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388章 甲字营笔墨交锋,齐王府夜谈藏机

第388章 甲字营笔墨交锋,齐王府夜谈藏机(2 / 2)

曹元显的处境却愈发艰难。

首日交卷,郭守文批语仅二字:“再思。” 无他,皆因策论空泛,未及水师建设之根本。

次日,他补充 “战船需配火器”,却未言明火器如何适配战船、如何解决受潮问题,郭守文批道:“空泛,无实操。”

第三日,他提及 “需设海防了望塔”,却未说清了望塔选址、信号传递之法,批语仍为:“略有改进,然未及根本。”

三日落榜,曹元显焦灼难掩,在校场角落徘徊。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从无畏惧,此刻却被一纸策论难住,眼眶微红。最终,他硬着头皮寻到柴熙诲,躬身道:“殿下,末将愚钝,水师之事虽有见闻,却不知如何落笔为策,还望殿下点拨。”

柴熙诲引他至校场边的舆图前,以树枝为笔,在图上圈出盐官、杭州等海口:“你不必想‘水师该如何强’,只需想你在盐官抗海盗时的经历 —— 当时我们缺什么?缺懂水的人,缺能在近海灵活作战的船,缺提前预警的法子。将这些经历转化为方略:募渔民入伍,既补兵源,又得向导;改商船为战船,商船熟悉近海,加装木板、开炮孔便可应急;沿海设了望塔,以烟火为信号,可提前知敌来犯。这些都是你亲历的,写出来便是实策。”

曹元显盯着舆图上的圈点,猛然顿悟:“末将明白了!当时在盐官,若不是渔民告知浅滩位置,我们根本烧不了海盗的船!这些事,便是水师建设的根本!”

四、铁汉执笔:五日苦熬终合格,校场振臂释焦灼

第四日、第五日,曹元显埋首案前,将盐官抗海盗的经历逐条梳理,再对应水师建设:“募沿海渔民为水师兵,渔民识潮汐、知暗礁,可作向导;将闲置商船改造为战船,商船吃水浅、转向灵,加装铁皮护舷、侧开炮孔,可御敌、可作战;沿海要害处设了望塔,十里一塔,以‘一烟示警、二烟示敌近、三烟示敌攻’为号,可提前备战……” 虽辞藻质朴,却句句源于实操。

第六日傍晚,他呈上策论。李重进与韩令坤传阅后,李重进叹道:“虽无荣王的远略,却字字皆是干货!他说的‘改商船为战船’,当年先帝征南唐时便用过,效果甚佳,可见是真懂实操,非空谈之辈。” 韩令坤亦道:“海防了望塔的信号之法,简单实用,便于推行,比那些动辄要建‘千里预警网’的虚策强多了。”

郭守文提笔,批下:“堪堪及格。”

消息传至校场,曹元显正练刀,闻言猛地收刀,振臂三呼,声震校场,树上积雪簌簌而落。众将皆笑,却无一人轻视 —— 他们皆知,这三声呼喊,是武人突破自身局限的释然,亦是对 “谋战” 二字的全新认知。

五、书房夜谈:宰执教诲藏深意,储君眸底隐锋芒

文试落幕当晚,柴熙诲被召至齐王府书房。

书房内烛火如豆,案上堆着甲字营的考卷与江淮水师旧档,陈琅身着玄色便袍,立于舆图前,目光落在东海一带:“坐。” 待柴熙诲落座,他开口问道:“你可知,孤为何要设此文试?”

柴熙诲沉吟片刻,起身躬身:“义父是想让甲字营明白,为将者,需能战,更需能谋。甲字营乃大周锐旅,他日或将担北伐之责、守江海之任,若只懂冲锋,不懂筹谋,轻则损兵折将,重则误国误民。文试非为考较笔墨,乃为筛选能担大任的栋梁。”

陈琅颔首,拿起柴熙诲的策论,指尖点在 “远洋舰队” 一段:“你有远略,这很好。但孤要你记住,水师也好,甲字营也罢,皆是大周社稷的利器。利器需有鞘,鞘便是‘大周根本’—— 建水师是为护海贸、安民生,复旧都是为救黎庶、归一统,而非为争权夺利、逞一己之强。”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如夜:“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靠的便是‘兵强’,却忘了‘政通’,如今赵宋虽强,却因重武轻文、苛待百姓,已现乱象。你若只重武力,不重民生、不重朝堂制衡,即便甲字营再强,也终将重蹈覆辙。”

柴熙诲垂首,声音恭敬:“孩儿谨记义父教诲,不敢忘‘武力服务于社稷’之理。”

待他退出书房,夜色已深,风雪漫天。他抬头望向军学方向,灯火通明处,是甲字营将士在整理火器、推演阵法。眸中的恭顺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复杂的光 —— 有对 “远洋舰队” 方略的执念,亦有对 “朝堂制衡” 的隐忍。他清楚,陈琅的教诲既是期许,亦是警示,而甲字营这把利刃,终将在他手中,指向更远的天地。

文试已过,但宰执布局下的军政考验,才刚刚开始。江淮水师的蓝图已画,甲字营的淬炼未停,南周与赵宋的博弈,正从江海之畔,悄然向更深层的权谋战场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