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16章 贸易毒酒解燃眉,粮运暗补定前线

第416章 贸易毒酒解燃眉,粮运暗补定前线(2 / 2)

士兵们吓得不敢说话,商人也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连称 “不敢了”。柴熙诲看着地上的显通钞,心中泛起疑云 —— 南朝商队只收粮、不卖粮,已从河北收走十万石粮,这明显是个反常的举动。若是单纯为了牟利,为何不进行双向贸易?而且陈琅身为齐王,不可能不清楚此举对己方后勤的潜在威胁。

他下意识摩挲着腰间的佩剑,突然想起军情司密报里的细节:商队运输路线刻意避开楚军常规巡查,夜间行动频次远超以往。联想到陈恪此前隐晦提及的 “前线缺粮”,一个更可怕的猜想涌上心头 —— 陈琅或许在用显通钞构建地下粮道,表面上是收购赵宋粮食,实则通过隐秘渠道将半数粮草输送回赵宋,既稳固了与赵宋的暗通款曲,又能借 “缺粮” 之名向朝廷索要更多物资。

“传我令,军学内,凡持有显通钞者,一律没收;凡与南朝商人交易者,军法处置!” 柴熙诲猛地抽出佩剑,剑锋直指天际。

命令传下,军学内瞬间掀起搜缴显通钞的风潮。陈恪站在一旁,看着柴熙诲愤怒的背影,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他当然知道陈琅收粮的真实意图 —— 所谓 “补前线缺口” 不过是幌子,真正目的是维持与赵宋的微妙平衡,确保在楚军与赵军的对峙中掌握主动权。但这个真相一旦说破,不仅会引发朝堂震动,更可能让陈琅多年布局毁于一旦。

“恪弟,你怎么看?” 柴熙诲转头问陈恪,眼中满是质问,“陈琅只收粮、不卖粮,还让显通钞在河北流通,是不是在‘资敌’?是不是想靠赵宋的粮食,养肥自己的势力?”

陈恪躬身道:“兄长,齐王此举,或许是为补前线缺口。李重进将军那边粮尽,若能收赵宋的粮,便能解前线之困。” 他故意将语气放得诚恳,却在袖中暗暗攥紧了拳头。

“解困?” 柴熙诲冷笑一声,剑鞘重重砸在地上,发出闷响,“他收了十万石粮,只运五万石去前线,剩下的五万石藏在哪里?你当我查不出来?这五万石粮,分明是要作为与赵宋谈判的筹码!”

陈恪还想辩解,却被柴熙诲打断:“不用多说,我已派人去查楚州的粮仓,若真有私藏粮食,我定要在皇兄面前,揭穿他的真面目!” 话音未落,柴熙诲已转身离去,靴底碾碎地上糖糕的声音,混着远处传来的突火弩轰鸣,在训练场上空久久回荡。

四、南北对照:银入国库粮外流,暗运粮草定军心

汴梁的国库内,户部官员正清点着新收的税银 —— 开放贸易两月,国库增收十万两银,军饷暂解,赵光义难得露出笑容,对着赵普道:“看来开放贸易,也不是坏事。”

赵普却笑不出来,他刚收到密报 —— 河北民间粮价已涨至平日五倍,百姓们买不起粮,开始往南朝逃荒;曹彬麾下的禁军,已有数百人卖军粮换显通钞,被抓后竟说 “显通钞能买江南丝绸,比军饷管用”。

“陛下,” 赵普躬身道,“河北粮价暴涨,百姓逃荒,禁军卖军粮 —— 再这样下去,不用周军来打,河北就先乱了。”

赵光义的笑容瞬间僵住,沉默良久,才低声道:“再撑一月,等周军粮尽,咱们就关闭贸易,率军反击。”

而此时的濠州大营,李重进正看着运粮队送来的两万石粮食,眼中满是激动。士兵们围着粮车,欢呼雀跃,之前因缺粮而低落的士气,瞬间高涨起来。“传我令,今日加餐,让将士们饱餐一顿!” 李重进的声音带着喜悦,“告诉齐王,多谢他送来的粮草,有了这些粮,咱们定能守住濠州,等着北伐的号令!”

粮车旁,朝市司的押运官悄悄对李重进的副将道:“齐王有令,后续还有三万石粮会送来,让李将军安心守城,不用急着进攻 —— 等赵宋缺粮乱了,再北伐不迟。”

副将点头应下,望着远处的赵宋军营,心中清楚 —— 这场北伐,胜负的关键,早已不是战场的刀枪,而是那源源不断流入南朝的粮食,和那在赵宋境内流通的显通钞。

夜色渐深,汴梁的国库亮着灯,赵普看着账上的宋钱,眉头紧锁;金陵的齐王府亮着灯,陈琅看着粮运回报,眼神坚定;青龙山的军学亮着灯,柴熙诲看着没收的显通钞,怒火中烧。南北两朝,三种心境,却都被这场经济暗战紧紧缠绕 —— 赵普饮下的毒酒,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酿出最惨烈的后果;而柴熙诲心中的误解,也终将在这场暗战的尽头,迎来最后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