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391章 朝堂分野显裂痕,慈宁偶遇酿尴尬

第391章 朝堂分野显裂痕,慈宁偶遇酿尴尬(2 / 2)

“不必。” 陈琅摇头,“截了反而落人口实,说中枢打压储君。你只需盯着,看还有哪些藩镇动作,他们与荣王的往来,每一笔都要记清楚。”

三、慈宁密谈:宰执忧内斗,兄弟撞正着

二月初十,雨停了,却更冷。陈琅揣着两本奏疏,去了慈宁宫 —— 一本是朝堂文武争执的记录,一本是藩镇示好的密报,他想和符太后商议,如何才能弥合分歧,不让南周陷入内斗。

符太后正在窗前绣寿字,绷架上的红绸已绣了大半,见陈琅来,忙放下针线,命宫女奉茶:“齐王今日来,是为朝堂的事吧?” 她虽居深宫,却也听闻了紫宸殿的争执。

陈琅将奏疏递过去,声音压得很低:“太后,如今文官捧陛下,武将挺荣王,藩镇又在暗中向荣王示好,再这么下去,朝堂会分成两派,一旦有事,怕是要内斗。” 他指着密报上的 “陈洪进献火器图”,“藩镇送的不是良策,是祸根 —— 荣王年轻,容易觉得这是‘人心所向’,可他没看清,这些人是在利用他。”

符太后翻着奏疏,眉头越皱越紧。她放下奏疏时,指尖有些发颤:“哀家也看出来了,前日宗训来,说熙诲练兵太苛,兄弟俩话不投机;昨日熙诲来,说宗训太仁柔,挡着北伐的路。哀家夹在中间,也不知该劝谁。” 她叹了口气,“当年世宗爷在时,文武一心,哪有这般乱象?”

“所以需太后出面,” 陈琅道,“陛下那边,要劝他多听武将的武备之见;荣王那边,要提醒他‘仁政是根基’,不可只重练兵。藩镇那边,需由中枢出面承接他们的‘良策’,把火器、战船的事收归军器局,不让荣王独自掌控,这样才能平衡。”

正说着,殿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还伴着说话声 —— 是柴宗训和柴熙诲。

柴宗训是来给符太后送新采的梅花,刚走到殿门口;柴熙诲是来送甲字营的训练记录,也刚到。两人撞见时,都愣了一下,随即听见殿内陈琅的声音,提到 “荣王”“制衡”,柴熙诲的脚步顿住,柴宗训也面露尴尬。

宫女刚要通报,陈琅和符太后已从殿内出来。四目相对,空气瞬间僵住 —— 陈琅手里还攥着那本写着藩镇示好的密报,符太后的绣针还别在红绸上,柴熙诲的目光落在密报上,柴宗训则看着母亲紧绷的脸。

“皇兄?” 柴熙诲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试探,“你也来见母后?”

柴宗训点头,手里的梅花枝有些发颤:“是…… 送些梅花。” 他没提听见了密谈,却也没敢看陈琅。

符太后连忙打圆场:“外面冷,快进来。” 可语气里的不自然,谁都听得出来。

陈琅将密报悄悄藏在袖中,对着两兄弟躬身行礼,声音比平时更淡:“臣还有事,先告退。” 说罢,不等回应,便转身离开,靴底踏过庭院的石板,竟有些仓促。

柴熙诲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眼符太后,没再追问,却将训练记录递过去时,指尖不经意擦过太后的手 —— 他能感觉到,太后的手在凉。

柴宗训站在一旁,看着弟弟和母亲,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知道,刚才那短短一瞬的尴尬,不是偶然 —— 朝堂的分歧、兄弟的隔阂、中枢的制衡,已经像一张网,悄悄把所有人都缠在里面,解不开,也挣不脱。

慈宁宫的梅花很香,却压不住弥漫在空气里的沉闷。符太后看着两个儿子,一个仁厚却犹豫,一个锐利却执拗,忽然想起世宗柴荣当年的话:“乱世里,仁与勇,少一样都不行,可太偏一样,也不行。” 她轻轻叹了口气,却不知道,这声叹息里,藏着南周未来多少难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