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司军营里,崔翰刚查完岗,就被堵在帐中。“崔都虞候,跟我们走一趟吧。” 王仁赡亲自开口,“别想着反抗,你的兵,已经被我们控制了。” 崔翰看着帐外的探事卒,知道反抗无用,只能束手就擒。
一夜之间,三名晋王亲信被抓的消息,悄悄传遍了晋王府。赵光义得知时,正与心腹议事,手中的茶杯 “哐当” 摔在地上:“王仁赡好大的胆子!竟敢抓我的人!”
心腹孙德玄劝道:“殿下,此事定是陛下的意思。咱们得立刻入宫,向陛下求情,不然赵大人他们怕是要遭罪。”
赵光义咬着牙,眼中满是怒意与不甘 ——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抓细作,是赵匡胤在削他的权!可他此刻无兵无势,只能忍下怒火,连夜备车,往皇宫而去。
四、宫闱对峙:兄弟反目,信任尽碎
凌晨的皇宫,灯火通明。赵匡胤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如水。赵光义跪在殿中,声音带着哭腔:“兄长!赵镕、宋琪、崔翰皆是朝中栋梁,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会是江南细作?定是有人伪造名单,挑拨咱们兄弟关系啊!”
“伪造?” 赵匡胤冷笑一声,将名单扔到赵光义面前,“这名单上写得明明白白,他们与江南细作在晋王府后巷密会,每月初一送茶为号 —— 若不是真的,怎会写得如此详细?”
“兄长!” 赵光义捡起名单,急得浑身发抖,“后巷是臣府中下人采买的通道,送茶更是寻常事!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栽赃!您若不信,可去问府中下人,可去查送茶的商贩!”
赵匡胤却不答话,目光死死盯着赵光义 —— 他想起这些年赵光义招揽亲信、私赠曹翰、干涉军政,心中的猜忌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是栽赃,”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们也是你的人,若你平日不结党营私,怎会让人抓住把柄?”
赵光义愣住了 —— 他没想到,赵匡胤竟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泪水从他眼中滑落,却不是委屈,是失望与怨怼:“兄长,臣从未结党营私,只是想帮您打理好朝政…… 如今您竟如此信不过臣?”
赵匡胤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罢了,念在兄弟一场,朕不杀他们。” 他话锋一转,语气更冷,“但从今日起,晋王府所有官员,不得干预军政!赵镕、宋琪、崔翰,革职为民,永不录用!”
赵光义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敢置信。他知道,这道命令,意味着赵匡胤彻底剥夺了他的权力,兄弟间的信任,已碎得再也拼不起来。
五、暗誓夺权:刀光暗藏,风暴将临
离开皇宫时,天已微亮。赵光义坐在马车上,望着窗外冷清的街道,脸色阴沉得可怕。心腹小心翼翼地问:“殿下,咱们就这么认了?”
“认?” 赵光义低声冷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既不仁,休怪我不义。今日他能革我的人,明日就能废我的位 —— 看来这皇位,只能抢了。”
马车驶进晋王府,赵光义立刻召来剩下的亲信:“传我令,秘密联络曹翰,让他加快整军;再去见开封府尹,让他把府衙的兵暗中调给我。”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决绝,“等时机一到,咱们就入宫‘清君侧’,让兄长知道,这汴京城,不是他一个人的!”
此时的静闻轩茶楼,楚无声正看着锐士送来的密报 ——“赵镕等三人革职,晋王府官员不得干政,赵光义私召曹翰”。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端起桌上的冷茶:“赵氏兄弟反目,汴京的天,该变了。”
汴京城的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像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楚无声知道,他的反间计已成功,接下来,便是等着赵氏兄弟自相残杀,而江南的北伐大军,也将在最合适的时机,挥师北上,一举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