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93章 帝国双子:铁笔丹心铸经纬,文韬武略护山河

第493章 帝国双子:铁笔丹心铸经纬,文韬武略护山河(1 / 2)

一、青石錾名

开武十年春分,细雨如丝,将政学明伦堂前的青石浸润得泛着乌光。檐角铜铃在风中轻晃,隐约传来皇城更鼓的回响。

赵普佝偻着背蹲在碑前,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浑然不觉。他左手牢牢按住石碑,右手握着小錾刀,正在刻第五百个名字。刀锋与青石相击,“叮” 的一声脆响,“苏进” 二字终于落成。最后一笔用力过猛,石屑迸进指甲缝,与干涸的红泥混作一团,刺得他倒抽凉气。这双手上的红泥来自岭南红土地,每道裂纹里都嵌着未洗净的稻壳碎屑。

“山长,这碑该叫‘功柱’吧?” 有学子凑上前来。年轻的声音带着未经世事的清脆,惊飞了檐下避雨的麻雀。

赵普头也不抬,不耐烦地挥手驱赶:“是‘砥柱’!” 他缓缓起身,捶打着发麻的老腰。二十年军旅生涯留下的旧伤,在阴雨天总会发作。浑浊的目光落在新刻的名字上,似是自语又似告诫:“得让后生们知道,苏进赴岭南时,行囊里装的不是圣贤书,是军舆司的《瘴气图》。那图边角都被汗水泡烂了……”

说着,他从染满墨渍的旧袍内袋掏出一卷皱巴巴的疏文。粗糙的草纸上还粘着稻壳,字迹却力透纸背:“上月琼州大疫,他教农户把艾草混进稻种,烧荒时连沟渠都熏了三遍。你们吃的‘岭南早稻’,就是他用军工坊改制的犁头,在红土地里开垦出来的!” 疏文边角还留着火烧的焦痕,那是去年平定匪患时,苏进贴身藏在胸口的救命符。

廊下立柱后,两道身影悄然伫立。柴熙诲身着玄色常服,修长手指轻抚廊柱刻痕,对身旁的陈恪低语:“令尊当年绘制《总纲》时,恐怕也想不到,‘实务’二字竟能让农博士在琼州蛮荒之地播下稻种。” 他的声音低沉如古埙,带着历经世事的沧桑。

陈恪未答,目光死死盯着赵普那沾满红泥的手 —— 那抹暗红,仿佛是无数务实者留下的印记。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握着自己的手,掌心也是这般粗糙而温热,上面的茧子是翻阅千卷典籍磨出来的。

二、演武场

军学演武场沙尘漫天,张焕猛地勒住战马,令旗如刀劈下:“冲!” 三百重骑如铁灰色洪流奔涌而出,马蹄声震得远处山峦都在颤抖。马鞍侧的 “三叠弩匣” 却突然发出 “咔嗒” 异响,惊起一群盘旋的秃鹫。

一名新兵的弩机卡壳了。年轻人的脸色瞬间煞白,汗水顺着头盔缝隙滴落在甲胄上。

“废物!” 张焕暴喝,催马疾驰而至。他扯下弩匣盖子,戴着铁护手的手指重重敲击机括:“政学那帮书生懂什么抛物线!得配军工司三号弹簧!弦拉这么紧,是想同归于尽?” 唾沫混着沙尘,在新兵甲胄上凝成泥痂。他的声音在演武场上回荡,惊起一群栖息在城墙上的乌鸦。

军器监主簿抱着测算表气喘吁吁跑来:“将军!第八代连弩试射超百步!但政学算科说逆风天仰角需调高……” 他的官袍被汗水浸透,发冠歪斜,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

“调什么!” 张焕正要发作,却瞥见主簿怀中名册。他眼神骤变 —— 最末一页,朱笔圈着 “柴铭” 二字,军功栏写着:“为护商船,独引倭寇入雷阵”。字迹旁还盖着枢密院鲜红的印章,墨迹未干。

他粗糙的手指反复摩挲字迹,甲胄缝隙渗出的汗水晕开了墨痕:“这是柴荣曾孙吧?上月还抢着扛火药桶……” 声音突然变得沙哑,仿佛被风沙堵住了喉咙。

将台之上,陈恪看着张焕收起名册,远处卡壳的弩机仍在震颤。他望向案几上父亲留下的《军器录》,扉页朱砂字迹赫然在目:“军魂无姓,唯战而已。” 泛黄纸页被风吹起,掠过青砖上的暗红血痕 —— 那是今早试弩留下的印记,旁边还散落着几枚折断的弩箭。

三、军工坊

腊月的太行铁城,夜幕深沉。北风卷着雪粒子砸在军工坊的铁皮屋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工坊内炉火熊熊,将天空染成暗红色,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