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西装男人刚开口,陈浩还没来得及听清他说什么,台下的人已经涌了上来。
掌声没停过,像一群不肯散场的雨点。几个穿白大褂的学者挤在前排,举着终端想扫码加联系方式。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直接掏出笔要签名,说是要给实验室当“镇宅之宝”。
娜娜不动声色地往前半步,挡在陈浩和那个递笔的人之间。她的声音不响,但刚好能让周围听见:“请保持安全距离,团队成员尚未进食超过六小时。”
那人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笔,讪讪收了回去。
苏珊靠在墙边,肩膀贴着冰凉的墙面。她刚说了太多话,喉咙有点干。有人过来问她采集样本时的心理状态,她只回了一句:“当时只想别摔死。”对方笑完,又追问有没有写日记,她摇头,转头看见卡尔正被三个研究员围住问参数校准流程。
卡尔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袖口。他不太会应付这种场面,越被夸就越缩。一个中年学者拍他肩膀说“年轻有为”,他差点往后一跳。
苏珊走过去,轻轻碰了下他的胳膊:“我们只是没放弃那堆数据而已。”
卡尔抬头看了她一眼,呼吸稳了些。
陈浩这时候才想起刚才那个灰西装男人。他回头找了一圈,人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张折叠的纸条夹在投影仪底下。他拿起来扫了一眼,上面写着:诺维安集团声明——否认曾介入任何科研项目,称相关指控为“无端臆测”。
他把纸条塞进裤兜,没多说。
娜娜已经开始整理现场反馈。她的眼瞳微微发亮,像是后台程序正在高速运转。“目前记录到有效学术交流73次,媒体采访请求41项,合作意向初步来自六个国际研究机构。”她说,“其中三项涉及跨星域能量传导方向。”
“翻译一下,就是咱们火了?”陈浩咧嘴。
“准确说,是研究成果进入了主流视野。”娜娜纠正。
李振声从人群里走出来时,没人拦他。白头发,走路慢,但眼神盯着陈浩,像在看一块刚出土的化石。
“我去年公开说过,所谓‘星球发声’是伪科学。”他说话声音不大,但周围安静下来,“你们的数据比论文扎实。”
陈浩没想到这位前辈会亲自来认错。他挠了挠头:“其实我们也觉得挺玄乎,直到晶体自己亮了。”
老学者点点头,没再说话,转身走了。但他留下的那句话,被人用终端录了下来,当场就传到了学术论坛首页。
周文澜是第二个主动搭话的重量级人物。她穿着深灰科研袍,走到卡尔面前,开门见山:“你们用三种传感器交叉验证的设计思路,能不能投稿到《前沿物理通报》?”
卡尔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这是邀请。他张了张嘴:“可以……但我们还没写完全文。”
“那就尽快。”她说,“别让别人抢了首发权。”
说完她看了眼娜娜:“你团队这个辅助系统,响应速度很特别。”
娜娜平静回答:“我的运算逻辑基于多维资料库匹配,不是常规AI架构。”
周文澜没再多问,只留下一句“等你们稿件”,便转身离开。
林若曦来得晚一点,手里拿着便携记录仪,一边听一边记。她三十岁上下,说话干脆:“我们可以联合申请一个跨学科基金项目,主攻谐振蓝晶的稳定性测试。”
苏珊问:“你不担心这研究太冒险?”
“科学本来就在边缘上走。”她笑了笑,“而且你们连黑客都反杀成功了,还有什么不敢试的?”
这话一出,旁边几个人都笑了。
陈浩突然觉得有点饿。他摸了摸肚子,发现从早上到现在就吃了半碗泡面。他举起手,冲大家喊了一声:“能不能让我先吃口饭?我们不是机器人!”
人群让开一条路,但没人真走。反而有几个人掏出终端开始直播,标题全是“学渣团队逆袭实录”“地球最强临时工小组”。
苏珊皱眉:“这些人是不是太热情了?”
“这不是热情。”陈浩小声说,“这是想找大腿抱。”
娜娜这时调出一面虚拟屏,贴在墙面上。上面是一张关系图谱,密密麻麻连着名字和机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