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17章 汴梁浮华藏朽壤,齐府家宴叙温情

第417章 汴梁浮华藏朽壤,齐府家宴叙温情(2 / 2)

符清漪笑着起身:“王先生客气了,快坐,刚上的鲈鱼还热着。”

王侁坐下后,拿起筷子,却先说起正事:“先生,军学的学员们最近都在说,咱们大周的显通钞比宋钱值钱,连赵宋的士兵都在换 —— 这正是当年先父说的‘货币胜兵戈’啊!学生今日来,是想跟先生请教,收网的时候,军学能不能派些学员去河北,协助朝市司稳定粮价,安抚百姓。”

陈琅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你父亲若在,定会为你骄傲。收网时,正需要懂经世济民之术的人去河北,就交给你们军学了。”

王侁大喜,端起酒杯敬陈琅:“谢先生信任!学生定不辱命,不让先父的理念蒙羞。”

饭厅里的烛火更暖了,陈衍的咿呀学语、陈恪的分析、王侁的敬杯、符清漪的浅笑,交织成一幅温馨的家宴图,与汴梁的浮华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金陵定策:密议收网待冬来,储君请战遭驳回

次日清晨,紫宸殿的密议室内,陈琅正对着柴宗训展开河北舆图。“陛下,下月入夏,赵宋的粮食库存最多撑到十月,百姓没粮会逃荒,禁军没粮会哗变 —— 咱们的收网时机,就在十月。”

他指着舆图上的沧州、德州:“现在朝市司已从河北收了三十万石粮,足够李重进将军的大军支撑到冬天;显通钞在赵宋境内流通已达七成,宋钱贬值五成,禁军军饷用宋钱发,士兵们早就不满;再加上杨业、潘美在燕云、山东施压,曹彬的骑兵已不敢轻易袭扰粮道 —— 赵宋,就差最后一根稻草了。”

柴宗训看着舆图,眼中满是振奋:“齐王的意思是,十月不用打仗,赵宋就会自己乱?”

“正是。” 陈琅点头,“到时候,咱们只需派甲字军北上,接收河北的城池,安抚百姓,汴梁不攻自破。”

而此时的慈宁宫,柴熙诲正跪在符后面前,声音带着急切:“母后,现在赵宋的禁军都在囤显通钞,无心打仗,正是袭沧州的好时机!臣弟愿率甲字军北上,十日之内拿下沧州,为北伐打开通路!”

符后放下手中的佛经,叹了口气:“熙诲,你义父(陈琅)已有计策,十月便可收网,何必再让将士流血?甲字军是大周的精锐,不能轻易损耗。”

“可那是商贾的计策,不是堂堂之师的做法!” 柴熙诲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甘,“母后,难道您也觉得,靠显通钞、靠粮商,比靠甲字军的刀枪更光彩吗?”

符后摇头,语气带着严肃:“熙诲,打仗不是赌气。你义父的计策,能让最少的人送死,能让河北的百姓少受战乱之苦,这才是大周的仁政。听你义父的,再等等,十月自有分晓。”

柴熙诲还想争辩,却被符后挥手打断:“好了,此事不必再议,你退下吧。”

柴熙诲咬着牙,躬身行礼,转身离开慈宁宫时,眼中的怒火几乎要烧出来。他走到宫门外,望着齐王府的方向,心中暗暗发誓:就算十月赵宋乱了,他也要率甲字军北上,打一场光明正大的胜仗,让所有人知道,大周的天下,不是靠商贾换来的,是靠将士的刀枪拼来的。

汴梁黑市暗流涌动,显通钞价如脱缰野马般节节攀升;齐王府书房烛火摇曳,陈琅指尖反复摩挲粮运账册,将每个数字都刻进眼底;慈宁宫阶前寒风凛冽,柴熙诲怒容未消,袍角在风中猎猎作响。

南北两朝,恰似阴阳两面。一边是金玉其外的虚假繁荣,内里早已腐朽不堪;一边是家宴温情下的筹谋布局,暗流在平静水面下汹涌。十月的寒风裹挟着肃杀之气,一场无需刀剑的 “收网” 之战,正悄无声息地拉开帷幕。柴熙诲毕生追寻的 “刀枪荣耀”,也即将在这场无声较量的终局,迎来最为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