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杨家三代守边,受先帝柴荣恩重如山。” 杨业举起酒盏,声音铿锵,“如今赵氏篡权,杀我忠良,某若坐视不管,何颜面见先帝于地下!这杯酒,敬大周,敬先帝,更敬今日盟约 —— 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某王彦超,贵为大周燕国公,也知‘忠君’二字。” 王彦超举起酒盏,眼中满是决绝,“今日与二位结盟,定要护得燕云周全,助陈相公复我大周!若有二心,死于乱箭之下!”
陈琅举起酒盏,望着眼前的两位老将,心中激荡:“陈某不才,愿与二位将军同心协力,困杀赵氏,还大周朗朗乾坤!若违此约,不得好死!”
三盏酒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三人同时饮尽,酒液混着指血,带着一丝腥甜,却让每个人的心中都燃起了火焰。
就在这时,厅外传来急促的战马嘶鸣 —— 是杨业的长子杨延昭来了。杨业掀帘而出,对着廊下的杨延昭沉声道:“明日一早,你率五千轻骑出塞,直奔沧州,按陈相公的计策,烧了赵党的粮囤就撤,别恋战!”
杨延昭躬身领命,声音洪亮:“孩儿遵令!定不辱使命!” 马蹄声远去,杨业回到厅内,脸上满是坚定:“某已传令下去,边军即日起进入备战状态,随时准备响应盟约。”
王彦超突然想起一事,补充道:“某还有一计。某可调燕云的乡勇,让他们伪装成流民,潜入河北各州。就说‘赵氏要征河北重税,每户缴粮三石’,再散布‘契丹要南下,赵氏要弃河北百姓’的流言 —— 民心一乱,赵党的粮道就算没被烧,也难以为继。”
陈琅眼前一亮:“此计甚妙!民心是根本,若河北百姓反赵,赵匡胤就算有百万兵,也会被困在汴京!”
四、图纸相赠:霹雳破甲,共守北门
密谈至深夜,烛火已燃尽了大半。陈琅从怀中摸出一卷油纸包着的图纸,放在案上,缓缓展开 —— 上面画着改良后的床弩,弩臂上特制的卡槽能固定装满火药的陶罐,标注着 “弩臂长一丈二,卡槽深三寸,可填火药陶罐,射程八十步,爆炸时能破三层重甲”。
“这是陈某改良的霹雳炮图纸。” 陈琅指着图纸上的卡槽结构,“之前在陈桥驿用的霹雳炮,只能炸船,这改良后的,可用于陆战,尤其能破契丹的重甲骑兵。杨将军守幽州,最需此物,陈某今日带来,助将军守好大周的北大门。”
杨业俯身看着图纸,眼中满是惊喜。他常年与契丹作战,深知重甲骑兵的厉害,若有这种霹雳炮,居庸关的防务将如虎添翼。“陈相公这份大礼,某替燕云百姓谢过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图纸收好,放进贴身的铠甲内,“某明日就命军器局按图纸打造,不出一月,定能造出百门霹雳炮!”
王彦超也凑过来,看着图纸,笑着说:“有了这霹雳炮,再加上某的边军,契丹就算真敢来,也得掂量掂量!”
陈琅望着窗外的夜色,燕山的轮廓在月光下隐约可见。他知道,今日的盟约,不仅是北地双雄的结盟,更是 “困龙局” 的关键一步 —— 杨业袭粮道,王彦超守居庸,潘美在山东呼应,李重进在淮南施压,再加上江南的护驾军,一张围猎赵匡胤的大网,已在悄然收紧。
“天快亮了。” 杨业走到窗边,望着东方的鱼肚白,“二位,咱们的盟约,从今日起,就落在实处了。”
陈琅点头,心中满是坚定。他想起金陵的符清漪,想起幼帝柴宗训,想起那些为大周牺牲的忠良 —— 苏九算、符彦卿、还有无数不知名的士兵。他们的血,不能白流;大周的江山,不能落入赵氏手中。
厅外的号角声响起,是边军的晨号。三人走出议事厅,望着远处操练的士兵,甲胄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杨业握住陈琅和王彦超的手,声音坚定:“今日盟约,至死方休!”
晨光渐亮,燕山军堡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一场关乎大周存亡的 “困龙之战”,正从这片北地,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