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61章 紫宸登基建燕祚,顺阳软禁留君恩

第461章 紫宸登基建燕祚,顺阳软禁留君恩(2 / 2)

内侍走后,柴宗训走到窗前,望着殿外的梧桐树。春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极了他小时候,先帝柴荣抱着他在御花园里听蝉鸣的声音。那时先帝说 “宗训要记住,江山是用来护百姓的,不是用来争权的”,可他终究没能守住先帝的教诲,也没能守住这江山。

“父皇,孩儿不孝。” 柴宗训轻声呢喃,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窗台上的尘土里,晕开一小片湿痕。

四、恩诏安民:免税三年定民心

紫宸殿内,柴熙诲看着内侍带回的回执,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他知道,柴宗训只要安分,就能成为他 “仁君” 的象征 —— 连前朝皇帝都能善待,百姓自然会相信他这个新君。

“传朕第二道旨意。” 柴熙诲的声音再次响起,“江都及周边五州,免百姓三年赋税;河北、燕云之地,免五年赋税。凡在幽州之战中阵亡将士的家属,每月由官府发放米二石、钱一贯,直至子女成年。”

这道恩诏一出,殿内的百官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五代以来,皇帝登基多是加征赋税,像柴熙诲这样大规模免税的,还是头一次。窦仪忍不住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免税三年,恐国库空虚,影响军备……”

“军备固然重要,民心更重要。” 柴熙诲打断他,目光扫过殿外,“朕在幽州见过太多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在乎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安稳过日子。免三年赋税,能让他们喘口气,也能让他们知道,燕朝与周室不同,燕朝是真的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恩诏很快传遍金陵城。城南的粮市上,小贩们最先得知消息,立刻把米价降了下来,高喊着 “燕朝万岁,免税三年”;城西的纺织坊里,织工们停下手中的活计,互相转告这个好消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街头巷尾的百姓,从最初对 “政变” 的微词,渐渐变成了对新朝的期待。

“听说新皇帝要免三年税,咱们今年不用愁粮食了!”

“可不是嘛,前几年契丹来的时候,咱们连饭都吃不饱,现在新皇帝斩了辽王,又免了税,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之前还觉得新皇帝是抢了前朝的江山,现在看来,只要能让咱们安稳,谁当皇帝都一样!”

百姓们的议论声传到柴熙诲的耳中时,他正站在紫宸殿的了望塔上,看着金陵城的烟火气。阳光洒在他身上,龙袍上的十二章纹熠熠生辉,他知道,民心这一关,他算是过了。

五、太傅观局:孤臣闭目叹兴亡

政学的软禁已经解除,陈琅却没有离开,依旧住在之前的后堂。他坐在窗前,听着宫外传来的 “燕朝万岁” 的呼声,手中握着那本泛黄的《贞观政要》,书页停在 “民为邦本” 篇。

一名幸存的政学学员匆匆赶来,跪在陈琅面前,声音带着哭腔:“先生,陛下…… 不,前周陛下被软禁在顺阳殿,新皇帝免了三年赋税,百姓们都接受新朝了……”

陈琅缓缓抬起头,眼中没有愤怒,也没有悲伤,只有一种深深的疲惫。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建政学,培养学员,想以文制衡武,想让大周延续下去,可终究没能挡住柴熙诲这头猛虎。如今新朝建立,百姓接受,他这个前朝太傅,反倒成了多余的人。

“百姓能安稳就好。” 陈琅轻声道,声音与柴宗训如出一辙,“不管是周还是燕,只要能让百姓不受战乱之苦,能让孩童有饭吃、有书读,就是好朝代。” 他抬手将《贞观政要》合上,放在案上,“你去告诉其他学员,别再想着复国,好好活下去,若是有机会,就去地方为官,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学员含泪点头,起身离去。陈琅望着窗外的天空,夕阳已经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极了幽州战场上的血色。他知道,大周已经落幕,燕朝刚刚开始,未来会怎样,没人知道。但他希望,柴熙诲能记住今日的承诺,能真的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别让这新朝,再重蹈周室的覆辙。

紫宸殿内,柴熙诲正对着燕云地图,与曹元显、杨延贵等将领商议军务。“燕云刚定,契丹虽元气大伤,却仍有反扑之力,需派重兵驻守。” 柴熙诲的手指点在幽州的位置,“曹元显率丙字军驻守幽州,杨延贵率甲字军回江都,负责京城防务。”

将领们齐声应道:“遵旨!”

柴熙诲看着地图,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他知道,登基只是第一步,他要的不仅是燕云,更是整个中原,甚至是更远的地方。燕朝的旗帜,终将插在更多的土地上,而他这个燕太祖,也将成为比柴荣更伟大的君主。

夜色渐深,金陵城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着紫宸殿的轮廓。新朝的第一个夜晚,平静而祥和,只有顺阳殿的那盏孤灯,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落寞,像是在无声地哀悼着一个王朝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