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进重重叩首,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闷响:“陛下!甲字军远在黄河防宋,边军被截断,护驾军战力不足。若强行抵抗,金陵恐将不保!退守淮河,实乃无奈之举啊!”
殿内陷入死寂,唯有柴宗训沉重的喘息声回荡。他想起登基时 “仁政爱民” 的誓言,想起陈琅教导的 “民为邦本”,此刻却如此苍白无力。开仓放粮挡不住杀戮,安抚流民止不住战火,他终于明白,没有强大武力支撑,再美好的仁政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四、边军困局:杨业力战失联络,燕云防线终崩溃
河北战场上,杨业率边军星夜驰援邢州,却在山谷中陷入重围。韩德让两万铁骑早已设下埋伏,随着一声令下,箭矢如暴雨倾泻而下。边军将士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响彻山谷。
“随我杀出去!” 杨业长枪横扫,接连挑飞数名契丹骑兵。儿子杨延昭率三百精锐死死护在父亲身旁,身上血透征袍仍拼死搏杀:“父亲!我们往南撤,去相州汇合!”
杨业点头,率残军奋力突围。然而契丹骑兵穷追不舍,边军被分割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混战中,杨业与儿子失散,身边仅余数十亲兵。他们躲进山洞,听着洞外此起彼伏的马蹄声,绝望笼罩心头。
“将军,我们还能活着回去吗?” 一名亲兵哽咽着问。
杨业凝视着洞外夜空,目光如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放弃!燕云是大周的疆土,河北是大周的子民,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这片土地!” 他握紧长枪,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可他并不知道,燕云防线早已分崩离析。幽州守军得知邢州、赵州失陷,又与主帅失去联络,军心大乱。在契丹铁骑的轮番攻击下,最终开城投降。杨业苦心经营的防线,就此土崩瓦解。
五、危局初显:胡尘逼近金陵城,天子初醒识兵戈
九月初五,相州沦陷的战报传入金陵。紫宸殿内,柴宗训瘫坐在龙椅上,脸色惨白如纸。看着殿外涌入的流民,听着 “退守淮河” 的提议,他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陈琅 “文武相济” 的教诲、政学学员 “护鼎” 的誓言犹在耳畔,可如今政学未成气候,文官束手无策,武将各怀心思,他这个皇帝竟如此狼狈。
“陛下,陈太傅求见!” 内侍的通报打破死寂。
柴宗训猛然抬头,眼中燃起希望:“快宣!”
陈琅一袭素色锦袍踏入殿中,鬓角白发又添几缕,神色却依旧沉稳:“陛下,契丹虽来势汹汹,却也有致命弱点。孤军深入,粮草难继,若派奇兵截断粮道,再联合杨业残部,或可扭转战局。”
柴宗训愧疚地看着陈琅:“义父,朕只知施仁政,却忽视了武备,才落得如此下场……”
“陛下不必自责。” 陈琅温声道,“仁政为立国之本,武力乃护国之盾。如今醒悟,为时未晚。当务之急,是整合兵力,稳定人心,再图反击。”
柴宗训重重点头,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他深知,这场危机不仅关乎大周存亡,更是对他的严峻考验。唯有在仁政与武力间找到平衡,才能守住祖宗基业,护住天下苍生。
此刻,相州城头的耶律贤望着南方,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传令全军,休整三日,继续南下!” 他的声音冰冷而坚定,“朕要亲手踏破金陵,将大周江山纳入大契丹版图!”
马蹄声再次响起,向着金陵方向滚滚而去。一场决定国运的生死之战,已然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