内的其他元船:“将军,这艘船归咱们了!”

接下来的两日,我们用同样的法子连夺五艘元军战船,缴获的物资堆满了金门岛的仓库——有元军的火药、箭矢,甚至还有一箱准备送给忽必烈的贡品,郑龙打开一看,竟是泉州百姓被抢走的银器,当即让人登记造册,准备战后归还。

泉州港的元军彻底慌了。他们没想到看似松散的义军竟如此难缠,更没想到渔民、农夫都成了我们的“眼线”——有个卖茶的老汉假装给元军送水,悄悄在船上画了火药舱的位置,让我们的火攻事半功倍。

决战在第三日清晨打响。元军剩余的五艘战船试图突围,却被金门岛的炮台拦住去路。改良后的火炮在此刻发挥了威力,铁弹呼啸着砸中元船的甲板,回回炮的炮管被轰得粉碎。郑龙的船队趁机冲锋,“破浪号”的撞角狠狠撞在元军旗舰的船尾,木屑飞溅中,水兵们高喊着“还我河山”,如潮水般涌上敌船。

当最后一面元军旗帜坠入海中时,泉州港的晨雾恰好散去。阳光照在满港的大宋战船,也照在岸边欢呼的百姓脸上。清点战果时,我们共缴获战船七艘,粮草三百石,还解救了被元军扣押的渔民两百余人。

“将军,泉州大捷了!”郑龙跑过来时,甲胄上还沾着海水,手里举着新造的花名册,“这几日又有五百百姓来投,咱们的船队能扩编到五十艘了!”

我望着正在卸载火炮的士兵,望着给伤员喂药的妇人,望着在沙滩上练枪的少年,突然明白:这场胜利,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功劳。是扛枪的士兵,是送粮的百姓,是每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用血肉和信念,拼出了泉州港的黎明。

三日后,整编后的水军拔锚起航,五十艘战船列阵驶入厦门港。港内的工匠们早已备好新铸的远程火炮,黄丽的神枪手队正在进行实弹演练,枪声与海浪声交织在一起,像首激昂的战歌。

站在“元威号”(现已改名“正气号”)的船楼,我将文天祥的《正气歌》刻在了炮管上。海风卷起战袍,带着浓重的硝烟味,却比任何时候都让人安心。

下一站,大都。我们不仅要救回文相,更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宋的正气,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