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符清漪点头,从案上取来纸笔,铺在小几上,“姨母教你写个字,好不好?写了这个字,你就会像你父皇一样勇敢。” 她握着柴宗训的小手,蘸了墨,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 “抗” 字 —— 左边的 “扌” 像举起的拳头,右边的 “亢” 像挺直的脊梁。
“这个字念‘抗’,就是‘不放弃、不害怕’的意思。” 符清漪轻声解释,“赵将军是坏人,想抢你的江山,只要我们‘抗’下去,不放弃,就一定能打败他,回到汴京,回到你父皇的书房,好不好?”
柴宗训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握着笔,自己在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 “抗” 字。虽然笔画稚嫩,却一笔一划都很认真,仿佛真的把 “勇敢” 两个字,刻进了心里。
“姨母,我以后也要像父皇一样,保护姐姐和熙诲弟弟。” 柴宗训抬起头,眼中的恐惧少了些,多了些坚定。
符清漪笑了,摸了摸他的头:“宗训真乖。时间不早了,咱们睡觉好不好?明天还要跟范相公学读书呢。” 她将柴宗训放回被窝,仔细掖好被角,又把那枚旧玉放在他枕边,“有你父皇的玉坠陪着,你就不会做噩梦了。”
三、夜半牵挂:星落寒窗,同心坚守
柴宗训很快就睡着了,呼吸均匀,小脸上还带着浅浅的笑意。符清漪坐在床边,借着宫灯的光,静静看着他的睡颜 —— 这孩子本该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小皇帝,却因乱世,早早学会了恐惧与坚强。她想起自己腹中的孩子,想起北上的陈琅,心中涌起一阵牵挂。
起身走到窗边,符清漪轻轻推开一条缝。夜风带着寒意吹进来,卷起窗帘的一角,窗外的星空格外明亮,北斗星的光,正指向幽州的方向 —— 那是陈琅北上的路。她不知道丈夫此刻是否安全,是否已经见到杨业,是否也在望着同一片星空,思念着金陵的家人。
“陈郎,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符清漪在心里默念,指尖轻轻抚摸着孕肚。腹中的孩子已经四个月了,偶尔会轻轻踢她,像是在回应她的牵挂。她知道,自己不能只是等待 —— 姐姐符后忙于处理政务,幼帝需要安抚,江南的百姓需要稳定,她要帮姐姐整理奏折,要教柴宗训和柴熙诲读书,要打理国公府的事务,成为陈琅最坚实的后方。
殿外传来脚步声,是符后的侍女来送暖炉。“夫人,太后让奴婢给您送暖炉,夜里风大,别冻着了。” 侍女将暖炉递给符清漪,又道,“太后说,明日要与您商议‘江南学子科举’的事,想请您拟个章程。”
“替我谢过姐姐。” 符清漪接过暖炉,指尖传来暖意。她知道,这就是乱世中的坚守 —— 陈琅在北方联络盟友,她和姐姐在江南稳固根基,幼帝在慢慢成长,每个人都在为 “复周抗赵” 的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
回到床边,符清漪又看了一眼熟睡的柴宗训,轻轻吹灭了宫灯。寝殿里只剩下月光,透过窗缝洒进来,在地上映出一道银色的光带,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夜风渐歇,金陵城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行宫的这扇窗,还留着一丝微光。符清漪坐在窗边,握着暖炉,望着幽州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坚定 —— 她相信,只要夫妻同心,君臣协力,总有一天,陈琅会带着胜利的消息回来,他们会一起回到汴京,让大周的旗帜,重新飘扬在那座饱经沧桑的都城之上。而此刻的她,要做的,就是守好这片江南,守好这份希望,等他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