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城内,曹延禄刚宣布改用崇德纪年,街头就响起了锣鼓声。百姓们自发组织了社火队,踩高跷的扮成世宗柴荣,舞狮子的举着 “讨赵” 横幅,连西域来的胡商都跟着欢呼 —— 他们常年与凉州贸易,赵宋苛征的 “商税” 压得人喘不过气,如今曹延禄归附江南,往后贸易再无重税,自然真心拥戴。
蜀地成都府的锦江岸边,更是人山人海。张永德率水师操练时,百姓们沿着江岸排了数里,有的送粮,有的送布,还有织妇们连夜织的 “崇德” 旗帜,挂满了江岸的柳树。水师战船驶过,百姓们便跟着跑,高呼 “顺江而下,讨灭赵贼!” 有个年轻小伙甚至跳进江里,抓住战船的缆绳:“将军带俺走!俺会划船,能帮着打仗!” 张永德无奈,只能让他上船 —— 这一路,像这样自愿参军的百姓,已有数百人。
藩镇归附时,百姓的热情更甚。福建陈洪进的贡礼刚出发,泉州百姓就自发在码头摆了香案,祝祷 “大军早日北伐,复我大周”;荆南高保勖上缴私吞的盐税时,江陵城的百姓提着酒肉,送到榷商使府,说 “以后再也不用交苛捐了,这点东西,感谢太宰,感谢幼帝!”
四、汴京惶乱:纸令难阻,民心背离
汴京皇宫内,赵匡胤看着皇城司送来的密报,气得砸碎了龙纹瓷瓶。密报上写着:“真定府百姓助江南商队传檄,青州书生抄录檄文遍传乡野,幽州百姓送粮助杨业,蜀地民随张永德水师……” 他猛地将密报摔在地上:“反了!反了!传朕令,凡助江南者,一律以通敌论!”
可王仁赡领命去查时,却处处碰壁。在汴京街头,他带人抓了个贴檄文的老汉,刚要押走,围上来的百姓竟挡住去路:“老汉犯了什么罪?不过是贴个诏书!” 巡兵要动手,人群中突然冲出几个汉子,与巡兵扭打在一起,老汉趁机溜走。王仁赡气得发抖,却不敢硬来 —— 百姓越聚越多,再闹下去,怕是要激起民变。
更让赵匡胤心惊的是,连宫中内侍都在私下传抄改元诏。有个小太监给赵匡胤送茶时,茶杯底竟沾着 “崇德” 二字的墨迹,被发现后,小太监哭着说:“陛下,奴婢家乡在郓州,家里人来信说,江南的税比赵宋轻一半,百姓都盼着大周回来……” 赵匡胤气得当场将茶杯摔在小太监身上,却再也不敢深究 —— 他知道,连身边的人都心向江南,这宫城,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赵光义得知消息,坐在晋王府里焦躁不安。心腹递来的密报上,写着 “石守信联络殿前司旧部,却遭士兵冷遇,有士兵说‘不愿再为篡逆者卖命’”。“民心都没了,还怎么争皇位?” 赵光义猛地将密报扔在地上,却突然想起什么,对心腹道:“快!派人去淮南找曹翰,让他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挡住李重进!若江南大军过了淮河,咱们就全完了!”
可他不知道,曹翰的军营里,早已人心涣散。有个从真定府来的士兵,偷偷给战友们看家乡送来的檄文,说 “家里人都盼着大周来,咱们别再替赵贼卖命了”。士兵们私下议论,连曹翰的心腹都开始动摇 —— 这仗,谁都知道打不赢,因为天下百姓,早已不站在赵宋这边。
五、决战序幕:正统在握,民心为锋
金陵太宰府内,陈琅看着各地送来的奏报,案上堆满了百姓 “请战书”。有江南的佃农,说要 “随大军北上,夺回自家被藩镇强占的田地”;有江北逃难来的书生,愿 “为大军充当向导,指认赵宋粮道”;甚至有西域胡商,主动提出 “愿用驼队为大军运送粮草,不取分文”。
“民心便是最利的锋刃。” 陈琅对范质道,手指在舆图上划过淮南,“李重进在寿州集结时,当地百姓自发为军队修造营寨;林仁肇的水师在濠州泊船,渔民们连夜送来新鲜鱼获 —— 有这样的百姓支持,何愁北伐不胜?”
范质点头,指着一份奏报笑道:“杨业在幽州招募新兵,原计划招五千人,结果来了两万百姓,都是自愿参军的,连兵器都不用官府准备,自己带着锄头镰刀就来了。”
陈琅望向北方,目光深邃。他走到窗前,望着楼下涌动的人潮 —— 百姓们正举着 “崇德” 旗帜,在街上游行,高呼 “北伐复周”。这不是强迫,不是利诱,是发自内心的追随。他转身对传令兵道:“传太宰令,李重进、林仁肇,正月十五,兵发宿州!告诉将士们,他们不是孤军奋战,天下百姓都在等着他们,等着大周的旗帜,重新插在汴京的宫墙上!”
正月十五的月光,洒在金陵太庙的琉璃瓦上,也洒在淮南护驾军的营地里。江南的战鼓擂响时,百姓们点燃了灯笼,从金陵到扬州,从泉州到成都,灯笼连成的光河,顺着大江大河,朝着江北延伸 —— 那是民心的方向,是正统的方向,也是大周复兴的方向。
赵宋的宫墙再高,也挡不住民心所向;赵匡胤的屠刀再利,也斩不断百姓对正统的期盼。崇德改元这一日,不是帝王的独角戏,是天下百姓用呼声、用行动,共同书写的 “周室中兴” 序章 —— 接下来的北伐,便要以民心为锋,以正统为旗,一举荡平赵贼,还天下一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