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346章 风云再起陈桥事,一封檄文传天下

第346章 风云再起陈桥事,一封檄文传天下(2 / 2)

三、宫城惊怒:吐血难阻天下心

汴京皇宫内,赵匡胤刚洗漱完毕,内侍便捧着一份檄文,脸色惨白地跑进来:“陛下!不好了!江南陈琅发了讨逆檄文,贴满了京城,还说…… 还说陛下是国贼!”

赵匡胤一把夺过檄文,目光扫过 “三大罪”,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看到 “炸桥毁证,残杀忠良” 时,他猛地攥紧檄文,指节泛白;读到 “私通契丹” 时,一口鲜血 “噗” 地喷在纸页上,染红了 “国贼” 二字。

“反了!反了!” 赵匡胤捂着胸口,气得浑身发抖,“传朕令!皇城司即刻严查张贴檄文者,格杀勿论!凡私藏、传抄者,连坐三族!”

王仁赡领命而去,可早已晚了 —— 檄文已传遍汴京,百姓们虽不敢公开议论,却在私下里传阅;官员们更是人心惶惶,连赵普、张洵都不敢轻易进言,生怕触怒这位已失了理智的帝王。

探事卒在街头抓了数十名 “疑似张贴者”,却多是无辜百姓,杀了几人后,反而激起更大的民怨。有人在宫墙外扔石头,喊道:“赵匡胤是国贼!还我大周!” 巡城兵赶来镇压,却发现百姓越聚越多,只能狼狈退走。

赵光义得知消息,悄悄召来心腹:“陈琅这檄文,倒是帮了咱们大忙。赵匡胤已成众矢之的,咱们只需再等些时日,便可……” 他话未说完,却见内侍来报,曹翰从淮南送来密信,说 “林仁肇水师已逼近宿州,请求晋王速发援兵”。

赵光义捏着密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 赵匡胤自顾不暇,曹翰又倒向自己,这汴梁的皇位,离他越来越近了。

四、决战序幕:南北烽烟待今朝

广陵巡抚司府中,陈琅摩挲着案头杨业送来的加急密信。信笺上墨迹未干,“赵宋内乱,机不可失” 八字力透纸背,与半月前 “待明年三月十五,风雪为号” 的约定大相径庭。

“局势瞬息万变。” 陈琅将密信推给李重进、林仁肇,烛火映得江南州县 “百姓请战” 的文书层层叠影,杨业、张永德、曹延禄的 “待命” 密信压在正中,河北、山东藩镇 “观望” 的消息在侧,“赵光义遇刺,汴京大乱。可新募的六万团结兵尚不能形成战力,若此时不动,单靠四万淮南精锐,难敌十万殿前司!”

李重进的甲胄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他捏紧令旗:“太宰,三月之约...”

“战机如流水,岂能刻舟求剑?” 陈琅指尖重重叩击案几,“你率护驾军五万,从寿州北上直取宿州;林仁肇,你率水师三万袭扰汴河漕运。联络杨业从幽州南下,曹延禄、张永德分从秦凤、蜀地东进 —— 五路大军,准备集结出击!”

林仁肇指尖划过腰间佩剑,想起半月前在长江演练时的滔天白浪:“水师已备下火油雷石,今夜便借着残月顺流而下!”

李重进猛然跪地,令旗击地声响彻堂内:“末将定破宿州,以践三月之誓!”

窗外,淮河上的水师战船已升起风帆,护驾军的士兵们正在校场集结,甲胄在晨光下泛着冷光。陈琅走到窗前,望着这支由他一手打造的大军,心中清楚 —— 这场南北决战,不仅是为了光复大周,更是为了终结赵宋的混乱,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家园。

汴京皇宫内,赵匡胤望着被鲜血染红的檄文,终于明白 —— 他篡夺的皇位,终究是建立在谎言与杀戮之上,如今,这谎言被戳破,杀戮的恶果,也该由他自己吞下。

显德十四年腊月三十,除夕。江南的战鼓已擂响,河北的骑兵已备鞍,蜀地的甲士已整队。一封檄文,点燃了天下反赵的烽火;一场决战,即将在江淮之间拉开序幕。大周复兴的希望,正随着这凛冬的寒风,吹向江北的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