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国家天文台李研究员,看了媒体报道后非常感兴趣。贵团队能否安排一次线上交流?我们课题组希望了解岩石样本采集的具体位置与深度分布。”
陈浩盯着屏幕,“这可不是随便聊聊了,是真要答题。”
娜娜说:“我已经准备了应答模板,你可以参考。”
他又收到一条微信,是之前采访他们的记者,“有个科普论坛邀请你们做分享,主办方说很多科研人员都想听听现场经历。”
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呼出一口气,“昨天还在社区被人笑话,今天就要面对一堆专家提问。这转变也太快了。”
苏珊轻声说:“但他们是因为昨晚的事才注意到你的。”
“意思是,娜娜那一杯橙汁,算是给咱打广告了?”
“至少让大家记住了你。”
卡尔抬起头,“我也收到了一封邮件,问我在学习人类历史时有没有遇到理解障碍。对方说这种跨文明认知差异很有研究价值。”
陈浩乐了,“你还成了典型案例?”
“我觉得……这不算丢脸。”
娜娜看着大家,“原始数据已经整理完毕,问答预案更新到第三版。另外,我建议陈浩练习一下发言节奏,避免紧张时语速过快。”
“得,我现在连呼吸都觉得自己不专业。”
晚上八点,他们重新开会。电脑开着,材料一页页过。娜娜提出修改意见,苏珊调整措辞,卡尔补充技术细节。
陈浩念了一段开场白:“大家好,我不是科学家,就是个普通学生……”
念到一半卡住了,“这话听着怎么像遗言开头?”
“换一句。”苏珊说,“就说你本来也没打算研究这些,是因为一次意外才接触到的。”
“行。‘说实话,我去那个星球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能带回什么重要发现。我只是不想挂科而已。’”
卡尔点头,“这句话情感真实度92%。”
娜娜说:“情绪模块分析,这种自嘲式开场有利于降低听众预期压力。”
“合着我要靠拉低期待赢尊重?”
十一点,第二轮修改完成。新版资料增加了三个图表,删掉了两段过于复杂的描述,加入了实地拍摄的视频截图。
陈浩伸了个懒腰,“总算像个样了。”
手机震动。
娜娜看了一眼,“又有五封新邮件。其中一封来自某重点实验室,要求明天上午九点进行视频会议。”
“这么急?”
“对方说,如果信息属实,这将是近十年行星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民间发现之一。”
屋里安静了几秒。
苏珊低声说:“我们真的被当回事了。”
陈浩摸了摸后脑勺,“我现在有点怕见人,又有点想赶紧告诉他们我们知道的一切。”
娜娜打开文件夹,屏幕上是整齐排列的文档和数据包。她轻声说:“还有十二小时三十七分钟,我们将收到下一轮学术问询。”
陈浩站起身,走到书桌前。那件旧衬衫还在椅子上,印痕干了,颜色变浅。他把它拿起来,折好放进抽屉。
然后打开笔记本,写下第一句话:
“我们要说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