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敢死破阵:银枪斩将惊敌胆,联军合力退辽骑
杨延昭早已挑选好三百名死士,皆是身经百战的锐卒,此刻正握着短刀、背着盾牌,在侧门后待命。城门被破的瞬间,他拔出腰间的弯刀,高声呐喊:“弟兄们!随我杀出去,把契丹狗赶回去!”
三百人如离弦之箭,从侧门冲出,直扑契丹兵的侧翼。杨延昭一马当先,弯刀劈砍间,连杀三名契丹兵,银枪更是如毒蛇出洞,专挑契丹兵的咽喉刺去。他目光锁定人群中一个身着紫甲的将领 —— 那是耶律沙的副将耶律莫,正指挥士兵扩大突破口。
“耶律莫!拿命来!” 杨延昭策马冲去,耶律莫刚要举刀格挡,却见杨延昭突然俯身,长枪从马腹下穿出,狠狠刺穿了他的小腹。耶律莫睁大眼睛,倒在马下,鲜血溅满了杨延昭的甲胄。
“副将死了!” 契丹兵见主将被杀,顿时乱了阵脚。潘美趁机下令:“城内列阵的士兵,从正面出击!城头士兵,用床弩射杀溃兵!” 山东兵与幽州兵前后夹击,契丹兵腹背受敌,死伤惨重。
耶律沙看着阵脚大乱的士兵,又望着城头不断射来的弩箭,知道今日再难破城,只得咬牙下令:“撤!撤军!” 契丹兵如丧家之犬,纷纷朝着大营逃窜,联军趁势掩杀,一直追到契丹大营外才停下。
此役,联军斩杀契丹兵两万余人,缴获战马千余匹、撞车五辆,更斩杀了耶律沙的副将耶律莫,彻底守住了古北口。夕阳西下时,杨业从城西赶来,看到潘美与杨延昭并肩站在城门上,眼中满是欣慰:“潘将军来得及时,不然这古北口,真要丢了。”
潘美笑着摇头:“代国公率军死守多日,才给了某驰援的机会。如今古北口稳住,燕云的门户便守住了,也能给寿州的太宰减轻压力。” 他当即让人写下战报,快马送往金陵,字里行间满是振奋 —— 北线的危局,终于解了。
四、寿州定策:两翼安稳军心定,剑指中原待决战
四月初十,寿州城头的风带着黄河的水汽,陈琅正望着远处的练兵场,李重进正率军演练霹雳炮的齐射,炮声在旷野中回荡。一名驿卒策马奔来,翻身下马时差点摔倒,手中高举着战报:“太宰!北线捷报!潘美将军与杨业将军合力,在古北口大败契丹,斩敌两万,守住了燕云门户!”
陈琅接过战报,手指抚过 “斩敌两万”“古北口安” 等字句,紧绷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他抬头望向身边的亲兵,声音沉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力量:“秦凤有张永德稳住渭水,燕云有潘美、杨业守住古北口 —— 如今两翼皆稳,赵普借外敌拖垮我盟友的算盘,算是落空了。”
亲兵连忙道:“太宰英明!两翼安稳,我军便能集中兵力,对付赵匡胤的主力了!”
“不错。” 陈琅走到城头的舆图前,指尖点在黄河渡口的位置,“赵匡胤的十八万主力,如今已在黄河南岸集结,想来是想趁我两翼未稳时攻寿州。如今咱们没了后顾之忧,正好以逸待劳,让他尝尝咱们江南火器的厉害。”
他转身对传令兵道:“传我令!命军器营加快霹雳炮、神臂弩的打造,务必在十日内再送五百架霹雳炮、三万支神臂弩到寿州前线;让李重进将军调整部署,将主力集中在黄河渡口,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备好火油、滚石,等着赵匡胤来攻!”
传令兵领命而去,陈琅再次望向北方,目光深邃。东西两线的捷报,不仅稳住了军心,更让江南的北伐计划有了坚实的基础。他想起军器营里那两个 “小天才”,想起远在金陵的符清漪和孩子们,想起牺牲的老茶和军情司弟兄 —— 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复兴大周,更是为了让这些牵挂的人,能早日过上安稳日子。
寿州的夕阳,将陈琅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城墙上 “大周太宰” 的旗帜上。远处的黄河水滚滚东流,一如即将到来的决战 —— 赵匡胤的主力已在对岸虎视眈眈,而江南的大军,也已做好了准备,只待一声令下,便要跨河北上,直捣汴梁,终结这场席卷中原的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